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首批「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應用協作中心」醫院在京授牌

首批「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應用協作中心」醫院在京授牌

2018年11月6日,國內首批「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應用協作中心」醫院在京授牌,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區、航空總醫院、武警總醫院、河南省立醫院、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等六家三甲醫院接受了授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於福、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會長兼學術部主任楊新波、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秘書長兼學術部副主任杜亞宏、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學術部、繼教部執行副主任帥德、原海軍總醫院副院長田增民、華志醫療聯合創始人張衛綱等相關領導和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授牌儀式。

此次授牌儀式也是華志微創「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推行「雙百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早在培訓基地創建之初就已立項開展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雙百計劃」,計劃自2018年5月-2020年4月,面向全國大型醫療機構培訓萬名骨幹型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的應用人才,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百家三甲醫療機構和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中心。

截至目前,培訓基地以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實際操作、立體定向技術研討座談、遠程培訓等多種方式為基層醫院輸送了一大批掌握腦立體定向微創手術的專業醫生,同時有近3000名相關科室醫生接受了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的推廣培訓,並在多家三甲醫院成立了協作手術中心,初步起到了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輻射效果,為無數患者帶來健康和希望,達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本次授牌儀式上,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於福致辭,向與會人員詳細介紹了華志醫療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的發展歷史,以及醫療機器人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並代表協會將全力支持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的發展和雙百計劃的成功實施。原海軍總醫院副院長田增民就CAS-R-2型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當前應用和具體案例做了相關報告。

應運而生的「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

「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具有安全可靠、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是全球頂尖的醫療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的越來越多,受到患者和醫生的廣泛歡迎。「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的建立,旨在更廣泛、更全面地推廣應用該項先進醫療技術,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培訓基地始終堅持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從理論到實踐為該項技術的培訓設定了一個嚴格、規範的培訓周期,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均從嚴制定了考核標準,將學員培訓成為合格、敬業的腦立體定向微創手術醫生。

培訓基地備用數套價值數百萬元人民幣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設備,相關訓練器材均經過完善的校驗和妥善保養程序,完全模擬臨床手術實況。在教學過程中,設備技術人員和微創專家全程一對一指導,最大程度滿足學員從理論到實踐的培訓需求。科學的教學方式和嚴謹的教學態度大大提高了學員的學習效率,縮短了學習曲線,極大減少了學員因剛開展微創手術時不熟悉操作而發生意外的幾率,從而有效規避了醫療風險,為該項微創手術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蓬勃發展的微創技術應用新局面

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於該項技術歷經百年的技術沉澱,已經成為當下微創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則要歸功於以華志微創為代表的國內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全面崛起,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大幅度降低了醫院相關醫療設備的引進成本和運營費用。

由華志微創研發的CAS-R-2型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憑藉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合理價格,為國內各級醫院普及這項先進醫療技術成為了可能。「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之所以選擇落地於華志微創,也充分說明了社會各界對華志微創關注和認可。在華志微創的大力推動下,「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現已成為相關專業醫師學習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的首選。

在培養相關人才的同時,為進一步普及該項先進醫療技術,培訓基地與諸多醫療機構進行全方位的緊密合作,此次授牌的六家三甲醫院也將成為首批全天候合作醫療機構。未來華志微創將持續帶動各級醫院深入開展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的臨床應用,並向周邊輻射,以形成點面結合、相互支持、中心輻射周邊的多重醫療格局,開創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應用的全新合作局面。

開創「培訓基地+遠程會診+下級協作中心」醫療格局

2018年,對於華志微創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除了在技術上加快研發,華志微創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整個領域也加快了全面布局。2018年10月31日,華志微創與心醫國際達成戰略合作,就「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機器人技術」的遠程會診展開了深度合作。結合「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和多家「下級協作中心」,華志微創已經初步形成了布控全國的立體醫療格局。

遠程會診對於整合優質醫療資源、推廣先進技術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對於「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機器人」這一先進的醫療技術而言,由於該領域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更凸顯其重要性。雖然相關技術的人才培訓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華志微創的極力推動下已經全面開展,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改變不了人才欠缺的根本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遠程會診無疑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它一方面緩解了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及偏遠地區的患者轉診比例高、醫療費用高的問題;另一方面,遠程醫療會診為某些疑難雜症給出了具有權威性的專家方案,為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華志微創開創的新型醫療格局,不僅代表了企業的遠大發展信心,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機器人技術」在國內的蓬勃發展現狀。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領域也將因此從以銷售為導向,以技術為主導的初級推廣階段,發展成為構建綜合產業生態體系的高級發展階段。

積極完善4S售後服務體系

放眼全局,華志微創出於對行業市場和技術前瞻性的見解,不遺餘力加快市場布局,全力推動國內醫療事業的發展;而著眼細節,華志微創同樣深刻意識到高尖端醫療設備售後服務的重要性。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依託於先進的醫療設備,需要過硬的售後服務支撐,也因此該領域的售後服務已成為了諸多醫院的重點關注所在,其中包括專業性、便利性、質量、時間和價格等五方面的衡量。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客戶,保障患者的權益,華志微創率先打造了國內首家醫療機器人領域4S售後服務體系,成立了一支專業過硬的售後服務團隊,第一時間高效滿足客戶的售後服務需求。其具體內容包括Satisfaction(滿意)、Standard(標準)、Support(支撐)、Sharing(共享)四方面。

其中 「國家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培訓基地」作為4S體系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為客戶充分提供臨床、教育及培訓的各種技術和實踐支持,自成立至今,已成為國內最為重要的「腦立體定向微創技術」人才輸出基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大潮來襲中國還有多少課要補
研究發現:人工智慧可以提早預測地震和海嘯

TAG:機器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