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重磅!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發布

重磅!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發布

獵雲網註:《金融科技規劃》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底,湧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形成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集群,開展10-15個重大示範應用項目,形成良好產業生態,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有效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文章來源:創新創業中關村(ID:zgcgwhwx)。

近日,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消息,經市政府同意,聯合發布《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以下簡稱《金融科技規劃》)。

《金融科技規劃》詳細闡述了背景及總體思路。提到要推動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和應用,催生領先前沿技術;要加快培育金融科技產業鏈,打造創新生態系統;要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發展現代金融服務體系;要優化金融科技空間布局,形成協同發展格局;要開展金融科技制度創新,保障金融科技產業健康發展;要加強重點政策支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金融科技規劃》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底,湧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形成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集群,開展10-15個重大示範應用項目,形成良好產業生態,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有效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想知道《金融科技規劃》中的具體內容,下面小編就先以七問七答的形式為大家解讀相關內容。

一、《金融科技規劃》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金融科技是指新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強調金融和科技的結合。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所在地,具有發展金融科技的良好條件和現實需求,已初步發展成為國內綜合優勢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區域,但在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融合、政策支持力度、發展空間布局等方面仍需加強統籌規劃。


二、《金融科技規劃》主要有幾方面內容?

《金融科技規劃》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是規劃背景與目標思路。明確金融科技的定義與特點,分析北京發展金融科技的機遇與優勢,提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二是重點任務。包括推動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快培育金融科技產業鏈、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

三是空間布局。打造形成「一區一核、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四是政策保障。包括開展金融科技制度創新,加強重點政策支持,實施保障措施。


三、北京金融科技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金融科技創新與服務中心,形成「首都特色、全國輻射、國內示範、國際標準」的金融科技創新示範體系。力爭到2022年底,湧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形成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集群,開展10-15個重大示範應用項目,形成良好產業生態,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有效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四、北京將鼓勵哪些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和應用?

一是支持人工智慧技術在身份識別與反欺詐、量化交易、投資顧問、客戶服務、風險管理、輔助監管等金融領域的創新和應用。

二是全面推動大數據技術在業務與客戶管理、信用與風險管理、證券投資、保險定價、資管理財、另類數據管理等金融領域的創新和應用。

三是著力推動以移動互聯、物聯網為代表的互聯技術創新。促進移動互聯網與金融功能的全面融合,支持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支付、信用體系建設、動產融資等金融領域的應用。

四是積極推動以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分散式技術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利用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監管與風控、普惠金融、流程溯源等領域的應用。五是著力推動以密碼技術、量子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為代表的安全技術發展,支持相關技術在金融創新、生活服務以及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


五、下一步北京將如何培育金融科技產業鏈?

一是支持高校院所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建設一批緊跟國際前沿、國內領先的跨學科金融科技研究基地,組建金融科技院系或設立專業方向,培養一批金融科技拔尖人才。

二是發掘培育底層技術創新企業。著力培育和引入底層技術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有潛力的初創企業發展。

三是構建多層次成果轉化促進模式。激發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強化金融機構需求拉動,發揮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作用,提升中關村各分園科技成果轉化承載能力。

四是支持搭建協同創新支撐平台。支持組建前沿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支持組建金融科技協會和聯盟等相關組織。五是推動金融科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支付清算、登記託管、徵信評級、資產交易、數據管理等關鍵環節,積極爭取金融科技重大基礎設施在京落地,支持現有國家金融基礎設施提升科技功能。


六、北京市金融科技發展空間如何布局?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結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基礎和重點區資源稟賦,北京將打造形成「一區一核、多點支撐」的空間布局,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在特定區域和樓宇聚集,加強全面監管,形成「各具特色、互動協同」的北京市金融科技發展格局。其中「一區一核」是指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及核心區(西城區、海淀區);「多點支撐」是指打造各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集群,包括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集群(海淀區)、銀行保險科技產業集群(石景山區)、金融科技安全產業集群(房山區)、財富管理產業集群(通州區)。


七、北京如何開展金融科技制度創新?

一是推動監管創新與風險防範體系構建,探索推動以「監管沙盒」為核心的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落地。

二是促進金融科技標準化建設,啟動北京金融科技標準化工程,推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指引。

三是構建信息數據治理與價值發掘機制,加強數據治理與個人信息安全維護。

四是搭建金融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建立與紐約、倫敦、巴黎等城市交流磋商機制,建設北京—巴黎創新中心,支持舉辦北京金融科技全球峰會。

以下為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全文:

一、規劃背景

(一)金融科技的定義與特點

1.基本定義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強調金融和科技的結合,是指新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落腳點在科技,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金融科技強調將技術創新作為服務金融產業發展的手段,以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防範金融風險為原則,在具體應用和發展過程中,仍需遵循金融市場的基本規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和巴塞爾委員會(BCBS)把金融科技活動分為:支付結算、存貸款與資本籌集、投資管理、市場設施等,並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的供給側驅動因素是不斷演進的新技術和變化的金融監管,需求側影響因素則是不斷變化的企業與消費者偏好。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其應用正在向城市治理等領域加速拓展。

本規劃中的金融科技範疇,主要圍繞新技術與金融功能的融合。在具體規劃路徑上,一方面積極推動影響金融科技功能應用的底層技術發展,完善各類技術市場設施,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互聯技術(移動互聯、物聯網)、分散式技術(雲計算、區塊鏈)、安全技術(量子計算、生物識別、加密技術)等。另一方面創造條件促進技術應用落地,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同時更有效地防範和把控金融風險。

