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匆忙之間,別丟掉了生活中的儀式感

匆忙之間,別丟掉了生活中的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事實上,儀式感一直都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小到生日、紀念日,大到婚禮、迎春節...... 它代表了我們對生活的尊重,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中獨特的意義所在,更讓我們充滿熱忱的去面對生活。


匆忙之間,別丟掉了生活中的儀式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儀式感,從來都與矯情和刻意無關。就像王小波先生所言:「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中國人其實向來也都是注重「儀式感」的,因為它讓我們的生活可以罩上美麗的色彩,讓那些生活里的細微,可以在時光里發出光亮。

但在快節奏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急著往前趕路,儀式感好像早已被人們遺忘。

本該每天家人圍坐的晚餐變成了外賣…

本該在家吃的年夜飯變成了餐廳包桌…

本該周末觀賞的戲劇變成了宅在家中的「下飯綜藝」…

當然,我們也會時常羨慕那些,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仍然堅持在開會前喝一杯醇香的「冰美式」,在加完班的夜晚堅持去上一節瑜伽課,在吃飯時一定要食物和餐具顏色搭配的人…


匆忙之間,別丟掉了生活中的儀式感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只是,在大多數的「我們」中,似乎漸漸的只顧得上眼前的苟且,卻忘記了詩和遠方;原本該「講究」的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將就」。是我們,自己將生活變平庸,變得不值一提。


匆忙之間,別丟掉了生活中的儀式感


或許有人會說,追求儀式感很難。儀式感需要有錢,而房貸、保險、子女教育等大額支出已經讓現有的生活支配滿滿當當,怎麼會將余錢用來支撐儀式感;也有人說,儀式感要有閑,而上班出差、照顧家庭、孩子已然忙忙碌碌,哪還有時間顧及儀式感。

可是,當你打開知乎,搜索「生活的儀式感」,仍然會有上百個相關的問題和回答在告訴你,儀式感很簡單便能獲得:我們每天睡前可以試著放下手機,放首輕鬆的音樂,在音樂中享受閱讀的快樂,這就是儀式感;比如我們的一日三餐,告別將就不一定要山珍海味,也可以只是試著一個人吃飯也用成套的碗盤杯碟、乾淨的桌布,把食物擺放整齊再吃,這也是儀式感;再比如工作餐厭倦了日復一日的兩菜一湯,也可以去附近麵館吃一碗熱騰騰的精緻小面,這既不需要很多錢也不需要很多閑,卻慰藉了繁忙的自己,並獲得了一份十足的儀式感。


匆忙之間,別丟掉了生活中的儀式感


就像奧黛麗·赫本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會穿著黑色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地將早餐吃完,可頌麵包與熱咖啡,宛若變成盛宴。

你看,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只要帶著你對生活的追求去做,它就是你對生活態度的體現。


想了解更多的心理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eiben102

這是一篇關於「情商」的好文章
你的內心足夠強大嗎

TAG:為本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