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在國外搞了個大新聞,卻在國內被批判一番

他在國外搞了個大新聞,卻在國內被批判一番

原標題:他在國外搞了個大新聞,卻在國內被批判一番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宋燕(周六老照片專欄)


1895年,李鴻章迎來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一場甲午海戰,讓李鴻章經營多年的北洋水師毀於一旦,之後赴日簽訂的《馬關條約》讓大清喪權辱國。雖然為朝廷披肝瀝膽甚至挨了一槍,但並沒有得到國民的理解,「一生事業,掃地無餘」,被當時的公知指為「禍國之辱甚矣!率天下人皆欲食其肉……經營三十年而一敗塗地不可收拾至此……清夜自思,又復何顏視聽食息於天壤間乎?」


73歲的李鴻章決心退居二線了,其實朝廷也是這麼想的。他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投置閑散。但外國對他的看法卻和國內不同,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大清朝廷派員去祝賀,對方以派的人聲譽不夠為由,點名要李鴻章出訪。


於是,年邁的李鴻章踏上了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環球巡遊。



1896年,李鴻章出訪法國時,法國《小日報》(LePetitJournal)刊登的李鴻章彩色畫像。


臨行前,他勸勉送行者:「予此次乃輿櫬而行,萬里長途,七旬老物,歸時安必能與諸君重見?惟望努力前程,各自珍重。」沉痛近乎遺言。


西方哪個國家沒去過


李鴻章一生出過兩次國,第一次是1895年去日本,第二次就是這一次。他從上海出發,訪問俄羅斯後,又遍訪德、荷、比、法、英等歐洲強國,之後再去了美國、加拿大,最後從加拿大回到大清,此行歷時共190天,行程9萬里。他「以七十有四之衰齡,涉三萬有餘之海路,時逾數月,地隔三洲」,真可以說「西方哪個國家沒去過」。


李鴻章此行受到了極為隆重的接待,俄皇、德皇、英女王、美國總統都接待了他,規格比肩國家元首。


李鴻章出使英國


在很多國家,他同時受到了普通群眾的熱烈追捧,尤其在美國最受歡迎。


據記載,1896年8月28日上午9時李鴻章乘坐的「聖路易斯」號郵輪一靠岸,「人們如潮水一般涌到郵輪停靠的河邊」;大約11時30分,郵輪駛過格登隧道、朝港口,大約一百餘艘大小各異的船隻護送在她周圍,形成了「一道壯觀的水上表演陣勢」;在李鴻章即將上岸的碼頭上,「每一個能看到碼頭的大樓窗口內都擠滿了觀眾,每一座高樓樓頂上也站滿了人,特別是能俯瞰哈德遜河的百老匯大廈樓頂上更是人聲鼎沸。所有靠近美國航運公司碼頭的地方都已人滿為患。」李鴻章一行登岸並行進在百老匯大街時,「沿街人如潮湧,真成了曼哈頓街頭一道難見的奇景」。根據統計,「大約有50萬人觀看了此次遊行」。


李鴻章有「東方的俾斯麥」稱號,因此在德國時,他專程去拜訪了俾斯麥,兩個俾斯麥目前都屬於賦閑狀態,聊得蠻開心。俾斯麥推薦他去體驗新被發明出來的X光技術,第二天李鴻章便去柏林醫院接受X射線檢查。該院院長親自為李鴻章檢查,他說李鴻章左眼之下確實有一顆子彈,李鴻章對這台照骨儀器感到神奇。



李鴻章與俾斯麥的合影


臨離開時,他說希望德國能出售一台這樣的儀器給大清,該院院長說:「為了中德人民的友誼,我們願意無償奉送一台。」由此,李鴻章不僅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接受X射線治療的人,而且還是第一個把X射線設備技術引入中國的人。



李鴻章抵達英國,在南安普頓港上岸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圖片報》


李鴻章的形象在《紐約時報》記者的筆端下是「對婦女尤其友善,也很喜愛兒童」,特別喜歡與旅客交談,甚至當一個高大的西方人非要拍他的背並稱他為「老頭子」時,李鴻章雖顯出了不滿的神情,但也並未憤怒。總體而言,同船旅行的美國旅客覺得「因與外國政要同行而高興」,這是令大家「永遠難忘且愉快的一次旅行」,李鴻章被公認為是一位「和藹可親並受人歡迎的人物」。

