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除了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其他的動物需要「睡眠」嗎?

除了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其他的動物需要「睡眠」嗎?

睡個好覺,對於所有需要睡眠的動物包括人類,都是大自然賜予的一種最神奇美妙的享受。

在嬰兒出生的頭幾個月里,父母往往睡不好覺。科學家發現,在這一點上,逆戟鯨與人類有相似之處。

通常,成年逆戟鯨每天要睡5 至8 個小時,它們像人類一樣合上雙眼,然後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水面上睡覺。但是,在幼鯨出生後的一個月里,無論是鯨寶寶還是鯨媽媽都不會合眼,它們每隔幾分鐘就會在水裡移動一下。鯨媽媽既要觀察周圍是否有鯊魚出沒,又要教幼鯨學習呼吸。

通常我們認為,對嬰幼兒的發育來說,睡眠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對嬰幼兒大腦的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多數哺乳動物在嬰幼兒時期都需要很多睡眠,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睡眠的時間。為什麼逆戟鯨這種大腦發達的動物不會因缺少睡眠而影響大腦發育呢?科學家認為,對逆戟鯨睡眠方式的研究或許能改變我們對睡眠的認識。

什麼是睡眠

對於人類和其他許多動物來說,睡眠就像是一個「暫停鍵」,按下這個「暫停鍵」,就「關閉」了與周圍世界的聯繫,進入有規律的休息時間。在睡眠中,肌肉放鬆,呼吸放慢,心跳減速,大腦的工作方式也與白天不同。睡眠是大腦的需要。當人非常睏倦時,不管怎樣努力保持清醒,都會顯得動作笨拙,思維遲鈍,無法正常思考。若是打個盹,一切似乎又恢復正常。這就像重新啟動計算機,所有的啟動程序都會重新運行一樣。

那麼,什麼是睡眠呢?對睡眠的科學定義是:睡眠分為兩種——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ERM 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期(REM 睡眠),兩者周期性地交替進行。科學家發現,當一個人處在快速眼動睡眠期時,他的大腦活動活躍,這時就會做夢。

我們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處在睡眠狀態?人們常常採用以下的標準進行判斷:活動能力降至最低限度;採取通常的睡眠姿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降低;在相對強烈的外部刺激下,反應降低的狀況可以迅速逆轉(這一點將睡眠與死亡、麻醉以及昏迷等現象區別開來)。

動物需要睡眠嗎

我們知道,人需要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導致疾病甚至死亡。那麼,除了人類,其他動物需要睡眠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現在,科學家可以用特殊儀器監測哺乳類動物和鳥類在睡眠時其大腦發出的電信號,由此了解它們的睡眠情況,但對其他動物比如爬行類動物和魚類,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看出它們的大腦信號有什麼變化,即使它們看上去在睡覺,身體不動彈,對周圍的一切視若不見。有科學家認為,這些動物的睡眠也許屬於我們所不了解的某種形式,因此無法用現有的方式檢測出來。有科學家則認為,這些動物也許根本就不睡覺,它們只是處於某種「隔絕狀態」。比如,你在凌晨3 點起床,發現魚缸里的魚仍然在優哉游哉地遊動,並沒有躺在缸底睡大覺,但有科學家則認為,魚其實正處在某種睡眠狀態,至少處於某種類似睡眠的狀態。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哺乳類動物和鳥類都需要睡眠,如果睡眠被剝奪,它們就會死亡。實驗證明,對嚙齒動物和蒼蠅來說,睡眠剝奪比食物缺乏更容易導致死亡。實驗還證明,實驗鼠如果被剝奪睡眠兩周就會死亡。

爬行類動物、

兩棲類動物、

魚類

以及無脊椎動物

(如蠕蟲和昆蟲)是否也睡覺?這個問題讓我們再一次面對如何定義睡眠。根據前述的判斷睡眠的標準,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睡眠普遍存在於動物界,包括鱷魚、海龜、蜥蜴、青蛙、蠑螈、蜜蜂、黃蜂、蒼蠅、蜻蜓、蚱蜢、蝴蝶、蠍子等,但由於這些動物的神經系統比哺乳類動物和鳥類更為原始,它們並不擁有能夠產生電生理學活動的大腦,因此科學家還無法確定它們是否也擁有像哺乳類動物和鳥類一樣的睡眠。