2.發展特點

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體現出以下規律特點。

高創新性:金融科技是一個高度創新的行業,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變化所帶來的金融創新,更多是指科技驅動所帶來的創新,技術創新與技術應用將為金融行業帶來全價值鏈優化。通過將各種前沿技術與理念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迭代,快速推出具有「重磅性」創新的產品,這已超越了傳統金融範疇里市場與產品層面的「金融創新」。

輕資產性:金融科技公司只需要很低的固定資產或者固定成本就能展業,其成本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邊際遞減,使其能夠以低利潤率支持規模發展。另外,也正因其具有輕資產性,不像傳統金融那樣「笨重」,因此其戰略選擇、組織架構、業務發展更加靈活,易於創新創造。

重體驗性: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金融科技公司開創了簡單易用、消費者參與度較高的產品或服務。金融科技公司非常注重用戶體驗,積極聽取用戶心聲,響應並預測用戶需求,簡化產品和服務流程,加快產品迭代,形成與傳統模式截然不同的服務體驗。

強相關性:金融科技是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業的融合。底層技術是構建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的基礎,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隨著底層技術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金融科技發展也在不同時期根據技術發展成熟度和應用廣泛度呈現出不同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技術與企業形態、市場份額與飽和度、競爭與壟斷、企業創新方式和所面臨的主要風險等方面。

(二)北京發展金融科技的機遇與優勢

1.新環境與新機遇

金融科技底層技術發展進入關鍵期。一方面,底層技術快速發展,助推主流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應用全面提升,並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另一方面,移動場景時代的大發展將深入驅動金融科技的需求創新。金融科技衝擊更多地向基礎設施進行下沉,嚴格監管將在金融科技發展中呈現常態化,科技支持的金融安全與風險防範將成為最重要的藍海之一。

我國改革與發展進入轉型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同時強調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新經濟模式不斷湧現,金融需求更強調智能與便捷,金融供給更重視合規與結構優化。依託新技術支持,原有金融服務難點更易得到緩解,金融改革更加「脫虛向實」,能夠全面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的服務能力。金融科技已成為國家金融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北京作為國家金融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依託豐富的首都經濟金融功能,理應成為新技術、新金融轉型探索的「排頭兵」。

區域經濟金融發展進入協調期。我國區域經濟布局不斷優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三大增長極。作為環首都城市群和國家核心增長極,京津冀正在成為全球性資源交匯地、國際經濟政治交流的核心節點。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已進入協調推動的關鍵期,其核心任務和關鍵環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進金融科技發展,涵蓋了人才集聚、科技驅動、金融提升、綠色發展等眾多要素,從全球來看都是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這要求北京以金融科技基礎研發與應用實踐為主線,利用首都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有效服務京津冀協調發展與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在國家金融改革的頂層設計下,努力與其他兩大增長極形成互補共贏。

北京戰略定位與發展進入攻堅期。北京已定位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正是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和組成部分,也能夠為其他三個中心建設提供資源保障。金融科技創新能有效實現技術與資本的互動,加快重要金融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進而應用於智慧城市、智慧產業、智慧生活等更多領域,成為解決發展超大型城市難題的重要抓手。在合規前提下,金融科技創新能拓展新業態與產業空間,有效拉動民間投資,促進北京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在首都功能的戰略調整中,金融科技創新有助於實現產業、空間、人才的結構性替代與優化。同時,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面對金融風險的現實性、複雜性,積極引領新技術應用於風險管理與安全防範,能夠為國家現代化金融管理制度建設提供重要支持。

2.北京的基礎和優勢

科技創新水平在國際國內居於領先。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條件下,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全球創新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在知識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等創新資源方面擁有領先優勢,近年來技術創新與產業優化能力不斷提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軟體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等作為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這為金融科技的底層技術研發及服務應用奠定了雄厚基礎。

金融要素的集聚與輻射能力突出。北京是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所在地,總部型金融機構集聚地,也是國際性金融信息中心。2017年,金融業佔北京市經濟的比重達到17%,已成為第一支柱產業,並有效帶動優質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引領北京產業結構的全面提升。201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14.4萬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6.96萬億元;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44.6萬億元;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73.2億元。北京金融街作為北京金融資源的核心區,區域金融機構資產總規模達99.5萬億元,佔全國金融資產總規模的近40%,駐區商業銀行資產規模佔全國商業銀行的41%。北京擁有眾多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數量超過1700家,還有大量科技創新相關的產業引導基金等。北京是國內資金清算結算中心,從中國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的數據看,北京近年來在資金流動總量、區域內部資金流動規模、地區間資金流動規模等方面,都位居全國首位,增速也居於前列。

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基礎紮實。近年來,北京金融科技融資額快速增長,已成為全國金融科技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依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創新優勢,以及金融街的總部金融機構優勢,吸引聚集了大量的金融科技企業。其中,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底層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18年5月,北京的人工智慧企業有1070家,約佔全國的26% ,獲得風險投資的人工智慧企業有431家,約佔全國的35%,中關村已成為我國人工智慧創新高地。此外,在移動支付、監管科技、供應鏈金融、互聯網保險、智能投顧、企業徵信等應用領域也湧現出了一批領軍企業。北京連續兩年有20餘家企業進入畢馬威發布的「中國領先金融科技公司50強」,居全國首位。國內唯一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已承擔越來越重要的基礎設施功能。百度、京東、小米等國內領先的在京總部型互聯網企業,也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快布局,基本形成了覆蓋金融科技服務各個領域的全業務版圖。金融機構紛紛在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民生銀行成立了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光大銀行成立了光大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各類自律組織、支持金融科技創新創業的各類協會、聯盟、平台已經形成規模效應。總體上看,北京已初步發展成為國內綜合優勢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區域。

