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常遇春的二兒子下落如何?明孝宗為什麼要尋找常家的後人

常遇春的二兒子下落如何?明孝宗為什麼要尋找常家的後人

導語:時間的軌跡如同車輪滾滾,向前跑著,但卻留下了一地的痕迹,我們將跨越時間的距離,去找尋那歷史的痕迹,探究美麗山河的塵封記憶,追逐那時間長河中美麗的一剎那,用文字跟語言去記錄已經消散於天地中的一點痕迹,去探究歷史背後的故事,秦始皇陵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為何到現在仍然沒有大規模開挖?是時機不成熟,還是不敢去挖;乾隆皇帝古人到底如何評價?是否真的如同電視中演繹的那樣,是一個明君,後宮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關注我吧,更多歷史真相為你解開!

明朝建國之初,有十二位功臣死後被供進了太廟,其中前六位都被追封為王,他們分別是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六王之中一些人的後代被奪去了爵位的繼承權,比如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和湯和幾位的後代。

到了明孝宗弘治五年三月,明孝宗認為,常遇春等人為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的後代子孫卻淪為了平民百姓,「不沾寸祿」。這讓明孝宗感覺十分不忍,所以他要求有關方面尋找幾位先王的嫡系後代,授給他們官職,使他們有能力奉祀祖先。

這其中,開平王常遇春的嫡傳子孫名叫常復,此時生活在雲南的臨安衛。他很快就被召了回來,任命為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

我們來說一說這位常復的身世:他的父親叫常寧,祖父叫常繼祖,曾祖父叫常升,而常升就是常遇春的親兒子。

常遇春是安徽懷遠人,壯貌雄偉,長臂善射,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很快成為得力的幹將。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開拓之功,十居七八」。

可惜常遇春在洪武二年病死在軍中。常遇春只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常茂、常升,第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沒有忘記這位功勛卓著的大將,把他的大兒子常茂封為鄭國公。

但常茂的表現讓朱元璋很失望,洪武二十年就把他貶到了廣西,洪武二十四年死在那裡,沒有兒子。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改讓常升繼承了常遇春的公爵,改為開國公,加太子太保。

此外,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皇太子朱標,被立為太子妃,可惜死在朱標之前。但她的地位很特殊,建文帝登基後,追尊她為朱標的皇后。也因此,在朱元璋和朱允炆時代,常家的地位都比較特殊。

常升的表現一直比較平庸,《明史》中只提到他幾次練兵,沒有實戰的記錄,也沒有提他是怎麼死的。文獻中有兩種說法,一種不太靠譜的說法是他被歸入了藍玉黨,在洪武年間就被處死。

另一種說法是他死於永樂初年,此前曾經和徐輝祖一起在浦子口挫敗過朱棣的軍隊。比如王世貞就說過,常升在建文四年末,因為抗擊燕軍而被貶到雲南的臨安,因為憂慮而死在那裡。《明史》中卻說,常升的兒子常繼祖在永樂元年被遷到雲南的臨安衛,時年七歲。這種說法似乎不太準確,七歲的常繼祖應該是跟著父親常升一起去了雲南。

到了嘉靖年間,明世宗進一步優恤開國功臣的後代,加封其中四王的後人,常遇春的後代被封為懷遠侯。此時的嫡系長孫是常玄振,以後懷遠侯一直居住在南京。比起南京的許多貴戚後代,懷遠侯一直非常安分。

最後一代懷遠侯是常延齡,明時滅亡後,他成為普通百姓,平安度過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月照亮清怡 的精彩文章:

價值1千萬的絕世好馬,被當做國禮送給中國,專家做法令人想不到
中蘇關係惡化後,為什麼中國崛起,蘇聯解體?專家給出了原因

TAG:秋月照亮清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