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群留學生,講了一個讓無數華人都動容落淚的故事……

這群留學生,講了一個讓無數華人都動容落淚的故事……

原標題:這群留學生,講了一個讓無數華人都動容落淚的故事……



當代中國優秀的主流影視作品似乎越來越少,陪我們成長的藝術大師正在退出歷史的舞台,中國獨有的武俠影視和綜藝漸漸成為回憶 。


青春逝去,經典難覓。


如今,不少的國產電影和國產劇別說走向國際化了,連中國人都不想看。


圖源:騰訊娛樂


有很多人開始擔憂:中國文化正在斷層,即將後繼無人。


事實真的如此嗎?


並不是!新一代青年也正在成長起來,他們想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國故事講好。


今年,電影《騎士》在國際上廣泛受到認可,也讓36歲的趙婷入圍第33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提名。這位曾在紐約大學攻讀電影的高材生沒有被「宋丹丹繼女」這個星二代的標籤束縛,僅憑兩部作品就闖進了好萊塢。



圖源:百度百科


王男栿,早年生活坎坷,曾在26歲申請到全額獎學金赴美學習,後於紐約大學新聞系深造。33歲的她憑藉原創紀錄片《我是另一個你》獲得奧斯卡評委的資格,為世界輸出了一個實力中國電影人。


我們不否認,華人電影人好萊塢發展受阻是常態,


但我們也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華人面孔出現在西方電影屆里。


在這條路上,新生代電影人從未停下過腳步。


日報君有幸採訪了身邊兩位「最年輕」的紐約大學電影人——@Eris卓揚和尹逸霖。他們一個正在攻讀MFA(藝術碩士)和MBA(工商管理碩士)雙碩士,另一個正在攻讀電影專業本科。


卓揚曾是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視頻編輯;


尹逸霖曾憑藉原創作品《Amma》榮獲華盛頓2017年獨立電影節最佳學生短片獎。



兩位志同道合的北美留學生組建起國際化團隊,不為其他,只想做電影。


短片《母語》就是他們首次合作的短片,由卓揚任導演,尹逸霖任團隊聯合製片人。


他們要把中國故事或者美國故事講給全球的觀眾聽,通過《母語》東方敘事讓世界觀眾感同身受

讓我們聽聽他們都有怎樣一番經歷。



那麼《母語》用了何種情節借東方主題講國際故事呢?它的電影梗概催人淚下:

在大洋彼岸的紐約,第二代華裔移民Lisa Lin發現母親由於阿茲海默症的影響,漸漸失去了說英語能力,自己卻無法理解母親說的中文……


《母語》選取移民的故事,旨在引發全球人類共同的情感,對親情的追溯。通過豐富劇情,摒棄西方常見的戲劇化衝突,讓美國人體會中國美好的意境。


比如什麼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母語》的特殊在於,這樣跨文化題材十分新穎,但存在著巨大挑戰。拍攝美國華裔題材的電影少,拍一個普普通通東方人的更少,《母語》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參考。



《母語》接受日報採訪


(左一左二為製片,右一尹逸霖,右二卓揚)

同時,卓揚和尹逸霖想用東方發散非線性敘事,還原具有東方特色美學的國際電影。


他們為什麼要在紐約走上中國電影國際化道路?


因為在現實中,大多數華語電影實際上都採用了西方敘事。


導演卓揚拍電影摸索的時候發現,全世界觀眾早已習慣西方的敘事方式。她把自己的作品播放給一些亞裔美國同學(Asian American)或者中國同學,他們被感動到落淚。美國同學覺得「Beautiful!」(美!)。



圖源:clickme


卓揚忍不住問自己:「我該怎麼縮小這種差距?


她意識到,自己必須做個雙向翻譯,突破文化限制。



於是,今年5月里卓揚確定《母語》選題,8月籌劃準備,9月開啟製作和演員視鏡。前不久,在準備招主演的時候,應試者們都被作品打動落淚,讓她又高興又尷尬:

「演員無障礙入戲,被劇本感動,讓我更有把握了!尷尬是因為他們落淚的時候我居然忘帶紙巾!」



團隊合影(左一是卓揚,左二是尹逸霖)


尹逸霖自嘲:「我們用業餘時間做了一份全職,比如今天連夜工作到早上11點。


尹逸霖今年才21歲,年級雖小,就已經在《母語》做起了聯合製片人。在美國讀高中時期,他就和很多中國男生不一樣:別人在刷數學題,他卻更熱愛閱讀寫作。



尹逸霖高中獲獎作品《Amma》


他曾擔任VR遊戲 THE STONE故事策劃及編劇。此遊戲被HTC VIVE稱讚「The biggest draw is its storyline" (遊戲最大亮點在故事情節)。對於尹逸霖來說,寫出一個好故事,並將它帶入到現實,就是最大成就。


《母語》團隊也表示,陌生人的支持也讓他們很感動:


眾籌期間陌生人的好意,誠意和共鳴,讓他們無比感激。日報的採訪也完全出乎團隊的意料,他們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被支持,增加不少前進的動力。


講完電影《母語》製作的趣事,兩個人接著說起自己怎麼跌入了做電影的大坑。


卓揚在拍攝期間也很辛苦:「我今天早上4點才結束工作!