開放環境和保障要素日益完善。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應當成為國家金融全面開放的前沿。北京還是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唯一的綜合試點城市,一直堅持把金融業的雙向開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整體商業環境開放程度較高。在教育、科研、人力資源方面,北京擁有國內絕對領先的優勢地位與豐富儲備。北京擁有大量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創新能力突出,諸多高校院所發起設立金融科技研究機構和學術組織,已在金融科技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發展金融科技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儲備和技術發展基礎:北京大學發起設立了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區塊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發起設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與螞蟻金服、阿爾山金融科技公司分別組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和區塊鏈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發起設立金融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起設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設立了金融科技系,定位於培養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同時,在城市發展水平方面,區位交通與基礎設施的比較優勢突出;在公共設施與服務能力方面,已經充分體現出國際化大都市的特徵;在政策與制度保障、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不斷趨於成熟與完善。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對推動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特別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作用。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布局要求,充分發揮北京金融資源、科技資源聚集的突出優勢,營造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著力為創新主體提供集聚空間和政策支持,聚集金融科技前沿要素,紮實推進金融與科技互動融合發展,引導形成推動首都發展的新動力,率先打造全國金融科技創新高地和金融安全示範區域,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超大型城市治理,努力推動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經濟轉型與金融改革。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充分認識科技發展進步的內在規律,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創新的生命周期特徵,建立開放融合的科技創新機制,以創新引領金融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場景拓展,有效提升首都金融服務的深度廣度,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更好地融合,著力解決區域金融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助力於推動高精尖產業快速發展。努力實現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以推動技術基礎研究為起點,以強化技術應用落地為保障,全面把握重大金融科技底層技術發展特徵,促進應用技術的金融標準化建設。構造前瞻性、包容性、開放性的規劃引導機制,積極擁抱發展中的前沿技術,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與探索空間,以理性態度避免發展誤區。

2.堅持合規安全。把握好發展速度與效率的平衡,避免粗放式擴張和泡沫積累,夯實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的基礎環節與要素,有效彌補行業發展中的短板。處理好科技創新與金融安全、個人數據與隱私保護的平衡,處理好創新與安全的邊界,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積極防範非系統性風險的積累,明確金融科技創新的紅線與負面清單,實現規範創新與安全創新。在實現金融科技企業與創新項目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積極服務於北京的金融安全與經濟社會穩步發展,有效助力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機制建設。

3.堅持市場主導。全面完善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市場化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協同培育金融科技應用的場景需求,增加金融科技創新的有效供給,構建多層次的金融科技市場體系。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產業鏈上各參與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的內在市場動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以營商環境改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堅持以服務推動資源對接和資本融合,以政策保障市場創新的規範與熱情,以制度促進金融科技新生態建設,為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提供良好的規則環境。

4.堅持開放協同。深入研究全球金融與科技的創新趨勢,積極對標國外金融科技發展的領先城市,全面融入國家金融發展戰略,把握現代金融科技應用的產業特徵,釐清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的實踐主力,實現創新路徑的多方布局,引領我國掌握新金融、新技術全球競爭的制高點。以科技帶動首都金融的多層次對外開放,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改變區域金融發展的空間局囿,以開放式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服務於北京經濟社會的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利用外資和要素流動。促進京津冀的資源有效協同,與國內外核心城市形成合作共贏。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金融科技創新與服務中心,加快推動金融科技行業主體、重大項目的創新與發展,在推動金融科技服務於金融監管與安全、風險防範、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區域協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首都特色、全國輻射、國內示範、國際標準」的金融科技創新示範體系。

力爭到2022年底,湧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形成監管科技、智能金融等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創新集群,在金融服務、安全監管、生活服務和城市治理等領域開展10-15個金融科技重大示範應用項目,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完善金融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不斷提升城市運行效率,為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有效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2. 具體目標

(1)金融科技監管創新呈現示範效應

金融科技相關法律法規在地方層面能夠進行探索與落地,針對金融科技的行業主體和應用項目,形成有效的地方金融監管與風險防範機制,打造金融科技規範發展的「首都樣板」。適應各類金融科技創新的規範需要,建設立體化的金融科技發展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自律組織作用,構建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高效協調機制。在監管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推動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國家相關部門、其他地方政府借鑒和應用相關成果,在國家金融安全領域發揮核心作用。

(2)金融科技產業綜合優勢凸顯

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國際一流。金融科技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發取得突破,人工智慧、大數據、互聯技術、分散式技術、安全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國內外領先的專利,金融技術類創新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全面推動新型的金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模式探索,打造5-10家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研究機構、實驗室和技術服務平台。

金融科技服務形成核心競爭力。逐漸形成金融科技應用行業集聚互動發展新格局,湧現10家左右領軍企業和標杆企業。推動銀行、保險等主流金融機構大規模應用新技術,增強技術輸出能力,鼓勵其在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大中型互聯網企業積極應用金融科技,優化自身業務布局,提升技術服務能力。推動提供金融技術服務與外包的新型企業不斷湧現,支持100家有影響力的初創企業發展。實現技術應用與資本的良性融合,金融科技領域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快速發展。

(3)金融科技人才達到規模效應

積極推動人才引進和培育,加強基礎教育和應用培訓,努力形成多層次金融科技人才湧現的格局。全面實施金融科技人才聚集工程,推動中高端人才形成規模集聚;構建輔助型人才良性培養的渠道。不斷提升技術人員在金融機構僱員中的佔比,部分標杆企業的佔比達到一半以上。

