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在小學的課本上,往往都會出現關於司馬光的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當一個小孩子因為貪玩掉進了水缸之中時,旁邊的小孩子都無能為力,甚至害怕得哭了起來的時候,司馬光找來了一塊石頭,把水缸砸了,水流出來之後,孩子便被得救了。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因為這個故事,人們便認為司馬光自幼便聰明無比,日後必成大器。而如今的我們,之所以讓小學生看這個故事,是希望他們能夠學習司馬光的精神,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慌亂,要冷靜思考,尋找解決的辦法。

然而,人們所不知道的是,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竟然是瞎編的。著名的收藏家馬未都曾經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對於這歷史典故的真實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於馬未都是器物學專家,因此對於這方面的歷史演變有很深的了解,他明確地告訴觀眾,在司馬光生活的年代,人們燒制工藝,根本沒有辦法製備出一個可以容下一個孩子的水缸。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其實,對於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以前也有人提過質疑。我們都知道,水缸裝滿水之時,水的壓力會讓水缸更加難以砸開,然而還是一個孩子的司馬光竟然做到了,這令人十分震驚。

對於這個問題,《宋史》之中有這樣的記載「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也就是說,司馬光砸的並非是缸,而是瓮。那麼人們便不禁發出了疑問,二者之間到底有何區別。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這裡面的區別確實很大。缸是一種體型較大,並且缸壁呈現坡形的容器,因為應力向外的緣故,很難燒制。而瓮則有所不同,其底部和口部都向內收縮,因此燒制的時候,應力是向內的,所以比較好燒制,同時也沒有缸來的堅固。

因此,倘若從鑄造水平以及司馬光的力氣而言,翁的可能性遠大於缸。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一個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版本,使得它偏離了原來的發展軌道。或許是由於順口,後世之人便將司馬光砸「瓮」,說成了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不過,這裡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瓮的形狀註定了他很難掉進去,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瓮在當時的用途並不是裝水,因此,這個故事依舊存在著很多的疑點。

但是,我們對此也別太過糾結,倘若想一下,康熙年間的故事,到了如今也已經和歷史有些許的出入了,更何況是千百年前的司馬光砸缸之事呢?歷史總是由人所書寫的,主觀意念往往會形成不一樣的情節,這也無可厚非。

不論司馬光砸缸一事到底是真是假,不過這份遇事沉著冷靜的態度,依舊有著讓我們學習的價值。


司馬光砸缸真相: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然是後人瞎編的?


參考資料:《宋史》、《司馬光年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卻起念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史上最憋屈的皇帝,被太后餓得沒飯吃,只能偷吃貢品
古代最厲害的太監,權傾朝野,連太后都幫他生小孩,可惜最後慘死

TAG:無風卻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