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的墨色濃淡和書法作品的好壞有什麼關係?

書法的墨色濃淡和書法作品的好壞有什麼關係?

最近這幾年有些人特別喜歡談論這個,甚至有些人開始把它上升到了和筆法、結構、章法在內的書法三要素同樣重要的高度上,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這個問題。

一、墨法是個什麼法?

如果就現在某些倡導者的觀點來說,他們所謂的墨法,其實就是用墨之法。而用墨除了在器具上的注意事項(即是選擇墨塊還是墨汁、是選擇用水兌墨還是用其他的東西、墨汁的顏色怎麼調整把握等等問題)之外,「墨法」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於墨色的處理上。這是墨法理論支持者們所看重的問題之一。

我們都知道,對於墨色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繪畫理論上。唐代著名的畫家張彥遠在他的著作《歷代名畫記》中對於這個問題作如下表述:

運墨而五色具。

歷代對於其中五色的闡述不盡一致,但是總的來說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五色即用墨的五種顏色。按主流觀點來分,實際上可以分為五類,即焦、濃、重、淡、清這五類。

可見,最早對於墨色的研究是出自繪畫發展的需要。

二、為什麼要分墨色?

但是問題就在於繪畫為什麼要分墨色?

實際上這是在實際的繪畫實踐中逐漸要求的。中國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產生諸多了流派,而且對於山水畫所要表現的景物以及畫面層次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中國的山水畫家其實很少喜歡用五顏六色的彩色墨水來畫畫的,大部分都是用墨。但是單一的墨色如何滿足繪畫多樣化的表現要求呢?

這個時候墨色的濃淡就很重要了。因此,中國山水畫也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奇特的局面,即用黑色的墨水這一單一的顏色卻表現出了大千世界的樣貌,而且你會感覺這樣的設色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相反會覺得很逼真生動。

所以,換句話說,分墨色是基於繪畫圖像化、形象化的表達手段,是為了畫作更能展現真實的場景和真實的視覺效果。

但是基於抽象符號書寫的書法需要如此么?我認為並非如此。

三、墨色的本質

墨色濃淡從繪畫上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書法上我認為大可不必如此。

可能有些人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呢?為什麼繪畫需要而書法卻不該如此呢?實際上這是很好解釋的一件事情。

實際上只要我們拋出一個問題來詢問便可以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了。這個問題即我們在繪畫的時候,是不是知道哪裡需要用重的一點的墨色,哪裡需要用輕一點的墨色呢?而在書法作品裡,我們知道自己哪裡的墨色應該清,哪裡的墨色應該重嗎?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就可以講清楚這個問題。

在繪畫中,毫無疑問我們是知道的,因為根據畫家整體的畫面布局以及景物光線和陰影的自然分布,墨色的焦濃重淡清實際上是很好分配的。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山水畫家要畫山水畫,那麼他在腦海中首先構思的就是山峰層巒疊嶂、遠近高低不同相互參差錯落的一個畫面。那麼很顯然,在這幅畫面中,越是在視覺感受上相對近的山峰,其顏色必然是要比離他遠的山峰要深。

再有,如果這個山峰有一些花草樹木,那麼其顏色也是需要濃一點的。

這是繪畫,我們再來看書法。

首先我們先說楷書,你有見過任何一個傳世的楷書書法作品中,墨色不一致,一會濃一會清的情況么?肯定沒有,即便是有那也是非常奇怪並且少見的事情。

但是在行草書作品中就有了區分。不僅整篇作品有可能墨色不一,而且一個字中也有可能出現因為飛白問題出現的墨色不一致的現象,實際上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書法家在書寫的時候,是絕無可能安排哪一個字哪一個筆畫我故意寫的墨色輕一點,哪一個字哪一個筆畫我故意寫的濃一點,或者這一部分我寫的濃重,到了下一行就變得清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這樣做就是畫字了。

因此,在書法中,所謂的墨色以及墨法,都只是在理論上存在罷了。在現實的書法家書寫過程中,書法家是不可能提前安排好的。

繪畫講求墨法,是為了畫面更加真實自然,而書法不講求墨法,也是為了書寫的更加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初學者按照這6點來布局書法作品,最講究!
顏真卿的書法為何備受爭議?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