(4)金融科技應用及服務城市管理全面鋪開

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創新取得突破。支持10-15個具有示範效應、成效明顯的金融科技應用項目,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和完善城市治理等方面,率先取得重大進展。圍繞支付清算、投融資、資源配置、風險管理、信息提供等金融服務功能,全面推進各類技術應用場景,形成部分成熟模式並能夠加以推廣。各類金融行業服務主體的線上業務快速發展,全業務鏈條中應用新技術程度較高。

金融科技服務城市管理卓有成效。以底層技術為主線,金融場景為依託,將金融科技創新要素全面融入城市管理體系之中,在政務管理、公共服務、居民生活、城市設施、安全保障等各方面湧現一批標杆企業和創新案例。打造新技術、新金融、城市管理的「三位一體」創新協同機制,發揮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自主創新動力,強化相關部門的改革動力與服務能力,深入發掘城市管理中的金融科技需求,全面推動城市管理的現代化、科技化發展。

(5)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持續優化

金融科技創新的產業鏈初步形成。形成高效、持續的成果轉化模式,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能力快速提升,為底層技術研發提供市場支撐,從而實現成果應用的良性循環。打造完備的金融科技企業孵化體系,金融科技資源配置形成高效互動、融合共贏的布局,金融科技監管者與公共服務提供者的定位清晰,管理和應用金融科技的能力全面提升,構建起高效的資金、資源等政策支持模式,有效助推金融科技企業做大做強。構建特色突出的金融科技產業培育模式與機制,推動金融科技的技術和業務標準化建設快速推進,數據治理與應用的良性機制初步形成,金融科技行業主體在內部管理、控制、組織架構等方面,自動化與科技化程度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以創新、敏捷為特色,兼顧效率、安全、合規三者平衡的金融科技行業文化。

三、推動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和應用,催生領先前沿技術

堅持技術推動與需求拉動相結合,加快推動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的發展,加快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形成良好的基礎技術研發生態,打造充滿活力的應用技術創新模式,為新技術與新金融的互動融合創造基礎條件,為金融科技應用向城市治理等領域的進一步拓展,提供基本支撐與探索空間。

重點支持企業和研究機構為主體,開展底層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發,在新技術領域儘快形成一批知識產權和專利,打造金融科技前沿創新高地。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中心,全面推動研發與應用,爭取國內外創新領先地位;以互聯技術為核心,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升級,夯實金融科技的基礎;以分散式技術為重心,強化雲計算的廣泛應用,爭取區塊鏈的成熟應用;以安全技術為保障,為金融科技的創新與發展「保駕護航」。

(一)重點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支持人工智慧技術在身份識別與反欺詐、量化交易、投資顧問、客戶服務、風險管理、輔助監管等金融領域的應用。及時把握深度學習、類腦計算、認知計算等前沿趨勢,支持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技術研發,重點支持機器學習、模式識別、人機交互等技術的發展。積極探索人腦模擬、腦機融合等前沿領域。推動作為人工智慧基礎層的晶元技術發展,建設技術社區、開源產業、生態系統,更好地承載人工智慧創新。

(二)全面推動大數據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支持大數據技術在客戶管理、信用與風險管理、證券投資、保險定價、資管理財、另類數據管理等金融領域的應用。重點支持大數據基礎技術發展,包括有監督的演算法與模型,無監督的演算法與模型,適用大數據場景的演算法與模型。探索大數據與高性能計算、邊緣計算等領域的融合,有效解決數據統計與分析中的難點。統籌推動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與優化,包括數據中心設計、網路、計算存儲硬體、管理軟體與運維、大數據處理平台系統、深度學習軟硬體框架、數據安全方案等。

(三)著力推動互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重點推動移動互聯、物聯網為代表的互聯技術創新。大力推動移動互聯技術發展,促進移動互聯網與金融功能的全面融合,更好地應用於公共服務領域。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加快移動晶元、移動操作系統、智能感測器、位置服務等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推動核心軟硬體、開發環境、外接設備等系列標準制定,加快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微機電系統等新興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布局。

著力推動物聯網技術發展,支持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支付、信用體系建設、動產融資等金融領域的應用,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充分應用物聯網。重點支持感測器技術、穩定傳輸技術、智能處理技術的研發。積極關注物聯網與數字孿生技術的結合。推動感知製造、網路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產業規模快速提升。

(四)積極推動分散式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推動以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分散式技術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利用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金融機構在公有雲、私有雲及混合雲上的部署,實現集約化、規模化與專業化發展,有效降低金融機構IT成本。重點支持包括虛擬化技術、分散式技術、計算管理技術、雲平台技術、雲安全技術在內的雲計算共性技術研究應用。持續提升超大規模分散式存儲、計算資源的管理效率和能效管理水平,推動「雲安全」和容器、微內核、超融合等新型虛擬化技術發展,實現縱深演化。推動完善由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組成的雲計算基礎設施,鼓勵發展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綠色數據中心、高密機櫃、超融合機櫃、伺服器定製化等。

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基礎層、中間協議層、應用服務層創新探索,支持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身份、信息存證、公證確權、可信驗證、流程溯源、城市管理、精準扶貧等領域的應用,審慎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監管與風控、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貿易金融、徵信、保險、眾籌等金融領域的應用。支持智能合約等多維度的區塊鏈技術研發,積極鼓勵下一代分散式技術的研究探索。重點支持技術領軍企業推動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組織建設,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產業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構建產業生態系統。