在美國記者的筆下,李鴻章是「面容慈樣的總督」,很善於營造談話的氛圍,甚至連其所穿的著名黃馬褂、還有生活起居細節甚至包括其廚師長、私人醫生等都引起了記者的極大興趣。8月30日,李鴻章拜謁了美國已故總統、與他有故交的格蘭特的陵寢。行安息禮時,李鴻章「很虔誠地站直了身體,用極其悲傷的聲音低吟道:「別了」。這一幕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人,這告別儀式在記者筆下被認為是「飽含敬意的最真試的悼詞和最意味深長的告別」。



1879年,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訪華時受到李鴻章接待。


圖為:李鴻章和格蘭特合影


李鴻章整個出訪行程中,極少吃西餐,即便是外方宴請,李鴻章也由私人廚師為其專備菜肴,自吃自的。他的食譜,在國內就由「西國良醫所預定,以免積滯之患也」。他的中國派頭也出了不少洋相,比如問人家年齡、收入,問女士婚姻狀況等問題,比如隨地吐痰等等。英國媒體和法國媒體對他有不少抹黑,比如說他吃狗,說他帶著鸚鵡像是個丑角。



李鴻章出訪美國時在紐約留影


這位美國記者堅持認為李鴻章會一些英語:「那種認為李鴻章對於英語一無所知的印象,是錯誤的。雖然他和美國人的所有對話都是通過翻譯完成,李鴻章自己也可以說一些英語,而且可以準確地跟上一些英語對話。為何他假裝對英語一無所知,這令人很難理解,除非這被視為中國腦子的一種奸詐計謀。可能他是考慮到,如果所有都通過翻譯傳達給他,那麼這會是一件增加他體面的事情,而且他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理由要跟拜訪他的人說英文,而不是後者在見他之前就學一些中文。」


跟美國記者談笑風生


1896年9月2日李鴻章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接受美國記者的集體採訪,是此次出訪過程中最大的亮點,李坦率的問答直到今天仍讓人感覺是個穿越者。


下面摘取談笑風生中比較重點的問答。完整的問答在《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這本書中有。


美國記者:閣下,您贊成貴國的普通百姓都接受教育嗎?


李鴻章: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翻譯插話:在清國,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們有很好的學校,但只得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學,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上學。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你們這麼多的學校和學堂,我們計劃將來在國內建立更多的學校。


美國記者:閣下,您贊成婦女接受教育嗎?


李鴻章(停頓一會兒):在我們清國,女孩在家中請女教師提供教育,所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都會雇請女家庭教師。我們現在還沒有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也沒有更高一級的教育機構。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包括歐洲和美國)不同,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並將最適合我們國情的那種引入國內,這確是我們所需要的。



記者:總督閣下,您期待對現存的排華法案進行任何修改嗎?


李鴻章:我知道,你們又將進行選舉了,新政府必然會在施政上有些變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發表任何要求廢除《格利法》的言論,我只是期望美國新聞界能助清國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報紙在這個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希望整個報界都能幫助清國僑民,呼籲廢除排華法案,或至少對《格利法》進行較大修改。


美國記者:閣下,您能說明選擇經加拿大而非美國西部回國路線的理由嗎?是不是您的同胞在我國西部一些地區沒有受到善待?

李鴻章:我有兩個原因不願經過美國西部各州。


第一,當我在清國北方港口城市擔任高官時,聽到了很多加州清國僑民的抱怨。這些抱怨表明,清國人在那裡未能獲得美國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請求我幫助他們使他們的美國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認,並享受作為美國移民所應享有的權利。而你們的《格利法》不但不給予他們與其他國家移民同等的權利,還拒絕保障他們合法的權益,因此我不希望經過以這種方式對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當地華人代表遞交的要求保證他們在西部各州權益的請願信。


第二,當我還是一名優秀的水手時,就知道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我比別人年紀要大好多歲,從溫哥華回國的航程要比從舊金山出發更短些。我現在才知道,清國「皇后號」船體寬闊舒適,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難以找到如此之好的遠洋客船。


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競爭促使全世界的市場迸發活力,而競爭既適用於商品也適用於勞動力。我們知道,《格利法》是由於受到愛爾蘭裔移民欲獨霸加州勞工市場的影響,因為清國人是他們很強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想排除華人。如果我們清國也抵制你們的產品,拒絕購買美國商品,取消你們的產品銷往清國的特許權,試問你們將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當成清國什麼高官,而要當成一名國際主義者,不要把我當成達官貴人,而要當作清國或世界其他國家一名普通公民。請讓我問問,你們把廉價的華人勞工逐出美國究竟能獲得什麼呢?廉價勞工意味著更便宜的商品,顧客以低廉價格就能買到高質量的商品。