影視行業的壓力也好,強度也罷,導致全世界女導演只佔導演的7%。她從入行媒體直到決定做導演,並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靠著自己多年慢慢摸索和經驗。


卓揚本科在弗吉尼亞大學(UVA)學習並獲得了紀錄片的理論和實踐,自己找機會做新聞短片(News video),開始從3分鐘,5分鐘直到45分鐘。



卓揚在國家博物館的同事


製片和導演的工作在拍攝期間量大又節奏緊張。卓揚跑到中國拍長紀錄片一拍就是3年,跨越了上海,香港,西藏和贛州。


卓揚說拍電影她最大的發現是,「做藝術有兩個要點,一是沒有固定模式,二是在於打開心扉。


卓揚拍電影現場


對於未來的期待,卓揚和尹逸霖都表現出了隨緣即可的態度,「做自己愛的事情就足夠,不是做了CEO或者拿了奧斯卡才能幸福。


但是,他們仍在加倍努力,為的是繼續在國際領域從事電影方向的工作,更好的讓中國文化變成世界文化。



從日報和兩位「新電影人」的訪談中了解到,在國際主流中,中國電影值得更好的位置;但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就目前而言,並不平等


我們熟悉的李安,他常選用東方題材,用好萊塢的「西方」手法拍出國際化的電影,讓「中國電影」走出了一大步。



圖源:時光網


又比如,楊德昌和王家衛選用東方題材,用東方敘事手法拍攝出的作品,在西方卻被廣泛認為是藝術電影,而不是電影


楊德昌與作品《一一》圖源:維基百科


與之對比的是,戛納電影節上,「歐洲敘事」得到了世界認可,西班牙電影或者法國電影就是「電影「。


目前,國際倡導非裔文化平等,但亞裔文化平等很多人卻沒去留心過。



王家衛與作品《花樣年華》圖源:新浪


在今天國際流行文化里,亞裔元素的電影依然在刻板地塑造異化誘人的東方世界。


卓揚在談到好萊塢號召種族平權大吹大捧的《Cazy Rich Asians》(《摘金奇緣》),有一絲難過:「我並不喜歡這部電影,電影中表達出另一種歧視,那就是:『You have to be rich to be the new white!』(有錢的亞洲人能獲得白人的社會地位。)」



《摘金奇緣》電影截圖 圖源:Ted Blog


對於中國,世界對東方文化的認可是一個問題,更大的問題還有電影商業化。根據卓揚的觀察,商業數據量化電影收益目前盛行,在未來,卻不一定能跟得上日新月異的文化潮流變化,中國電影的商業化更需要觀眾參與引導。

關於中國『爛片』泛濫的現象,尹逸霖表示情有可原:「其實每個電影能上映,是根據過去票房成功引導出的結果。」



圖源:新浪娛樂


2014年,《小時代3》作為一個商業「爆款」,零點首映票房750萬,曾創國產影片首映歷史最佳。


卓揚從電影行業幫我們分析:「中國當時沒有火爆的「小妞電影(chick flick),IP和流量明星成了一個極好的經濟保障。」



圖源: 搜狐


你也許很難贊同小時代的文化輸出,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它的商業成功。《小時代》的巨大商業成功,引發了一系列爛片災難。


在文化領域,比起模仿和追逐成功,我們應該主動去創造下一個成功。《母語》團隊表示:中國電影需要創造新類型,新東西,新興趣。


最後,


結束這次採訪,日報記者感覺非常「正能量」,中國的「新電影人」們一直都在成長,希望《母語》作為一個窗口達成中國文化的平等輸出。


我們要讓世界觀眾去看不會功夫,沒有清宮,不是富豪,普普通通的亞洲人。


希望在電影行業看到更多優秀年輕人的作品在國際舞台發揮影響力。


理解支持新的優秀作品,是中國電影成長最大的動力。


期待在未來,中國電影人帶著我們特殊又共通的文化,去感染全世界觀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留學生日報 的精彩文章:

痛心:遇害留學生章瑩穎案件,當值法官被撤,正義又被延誤了
要說浪費,美國人排第二,誰還敢排第一

TAG:北美留學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