(五)深入推動安全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著力推動以密碼技術、量子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為代表的安全技術發展。支持密碼技術在數字身份、身份驗證、欺詐管理、網路安全、數據加密等領域的應用。大力支持基礎密碼技術,進階密碼技術等底層密碼技術的研究,推動國家商用密碼標準系列的進一步完善。

支持量子技術在城市內部金融量子保密通信、異地數據加密傳輸等領域的應用。推動面向後量子時代的密碼技術研發,探索格密碼體制、多變數公鑰密碼體制和糾錯碼技術等抗量子攻擊特性的密碼技術,支持研究量子密鑰分配或者基於量子密鑰分配的密碼通信。

支持生物識別技術在改善金融及支付機構效率、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創新,以及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重點支持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掌紋識別、聲紋識別、靜脈識別、步態識別等各類生物識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鼓勵生物識別技術與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融合協作,提升自身的應用成熟度與輔助地位。

四、加快培育金融科技產業鏈,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堅持全鏈條推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著力構建金融科技企業的培育、孵化與提升機制,挖掘篩選潛力創新企業,全面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平台要素聚集,打造並完善金融科技全鏈條生態系統。

(一)支持高校院所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

支持高校院所加大金融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投入,建設一批緊跟國際前沿、國內領先的跨學科金融科技研究基地,全面強化金融科技研究的理論支撐。支持和鼓勵在京相關院校組建金融科技院系或設立專業方向,推動技術與金融的跨學科課程設計,促使專業人才不斷提升研究能力和學術素質,培養一批金融科技人才。對現有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的金融科技研究平台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學術組織與社會力量合作,組建更多的金融科技專項研究團隊,形成重視基礎研究的良好環境。

(二)發掘培育底層技術創新企業

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科技服務體系,引導企業在金融科技產業園或功能區聚集,著力培育和引入底層技術創新型標杆企業和領軍企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和有潛力的初創企業發展,為其提供健康成長的生態環境,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金融科技應用需求。重點支持底層技術企業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產品與服務創新,鼓勵各類底層技術企業開展合作,在合規前提下,共同推動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

(三)構建多層次成果轉化促進模式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統籌加強創新設施建設和研發投入。重點激發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活力,發揮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作用,壯大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力量,提升中關村各分園科技成果轉化承載能力。強化金融機構需求拉動,圍繞金融科技重點領域,引導國內外知名機構在京設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整合行業資源,深入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有效解決產業關鍵共性問題。支持企業、金融機構設立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創客空間等平台,優化各類孵化載體功能,構建涵蓋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產業化開發的全鏈條服務體系,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

(四)支持搭建協同創新支撐平台

支持企業、金融機構、高校院所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多主體、多因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格局。面向金融科技重大專項或重大工程的組織實施,集成各類科技與金融資源,爭取實現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支持建設前沿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吸引高端人才,實現技術突破。支持組建金融科技協會和聯盟相關組織,吸引各類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加入,共同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的對接與落地與標準化建設。積極探索與其他地區的協同布局與合作創新,以開放視角推動京津冀區域內外的資源交流與協同創新,引領國家層面的金融科技產業新生態建設。

(五)推動金融科技領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支付清算、登記託管、徵信評級、資產交易、數據管理等關鍵環節,積極爭取金融科技重大基礎設施在京落地,支持現有國家金融基礎設施提升科技功能,在提供基礎服務、維護市場穩定、聚集要素資源、支持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支撐作用。重點支持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系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新技術應用與升級,推動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子系統、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等在京支付系統基礎設施的新技術探索,大力支持網聯清算系統等新興清算組織的建設。

五、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發展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堅持以應用促進和激勵技術創新,加快推動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全面應用,充分滿足金融改革與創新的多層次需求,促進金融科技的業務場景落地與功能完善,實現金融業態的健康、高效發展,同時發揮金融科技創新的正外部性,努力探索在安全監管、生活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拓展應用。

(一)深入推動新技術應用於金融服務領域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金融服務模式,金融服務生態更加完善,使得金融服務更趨精準、自動和智能。新技術應用於金融領域的共識和核心,旨在推動金融系統的安全穩定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提升。

1.支付清算服務

鼓勵金融機構和支付企業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產業變革,推進支付服務向移動化、智能化、場景化、電子化方向發展,增強客戶服務便利與改善體驗。加強支付標記化技術、智能終端技術、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在互聯網支付中的研發應用。通過推動金融科技手段深度應用,全面提升支付結算產品創新活力、風控精準度、服務普惠程度和業務處理效率,促進完善支付服務產業鏈,打造支付行業新生態。重點支持支付系統類、證券結算類基礎設施發展,促使其更有效地運用新技術,改善市場基礎服務水平。把握創新與安全邊界,推動完善支付科技領域的規則及標準,引導行業機構加大對支付安全技術的應用,保障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不受侵犯。

2.融資產品與服務

推動金融機構利用新技術,實現金融產品創新,加速智能產品開發,更有效、更低成本、更快捷地滿足企業和居民的金融需求。支持智慧銀行建設,推動智慧網點建設,打造智能化生態鏈,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能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服務場景化建設,推動基於新技術的消費金融和產業金融創新,全面服務於居民各類消費活動中的融資需求,推動構建面向行業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鼓勵各類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行合理風險定價,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

打造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重點圍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探索應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大數據信息共享與信用評價系統,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擔保增信模式,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科技類服務產品,滿足企業融資需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有效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3.智能營銷與服務優化

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更加精準、批量地定位潛在客戶,降低獲客成本。支持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優化採集和處理數據流程,搭建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對用戶畫像的精準刻畫,加強對客戶的生命周期管理,有效開展實時營銷、交叉營銷、個性化推薦等多種精準營銷手段。

