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的退位詔書怎麼寫?這個亡國之君給後世留下了很好的範文

皇帝的退位詔書怎麼寫?這個亡國之君給後世留下了很好的範文

原標題:皇帝的退位詔書怎麼寫?這個亡國之君給後世留下了很好的範文


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戰爭推動的,就是拳頭裡面出政權,誰的勢力大,誰就是新領導,即所謂的「成王敗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況,那就是當權臣的實力大於皇權時,身處皇位的皇帝其實早已淪為傀儡,處處受制於當家大臣。東漢的末代皇帝劉協,就是被曹氏家族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悲催皇帝。


曹操在世時,還保留著劉協的天子之名,為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老曹去世後,繼任者曹丕卻不管君臣之名,他要的是名副其實的王位,所以,在曹操病逝不久,在華歆等大臣的謀劃之下,劉協於建安二十五年十月被迫禪位於曹丕,立國196年的東漢宣告亡國。曹丕得位後,遷都洛陽,改元黃初,國號魏。



皇位禪讓給大臣,一般都有禪讓詔書,史上有據可查的最早的禪位詔書就是劉協禪位於曹丕的。劉協在禪位詔書中都寫了什麼呢?


舊皇的退位詔書,一般都是先責己過,然後對接班者大加讚揚,最後點明主題,讓賢於新君。劉協的禪位詔書也正是如此,其詔曰:

「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盪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文章說自己當政時,天下動蕩,險中求存,但是,大漢的氣數已盡,曹氏才是天命所歸,並大讚曹魏德政良行,以追崇堯典為名,將皇位禪讓與曹丕。這樣的格式,算是劉協為後世暗弱的退位皇帝們留下了一份退位詔書的範文。因為,在曹魏奪位不久,曹氏子孫又在司馬氏的強權下,被迫退位,魏元帝曹奐的那份詔書,比劉協的更是「業精於勤」了:


「咨爾晉王:我皇祖有虞氏誕膺靈運,受終於陶唐,亦以命於有夏。惟三後陟配於天,而咸用光敷聖德。自茲厥後,天又輯大命於漢。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軌虞夏四代之明顯,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輔亮我皇家,勛德光於四海。格爾上下神祗,罔不克順,地平天成,萬邦以乂。應受上帝之命,協皇極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爾位,曆數實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於戲!王其欽順天命。率循訓典,底綏四國,用保天休,無替我二皇之弘烈。」

一個行將退位的皇帝,除了屈膝再無他法,就像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也因和平退位而保全一宗族眾。後來,如果不是受日本人蠱惑而倒行逆施,也不會被人送上軍事法庭。



劉協退位後,曹魏給了他相應的待遇:「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謚號孝獻皇帝。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專家稱:光緒確實是被人毒死的 新編《清史》:幕後真兇找到了
武則天挑選「小白臉」通過哪些途徑?主要有五種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