你們不是很為你們作為美國人自豪嗎?你們的國家代表著世界上最高的現代文明,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這不是自由!因為你們禁止使用廉價勞工生產的產品,不讓他們在農場幹活。你們專利局的統計數據表明,你們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人,你們發明的東西比任何其他國家的總和都多。在這方面,你們走在了歐洲的前面。因為你們不限制你們在製造業方面的發展,搞農業的人不限於搞農業,他們還將農業、商業和工業結合了起來。你們不象英國,他們只是世界的作坊。你們致力於一切進步和發展的事業。在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你們也領先於歐洲國家。但不幸的是,你們還競爭不過歐洲,因為你們的產品比他們的貴。這都是因為你們的勞動力太貴,以致生產的產品因價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與歐洲國家競爭。勞動力太貴,是因為你們排除華工。這是你們的失誤。如果讓勞動力自由競爭,你們就能夠獲得廉價的勞力。華人比愛爾蘭人和美國其他勞動階級都更勤儉,所以其他族裔的勞工仇視華人。


我相信美國報界能幫助華人一臂之力,取消排華法案。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訪美受到國旗高懸、禮炮轟鳴、萬人空巷熱烈歡迎的盛況


美國記者:美國資本在清國投資有什麼出路嗎?


李鴻章: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我的好朋友格蘭特將軍曾對我說,你們必須要求歐美資本進入清國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幫助清國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清國政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於鐵路、電訊等事物,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的神聖權力。我將牢記格蘭特將軍的遺訓,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以自由來華投資。

美國記者:閣下,您贊成將美國的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


李鴻章:中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中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中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的報紙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价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一個人的命運要靠自我奮鬥,


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李鴻章這幾個月的環球旅行,深深地改變了他的很多看法。


在大清,李鴻章已經是少有的對當時局勢有比較正確認識的人,他曾經總結到「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認為西方列強「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是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他希望清政府能夠從封閉自守中擺脫出來,關注外面世界的變化,承認數千年來的天朝上國已經落後的現狀,認清局勢,跟隨時代的發展,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設法挽救局面。



1896年9月,李鴻章一行訪問美國費城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


不過,他的思想仍舊有局限。受傳統儒家教育的他,從未想過質疑這個體制,曾表態:「惟以身受兩朝知遇,皇上親裁大政,時局艱難,顧念聖母深恩,賢王摯愛,每欲為國家建萬年不拔之基,近於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者。」:「臣事君治軍唯矢一誠。」三綱五常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


李鴻章辦了三十多年的洋務,變法自強一直被作為基本方針;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被作為指導思想。但當他周遊列國,親眼見識到西方國家之強大、有序,制度之完善時,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他會見鐵血宰相俾斯麥時,問道:「欲中國之復興,請問何道之善?」「請問何以勝政府?」「然則為政府言,請問何以圖治?」

幾句話能看出他對現行制度產生了懷疑。



回國之後,李鴻章出任兩廣總督。1900年,昏聵的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的力量,向英、法、美等十國同時宣戰。詔書下到廣東,老謀深算的李鴻章立刻公開說這是偽詔,並與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結成「東南互保」。在當時,張之洞提出了如果北京不保,就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來主持危局的方案。曾為滿清忠臣的李鴻章也沒有表示出反對。這一切都可看出出訪歐美對他的影響。晚年的李鴻章對朝廷不再那麼信賴,「事君唯矢一誠」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李鴻章歷聘歐美耳聞目睹了西方的文明,實地考察了西方各國的工廠企業後,對自己三十多年的努力也有了新的定義:「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


他認識到自己所做的努力不過是虛有其表,洋務運動沒有觸及本質問題,換湯不換藥的改革無濟於事。站在大時代的洪流之中,李鴻章帶著舊時代的烙印,有著新時代的思考,他的自我奮鬥,終究脫不開時代的進程。



1896年,西方關於李鴻章出使歐美的漫畫。


參考資料:《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


《李鴻章歷聘歐美記》


《文明的變遷:巴黎1896·尋找李鴻章》

《從李鴻章訪美看美國媒體眼中的李鴻章》


《論歷聘歐美前後李鴻章政治思想的變化》


上一期:打倒當權派——每一個「匪夷所思」都有其原因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死在洛陽的司馬遹和賈南風
為什麼220年前後,許多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都去世了?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