鼓勵運用人工智慧改革傳統客服行業,支持智能坐席的推廣普及。支持建立基於智能坐席的資料庫,切入貸前、貸中、貸後、營銷、回訪等業務環節,實現精準服務,提升服務效率。支持生物識別系統在智能催收系統中的應用,推進智能催收平台在信息驗核、還款通知、催收警告方面的功能,鼓勵利用大數據建立不同層次的催收模型,杜絕暴力催收,實現精準催收。

4.保險產品與服務

以數字化轉型驅動保險運營與服務不斷升級,推動營銷模式逐漸從保險產品為主導向客戶需求為核心轉變。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保險產品個性化和保險定價的準確性,有效提升保險精算的水平和效率。助推保險承保核保、定損理賠、客戶服務、風控反欺詐等管理模式的創新變革。綜合提升理賠服務與管理效率,實現保險理賠的智能化定損和數字化核賠,提高理賠數據處理的自動化、核賠理賠的高效化和準確化。

5.智能投顧與智能投研

鼓勵財富管理行業在投資者分析、資產配置、風險計量方面加強研發創新,探索人工智慧與投資者之間的互動學習,深度挖掘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充分發揮智能投顧在降低理財成本、擴大服務人群、客戶畫像刻畫與優化投資建議方面的作用。積極發揮智能投研在投資管理中的作用,利用新技術將數據、信息、決策進行智能整合,實現數據之間的智能化關聯,提高投資者工作效率和投資能力。支持量化投資平台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驅動模型;支持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和程序化模塊,減少團隊運營成本,防範非系統性風險。建立健全智能投顧人工干預機制,防止因演算法同質化、編程設計錯誤、對數據利用深度不夠等智能投顧演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統異常等情況,影響金融市場穩定運行。

(二)大力支持金融科技應用於安全與監管領域

1.安全與監管科技

全面推動新技術在金融風險防範和金融機構合規中的應用。督促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金融機構及新技術企業健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監控重點區域、特定客戶群等風險變化趨勢,及時發出預警信號。關注社區、論壇和社交媒體上的相關信息,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正負面判斷,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支持各類機構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構建合規系統,優化合規管理機制,降低合規成本。

加強監管科技在風險防範和處置方面的應用與落地,助力各級金融監管部門,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重點推進監管科技在監管資料數字化、預測編碼、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應用,系統構建基於大數據技術和雲計算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監管體系,實現即時、動態監管和全方位監管。支持金融科技企業運用自身技術優勢,加強與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建設監管科技的創新與實驗機制。推動監管科技的體系化、機制化、應用化發展,全面服務於監管部門、市場主體、終端用戶的多重需求。

推動市區金融監管部門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改善管理與監督體系,豐富城市信用狀況監測預警指標系統,打造智慧型風險監控、行為監督、企業服務機制。圍繞各類金融產業園區,打造智慧園區AI系統,實現智能決策與管理。積極推動「刷臉認證」等生物識別技術在地方金融業日常管理中的應用,有效落實身份識別、反洗錢、風險管理的多重目標,及時監測市場主體、金融消費者的潛在風險萌芽,有效維護首都金融安全與穩定。

2.身份認證、風控與反欺詐

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和生物識別技術,進一步推動身份認證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快促進新技術在金融風險管控中的運用探索,不斷優化現有各類風控系統,收集更多線上線下數據、更有效地挖掘數據價值、提升業務決策效率、進一步提升數據偽造難度,更好地保障數據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私性。鼓勵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挖掘方法,引入有價值的外部數據,與行業內信息實現有效整合,進行貸款風險分析,量化企業的信用額度。支持金融機構反欺詐系統的建設,加強身份評估和信用評估在反欺詐領域的運用,有效評估與客戶相關的欺詐風險。

3.金融徵信與社會信用服務

探索大數據時代的信用科技應用模式,拓寬和規範信用信息數據的採集機制,優化信用信息管理與評估評價模式,推動徵信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和完善。加快推動新技術應用於重點民生領域的信用體系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信用建設,發展第三方徵信服務。規範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和監督管理,鼓勵徵信機構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完善徵信體系服務模式。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徵信信息孤島,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金融科技企業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促進信用數據共享。

(三)積極促進金融科技應用於生活服務領域

1.智慧醫療

通過技術的深度應用,逐漸改變醫療服務的價值鏈,探索智能便捷的金融科技服務模式,促使新型支付、保險模式更有效地融入醫療場景。加快分期付款與醫療保險等金融服務創新,結合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醫療保險自動核保、智能理賠,助力降低居民醫療成本、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探索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保證藥品追溯數據的可信任性,改善醫藥行業協同效率。基於人工智慧與生物識別技術,探索構建基於常見病診療指南的專家系統,完善居民日常的智慧健康服務。推動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有效分享醫療數據,防範醫療科研數據造假,加強處方葯電子監管。

2.智慧生活

推動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場景拓展,全面融入居民生活與日常需求,提高生活便利性。重點支持中老年人群學習運用移動支付工具,增加各類公共事業繳費便利程度。推動包括手環在內的各類移動設備創新,提供安全、簡單、方便、靈活的便民金融服務。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積極推動智慧社區建設,打造更多的無人超市、便利店。探索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引導居民的節能、低碳生活。推動金融科技應用於文化旅遊產業,為休閑、旅遊、娛樂、健身等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資與支付服務。探索運用區塊鏈、生物識別技術等,打造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企業與居民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提升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務運營效率。

