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立冬,養生要點提示:飲食多白少咸,補腎防寒護陽氣

養生立冬,養生要點提示:飲食多白少咸,補腎防寒護陽氣

立冬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是一年陽氣生、長、收、藏中——「藏」的開始。

寒冬將至,萬物收藏,歸避寒冷,這時人體內陽氣漸收、陰氣漸漲,此時的養生要點在於養陽、藏陽,補腎藏精,養精蓄銳。

立冬三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每候5天):「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習俗

古代立冬之日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即便到了現在,大家在立冬之日也會想慶祝一下。

北方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等地,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這是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

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交子」與「餃子」諧音,所以交子之時就得吃餃子啦。

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

冬泳

在我國很多地區,冬泳愛好者們還會用冬泳的方式來迎接冬季的到來。

立冬飲食:多白、少咸

傳統中醫認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立冬之後應注意養陽、藏陽,補腎藏精,從而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

1、多吃「白色」食物

從中醫五行五色養生的角度來看,立冬之後多攝入「白色」食物,潤肺燥的功效能更為顯著。

白菜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營養豐富,冬天食用有助於補充水分、提升人體免疫力。

白蘿蔔

常言道「冬吃蘿蔔賽人蔘」。白蘿蔔中含有一定的芥辣素,有消炎清熱的作用。此外,白蘿蔔中含有的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的作用。

荸薺

荸薺性味甘寒,具有清熱生津、利濕化痰的功效,對於冬季的感冒發熱、咳嗽多痰等病症十分有用。同時,現代醫學證實荸薺中含有的成分還有抑菌的作用,可預防癌症、降低血壓。

山藥

《本草綱目》記載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山藥對肺、腎、脾、胃等器官的補養效果非常好,冬天吃它,還能潤澤皮膚,避免皮膚乾燥。

2、少吃咸多吃苦

芹菜、萵苣、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素,有助於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

立冬將至,做好四件事,守護陽氣

第一件:飲熱茶,驅寒暖身,守護陽氣

立冬過後,天氣漸漸寒冷,要注意,多飲熱茶,代替冷飲,來保護陽氣。常喝冷飲,會損害身體臟腑陽氣,造成陽虛。

多喝熱茶,一方面保護人體陽氣,另一當面,還可以驅寒暖身。

紅茶,暖胃

立冬後,喝茶,宜選擇紅茶。經過發酵工藝的紅茶,性質溫和,更適合冬季飲用。

紅茶,溫補,可暖胃驅寒,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預防骨質疏鬆等功效。

立冬後,泡上一杯,暖身驅寒,養護心臟,是冬季養心不錯的茶飲。

第二件:早睡晚起,以養陽氣

《素問》指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立冬後,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養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陽氣者,煩勞則張」。

所謂張,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陽氣應該內收,應該回歸本位。如果,睡眠不足,陽氣就不能歸位,慢慢耗散。

因此,立冬後,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注意:晚起,並不是要「賴床不起」,而是,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養陰培元,有益於在冬季陽氣潛藏,陰津蓄積。「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寐」,立冬後,睡好子午覺,十分有好處。

第三件:養腎固精,溫補腎陽

寒與腎相應,最易損耗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傷,人就容易生病。所以,立冬後,還要注意保護養腎固精,溫補腎陽。

晚上堅持用38℃-40℃左右的水泡腳,摸過腳踝泡15到2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可以做兩件事:搓腰,搓耳。

手搓後腰: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補腎壯腰,加固元氣,還可防治腰酸。相當於是服了「補腎葯」。

揉搓耳朵:「腎開竅於耳」,把耳朵搓熱,搓紅,能有效補養腎氣。不限於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搓捏耳朵。

泡腳的時候,水中可以加生薑水,或者肉桂水,溫腎助陽,效果更佳。同時還可以配合足底按摩,可用揉捏、擠壓、推拿和按摩等多種手法。

第四件:晒晒太陽,守護陽氣

養生就是養陽氣,萬物生長靠太陽。陽氣就像人體中太陽,把人體中太陽托起來,它就能光耀我們的五臟六腑,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健康。

晒晒太陽,有助於調補陽氣。後背的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

曬後背,對於補陽氣,十分有益

經常晒晒後腰,還有助於補充腎氣。

後腰有兩大穴位,命門和腎樞,讓陽光曬一曬這兩個穴位,可以補充腎氣。

注意:曬的時候,注意讓陽光直射背部,即將後背朝向陽光即可。可將雙手搓熱後摩擦後背的腎腧穴(位置與肚臍平,脊柱旁開1.5寸),有溫腎助陽的作用。

曬頭頂: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頭為諸陽之首,晒晒頭頂,有助於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曬太陽時,讓陽光曬過頭頂,而且最好能曬到正午的陽光,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這時的日光陽氣最充足。

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十分推崇冬季日光浴,他在《負冬日》詩中描繪了冬天曬背的體驗:「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他能活到74歲,與冬日「負暄」有一定關係。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佛醫堂。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中文化 的精彩文章:

節氣白露:風池明月水
醫話路志正:濕非一病、百病兼之

TAG:致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