動物為什麼要睡覺

雖然科學家還不能明確回答這個問題,但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理論。

較為盛行的一種理論認為,一種動物的睡眠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捕食動物還是被捕食動物。一般來說,被捕食動物的睡眠時間較少,因為在睡眠期間它們的自我防衛能力最弱。但是,一種動物究竟屬於捕食動物還是被捕食動物,通常並不像獅子和斑馬,或者狼和馴鹿那麼容易區分,有的動物既是捕食動物同時也是被捕食動物。此外,淪為捕食動物犧牲品的動物通常都是弱小、病殘或者衰老的動物,即使它們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也往往難逃厄運。因此,這一理論很難得到證實。

有一種理論認為,哺乳類動物的睡眠時間和體型的大小有關係,體型較小的哺乳類動物的睡眠時間相對較長。比如,蝙蝠每天的睡眠時間大約是20 小時,花栗鼠是15 小時,實驗鼠是13 小時,大象是4 小時,巨頭鯨是5小時,猴子是3 小時,長頸鹿是2 小時。當然也有例外,某些大型動物比如獅子和老虎,每天睡14 至16 小時,狗和貓睡10 至12小時,而某些小型動物比如鼴鼠等,每天只睡8 小時。看來,睡眠和體型大小之間的關係並不十分明確。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睡眠與節省能耗有關係,這一點對於體型較小的哺乳動類物尤為重要,因為這類動物儲存能量的能力有限,而消耗能量的速率卻大於大型動物。而體型較大的哺乳類動物通常還擁有較厚的脂肪層和皮毛,能更好地防止熱能散失。

那麼,動物需要睡多長時間呢?有科學家認為,這與動物大腦的新陳代謝率有關。通常情況下,體型較小的動物具有較高的大腦新陳代謝率,需要更多的睡眠,而體型較大的動物的大腦新陳代謝率較慢,需要的睡眠較少。平均睡眠時間少於4 小時的動物通常是那些體型較大的陸地哺乳動物,如大象、和長頸鹿,這些動物花費許多時間進食,剩下供睡眠的時間就不多了。

還有科學家認為,動物的睡眠時間取決於它們的「生存危險係數」。有的鳥類睡覺時睜隻眼閉隻眼,睜著的那隻眼一直保持著警惕,注意著隨時可能出現的捕食動物。鳥類的REM(快速眼動睡眠期)睡眠時間相當短,只持續幾秒鐘,即使在睡眠中,它們依然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性。

大型肉食動物如獅子幾乎沒有天敵,它們的「生存危險係數」最小,所以能夠安穩睡大覺,一天可睡17 個小時。

能夠在安全的地方睡覺的動物也睡得較多,如在洞穴里睡覺的蝙蝠,可以一氣睡上19 個小時。

有蹄類動物在開闊的草原上活動,它們的敵人太多了,又沒有地方可以躲藏,所以它們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得保持清醒和警覺,隨時準備逃跑。這些動物一天只能睡幾個小時,通常還是站著睡的。

動物如何睡眠

動物如何睡眠呢?人類普遍的睡覺方式是躺下來睡覺,除此之外還要閉上眼睛才能睡著。而在動物王國里,無脊椎動物沒有眼瞼,所以我們從來沒看見過它們閉上眼睛。在我們看來,它們是睜著眼睛睡覺的。

睡得安穩的人呼吸緩慢而勻稱,身體完全放鬆,只是偶然動一下,大約一小時內動幾下,這是為了保持手腳的血液流動暢通。大多數人在熟睡時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那麼動物呢?爬行類動物、鳥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在睡覺時也會失去對周圍環境的意識,一些兩棲類動物和魚類在睡覺時同樣也會降低警覺性,只不過它們不像高級脊椎動物那樣幾乎完全喪失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睡眠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在它們睡著的時候,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捕食動物的襲擊。

哺乳類動物的睡眠習慣、睡眠地點以及睡眠姿勢各不相同。在哺乳類動物中,鼴鼠

和兔子在洞穴里睡覺,斑馬在露天睡覺,牛睜著眼睛睡覺,海豹和河馬將部分身體淹沒在水中睡覺,大猩猩會找個隱匿舒適的地方躺下來睡覺,鯨在睡眠時將頭露出水面呼吸,海豚一邊睡覺一邊游泳。

還有,狐狸蜷縮起身子睡覺;睡鼠小心地在樹上睡覺,樹枝的些微顫動就能將它驚醒;美洲豹跨騎在樹叉上睡覺且不會掉下來;