(四)著力探索金融科技應用於城市治理領域

1.智慧交通

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和新型支付工具,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交通領域全方面進行優化,改善交通出行管理與保障能力。推進交通大數據共享及交通雲應用,搭建出行平台,採用人臉識別、無感支付等新技術,使居民獲得便捷、綠色、快速、經濟的出行服務。全面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構建智能交通安全體系,減少交通事故。依託移動支付平台,不斷完善智慧停車、共享停車模式。以支付端為場景切入,圍繞汽車購買、使用、租賃等居民消費環節,大力促進科技與金融需求場景的融合,推動構建面向交通出行企業的金融科技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2.智慧社保

充分利用信息處理、客戶畫像、身份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改善流程服務質量,提升社會保障、養老服務的運作效率。以智慧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整合性養老服務為主線,積極融入新技術支持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金融科技在養老保險、消費、投資領域的應用。利用新技術提升特定人群的身份認證準確性和及時性,改善住房保障實施流程和效果;及時精準把握特定住房狀況,促進基於房屋財產的保險科技創新應用,有效服務於住房保障體系的完善。

六、優化金融科技空間布局,形成協同發展格局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結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基礎和重點區資源稟賦,以「一區一核、多點支撐」為抓手進行空間布局,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在特定區域和樓宇聚集,並實施全面監管,形成「各具特色、互動協同」的北京市金融科技發展格局。

1.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以西城區北展地區、德勝地區、廣安地區和海淀區北下關地區、中關村大街沿線區域為主體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聚焦金融安全與監管、支付清算服務、融資產品與服務、智能營銷與服務優化、身份認證、風控與反欺詐、保險產品與服務、智能投顧與智能投研、金融徵信與社會信用服務等重點領域,支持相應金融科技企業在特定樓宇集聚。著力建設金融科技的創新業態和創新平台,吸引培育一批技術研發和場景應用能力較強的金融科技企業,支持建立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機構,積極引進法律規範、信用評價、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創業孵化等國內外知名專業服務機構以及金融科技頂尖研究機構、行業組織,形成布局清晰、功能明確、協同聯動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適時爭取創建「國家金融科技創新試驗區」。

示範區發揮連接金融街、中關村科學城、麗澤金融商務區的區位優勢,促進金融要素與科技要素的深度融合,輻射帶動相關區域發展,旨在成為我國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發展示範高地和金融科技監管體系創新引領者。

2.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核心區:以西城區北展地區(原動批地區)、海淀區北下關地區和中關村大街沿線區域為主體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選擇60萬平方米特定樓宇,重點聚焦監管科技、風險管理、金融安全和專業服務四個領域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建設金融監管實驗區。核心區發揮與金融街綿延相接的區位優勢,與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相互支撐、相互呼應,構築科技資源為金融機構賦能、金融要素助力科技創新的良好格局。

1.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集群。依託海淀區北清路沿線區域、四季青地區及五道口地區豐富的科技、智力、金融要素資源,重點發展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吸引持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專業子公司、互聯網企業金融科技子公司聚集,建設金融科技協同創新平台、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重點培育和聚集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底層技術企業。

2.銀行保險科技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石景山區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聚焦產業核心區、輻射區和拓展區,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創新政策在銀行保險產業園先行先試。積極引導創新型銀行保險業態發展,聚焦銀行保險精準營銷、大數據精算定價、人工智慧核算和管理等領域,吸引銀行保險機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及為銀行保險機構提供軟體開發、大數據應用、雲計算服務等新技術服務的領軍企業入駐,拓展前沿科技在銀行保險行業的應用與實踐,打造國家級銀行保險產業創新試驗區和銀行保險文化引領區。

3.金融科技安全產業集群。依託房山區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範產業園,鼓勵金融科技安全核心技術研發,充分發揮科研院所與企業創新互為生態的聚集放大效應,著力布局金融安全相關網路、晶元、交換系統、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合規科技,吸引數據安全、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系統安全等方向的金融科技企業集聚發展,打造新安全的產業生態,推動金融科技安全技術在風險防範和金融機構合規領域的應用。規劃建設金融科技小鎮,搭建智能金融監管科技平台,重點發展人工智慧驅動的反欺詐、反洗錢業務,金融交易與經營狀況的合規排查,監管數據與企業上報數據的可信共享計算,數字金融資產登記合規系統,監管規則的數據與標準化,以及個人與企業徵信穿透交叉系統等業態,打造集產城人文為一體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綜合體。

4.財富管理產業集群。依託通州區北京金融科技國際產業園,營造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構建科技、金融等機構有機統一、互動發展,先進信息技術產業和高效金融資本流動相輔相成的金融科技生態圈,鼓勵金融機構拓展金融增值服務,在投資者分析、資產配置、風險計量方面加強研發創新,推進智能投顧、智能投研平台的規範發展,吸引集聚一批資產管理、基金、信託、投資等財富管理類機構。

七、開展金融科技制度創新,保障金融科技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積極優化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的制度環境,努力彰顯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的安全示範效應,把握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路徑,優化金融科技創新的數據信息「生產要素」,為金融科技創新的國際化互動合作創造條件。

(一)推動監管創新與風險防範體系構建

打造多層次金融科技風險防範體系。堅持一切金融活動持牌經營的原則,依法依規將各類金融科技活動納入監管。深入研究金融科技活動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有效識別和防範技術自身的風險,以及對系統性和非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影響。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對接,引導金融科技創新示範應用,加強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產品的監管。建立風險預警、防範和處理機制,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升應急響應水平。統籌推動金融安全與網路信息安全建設,推進包括法律約束、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機構內控、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的多層次金融科技風險防範體系。

探索推動以「監管沙盒」為核心的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落地。全面推動金融科技應用於金融安全與風險防範,鼓勵科技企業面向金融安全增加技術研發投入,支持其為監管部門、各級政府、金融機構提供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積極爭取監管部門監管科技相關政策試點。推動在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探索「監管沙盒」試點和「金融風險管理實驗區」,吸引監管機構、地方政府、技術企業、高校與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等參與,有效探索金融科技的安全邊界與創新路徑。積極推動新技術應用於監管活動的全流程,緩解現有監管工作中的資源約束,助力監管效率與效益提升;支持金融機構合規科技的發展,推動風險管理的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依託新技術推動風險管理類產品創新,滿足企業和居民的需求。

(二)促進金融科技標準化建設

推動金融科技標準化建設。啟動北京金融科技標準化工程,圍繞國家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總體思路,支持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專業機構打造專業化金融標準服務平台,開展金融科技核心標準研究探索,積極推動金融科技業務與產品的標準化建設,以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重點,創新標準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努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金融科技行業核心標準,在風險較大領域探索制定強制性標準。爭取優先推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指引,用于衡量重要金融場景的技術應用可行性,更好地評價金融機構技術服務外包效果,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場景的落地。

(三)構建信息數據治理與價值發掘機制

構建信息數據治理體系。夯實金融科技創新的生產要素基礎,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為精準開展金融業務、加強風險防控提供支撐。完善大數據發展協調機制,加強數據治理與個人信息安全維護,推進數據產業協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標準規範體系、數據共享機制建設等制度體系建設。建設北京大數據合作發展生態圈,推動合法使用數據,促進大數據整合,構建各方參與並受益的數據交換與信任機制。

完善價值發掘機制,重點構建信息數據運用的共贏模式。在數據的採集、存儲方面,既堅持企業、居民信息保護原則,又致力於打通數據信息割裂,增強數據整合能力,促進數據資源開發。進一步推動北京公共數據系統建設,重點支持企業數據的統籌共享,配合金融數據、業務數據的完善,有效支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居民數據的合法有效運用,優化數據生產與消費的產業鏈。合理支持新型數據信息服務產業,區分徵信與數據服務的邊界,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商業活動拓展創造條件。

(四)搭建金融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

建立全方位的金融科技國際交流渠道。推動金融科技底層技術研發的國際交流,促進金融科技與資本的國際化融合。鼓勵全球知名金融科技企業和服務平台在京設立各類分支機構和創新平台,促進外資金融機構、科技企業與國內相關機構開展業務交流。鼓勵國內金融科技企業開展國際化業務探索,有效服務於跨境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需求,在海外積極拓展市場,布局離岸創新平台與孵化器,努力爭取業務場景落地。支持相關機構參與、引領國際金融科技標準化工作,推動金融科技標準建設國際化,在全球金融科技競爭中提升話語權。

全面豐富金融科技國際合作模式。建立北京市與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新加坡、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交流磋商機制,建設北京-巴黎創新中心,打造促進城市間合作創新的空間載體。支持舉辦北京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同時面向全球舉辦金融科技前沿技術創新大賽,積極鼓勵創新創業活動。發布北京金融科技發展報告,面向海外展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的成果與模式。依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機構研究推出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創新評價指數,對全球主要城市的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進行評估,努力掌握國際話語權。

八、加強重點政策支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統籌協調全市金融和科技創新資源,建立涵蓋金融科技發展各個關鍵環節的綜合政策支持服務體系,並在中關村開展先行先試。

(一)支持金融科技研發、產業化和重大示範應用

支持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研發、知識產權和標準創製。支持企業為主體開展底層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發,聯合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創製行業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和專利,推進重大前沿原創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打造金融科技前沿創新高地。

鼓勵面向金融服務、金融監管、城市管理等領域開展重大項目示範應用,對金融科技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點示範應用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研究設立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獎勵機制,全面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的建設與完善,加快場景試驗與推廣。

(二)支持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建設

結合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統籌社會資源,支持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創新主體圍繞金融科技關鍵環節,建設信用信息、數據交易、金融資產交易、融資信息對接、行業預警監控等基礎設施,完善金融科技應用環境。鼓勵依託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搭建共性技術、協同創新、公共服務等各類金融科技服務平台,提供技術研發、創業孵化、標準創製、成果轉化、檢測認證等服務,結合服務績效給予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平台運營經費補助。

(三)支持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

在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北京學者等人才計劃中,加大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吸引、培育和支持。強化北京「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形象。研究設立政府與企業、科研院所、大學1:1出資的配套支持資金,鼓勵其引進國內外金融科技領域頂尖人才,引導優秀人才服務北京金融科技發展。重點針對相關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骨幹,以及科研機構和組織的學術帶頭人,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的認定和評價標準,構建人才的持續評價機制,圍繞獎勵優惠、戶籍辦理、子女入學、醫療保障、人才公寓等方面制定便利化支持政策。支持市場化培訓機構開展金融科技人才培訓。

(四)建立完善多渠道融資服務體系

發揮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引導作用,與相關區、投資機構、領軍企業等合作設立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基金,聯合社會資本投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關鍵核心技術的初創型金融科技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對聚焦投資金融科技企業的優質投資機構(基金)加快登記註冊,按照其實際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貼,引導投資機構開展早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支持各區建設金融科技創投產業園或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時隔近兩年,「裝小蜜」完成過億元 B1 輪融資
演算法推薦+場景結合,女裝訂閱式消費推薦平台Abox壹盒獲A輪投資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