蝙蝠倒掛著身子睡覺;企鵝睡覺時一大群圍成一圈,背對著風,輪流站到外圍,以便讓中間的企鵝睡覺;孔雀魚的身體上有美麗的條紋,一覺睡醒後,它會倒退著游幾分鐘,這時身上的橫條紋就變成了豎條紋(就像人們睡覺起來將睡衣換下來一樣)。

許多鳥在睡覺時是站立在棲木上的,也就是說,它們在睡眠中仍然保有肌肉的張力。有的鳥類如雉和山鶉

山鶉

,站在地面上睡覺;水鳥能一邊睡覺一邊游泳;有的鸚鵡能夠倒立著睡覺;信天翁在跨洋過海的長途遷徙中甚至能在空中睡覺。各種動物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下睡覺,這再一次表明了睡眠對於動物的重要性。

動物睡覺的方式千奇百怪,但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安全有關。非洲的一種大型狒狒在樹頂上睡覺時,為了避免食肉動物的襲擊,它們往往用腳後跟支撐身體,看上去既奇怪也不舒服,採用這種睡姿根本無法睡得深沉。有的動物要找到自認為安全的地方才能安心睡下。樹叉是整天都睡不醒的樹袋熊打盹的好地方。樹袋熊也叫考拉,它們在地面上沒有安全感,但一上到高高的樹上,就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了。

狒狒

除了安全之外,舒適也是動物選擇睡眠方式的一個因素。一些動物能將自己「摺疊」起來睡覺!比如,紅狐會在冰天雪地里給自己做一個溫暖的「床鋪」

紅狐

:全身縮在毛茸茸的皮毛中,就像裹了一條溫暖的毯子;鳴鳥蹲伏在棲木上過夜,將腦袋反插在背部羽毛中,羽毛就是它溫暖的「被子」;獅子的幼崽或其他一些哺乳類動物的幼崽常常依偎在母親懷中睡覺,對它們來說,沒有比母親的懷抱更舒適更安全的「眠床」了。

研究動物睡眠對人類有什麼啟示

睡眠不足或者睡眠剝奪會給人類造成很大的麻煩,人的運動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記憶能力都會因睡眠不足而受到很大的影響。統計數據表明,凌晨3 點至6 點期間,重大車禍的發生率最高。那麼,人類能夠從研究動物睡眠中得到哪些啟示呢?

研究發現,在清晨和中午,畫眉鳥會進入一種睡意朦朧的狀態中,一小時內有50 次極短促的打盹,每次持續時間為10 至20秒,它們打盹時的腦電波與正常睡眠時非常相似。

或許科學家能從畫眉鳥的睡眠方式中獲得啟發,開發出某種技術或者藥物,讓人類的大腦創造出類似的睡眠方式,這樣就可以讓夜班工人、司機、醫生等需要在夜間工作的人在睡眠較少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海洋哺乳動物獨特的睡眠習慣也給我們以啟示。大部分海洋哺乳動物都能做到一半大腦睡眠,一半大腦保持清醒。比如海豚,它們即使在睡眠中也能一邊睡覺,一邊游泳或者浮到水面上呼吸,它們一方面享受著睡眠帶來的好處,一方面和醒著時一樣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海豚睡覺時,處於睡眠中的大腦半球對面的那隻眼睛閉著,因為左眼是由大腦右半球控制的,反之亦然。有科學家認為,研究海洋哺乳動物的睡眠是破解人類睡眠奧秘的關鍵。

由於一些尚未探明的原因,合上雙眼是大多數動物睡眠的先決條件。海豚幼崽出生後閉眼的時間佔一天的1.5%,以後漸漸增加,3 個月時增加到16%。逆戟鯨在剛出生階段不休不眠的方式也值得借鑒。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是否也存在著某種未開發的潛能?我們是否也能像新出生的幼鯨或畫眉鳥那樣不睡覺或者少睡覺?

在人類最終破解某些動物不睡覺或者少睡覺的奧秘之前,科學家的忠告是: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個盹,無論時間多短,有聊勝於無。睡個好覺,對於任何需要睡眠的動物包括人類,都是大自然賜予的一種最神奇最美妙的享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未來的人類是否能活過1000歲?科學家:並非沒有可能
大白鯊這種海洋生物看似兇猛無比,其實是一種溫順的生物!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