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秋楓本是重陽木,花開有時,果熟有時

秋楓本是重陽木,花開有時,果熟有時

秋楓

Bischofia javanica

大戟科秋楓屬

常綠或半常綠大喬木

重陽木,更多的時候,我們其實叫它三葉樹。因為這種樹的葉子總是三枚三枚地長在一起的,一說三葉樹,誰都知道說的就是它。

三葉樹是重慶極普通的行道樹種之一,住宅小區綠化也常常會種它。印象中四季常綠,春天來了,樹梢會抽出淺綠輕黃的新葉,從我家住的十幾樓俯看下去,頗有點像開在樹頂的花,僅此而已。其他時候,它幾乎從未引起我的關注。

直到去年秋天的一個清晨,在步行上班的路上,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我無意中一抬頭,驚訝地發現,就在離我頭頂不遠的高處,樹的枝葉間掛滿了成串的褐色果實。再仔細瞧了瞧,這是一排三葉樹,果實累累,綴著枝頭,就像在樹上結出的葡萄一樣,見之心喜。不知有多少人跟我一樣,享受到了這份抬頭可得的喜悅呢?

從這一刻起,三葉樹才入了我的心。從此,走過它們的身旁,就有了隱秘的快樂,一如跟喜歡的朋友見面。

三葉樹的果實是漿果,圓圓的,指甲蓋般大小。鳥兒一定很喜歡吃它的果實,樹下常常可見被啄剩下的殘核。這個季節,這淺褪色的果實剛剛成熟,看上去飽滿又圓潤。待翻了年,冬末或春初時節,大多數果枝都已經凋落了,但偶爾還是能見到一兩枝風乾的果實,表皮皺成一團,顏色也變成了黑褐色,就像歷經滄桑的老人的面容。因為喜歡,我特別拍下了它們。

等待三葉樹開花,是今年春天我的一個念想,它順利地成全了我。

三葉樹雌雄異株。四月里,我這才發現,雄三葉樹的花事何其浩大而驚人。每一株雄樹的枝頭,都綴滿了大簇大簇黃綠色的雄花序;在樹下,無數朵細碎的落花幾乎鋪滿了整個路面。看到清潔工人將這些落花掃到一起堆成一個小山,我不禁訝異,如此排山倒海的花事,往年的我竟然視若無睹。

雄花,圓錐花序

雄花,雄蕊5,花萼5

相比之下,雌樹就低調多了。雌花的數量要比雄花少得多,掩映在油綠濃密的葉間,很不引人注目。

三葉樹的花,跟我們通常想到一朵花的形象迥異。它們都是真正的單性花,都沒有花瓣,而且都極小。雌花只有黃綠色的花萼、光潔的綠色子房,頂上的三或四枚花柱是其最突出的標誌;雄花呢,看上去略像花一點,但那看似花瓣的其實是肥厚的花藥,外面是拗成勺子狀的花萼,花心還有一枚柱狀的東西,那是退化雄蕊。

樹木的花,大多像三葉樹一樣,細碎,顏色淺淡,不屑於討好世人,有著傲然的風骨。

雌花,花萼5,花柱3或4

說了半天的三葉樹或重陽木,其實在植物學上,有兩種樹都叫這個名字。重慶地區所見的,大都是秋楓,另一種是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跟我也頗有淵源,是我曾經度過了中學時代的四川內江市的市樹。大戟科秋楓屬或重陽木屬下,就這兩個種。

它們的區別一是葉片,二是花序。秋楓的葉片基部為楔形,葉緣的鋸齒粗而疏;重陽木的葉片基部為心形或圓形,葉緣鋸齒細而密。重陽木是總狀花序;而秋楓是圓錐花序,也叫復總狀花序,即整個花序由多個總狀花序組成。

重陽木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說。一種說是古人重陽節登高時,常在樹下歇息,而重陽木下最為陰涼,故將重陽作為樹名;二是重陽有長壽之意,而重陽木為長壽樹種,人稱「千歲樹」,故而名之。我更偏愛第二種解釋,下面這株秋楓的樹齡就高達八百年,種植於重慶南坪步行街中段。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秋楓這個樹名,總讓我想起這兩句詩來。據說,割破它的樹皮,會流出紅色的汁液,故得名秋楓。好玩的是,秋天楓葉的真正主角,反倒沒有一個叫這個名字的,而是各種槭樹、黃櫨或烏桕。

秋楓的樹形也很好看,中國植物志的描述是「樹榦通直,然分枝甚低」。觀察一年下來,我覺得這個描述相當準確。這也是當初我一抬頭就碰見了秋楓果實的原因——很多時候,它的枝條伸手可及。

秋天的秋楓,享受著豐收的豐美,然而,這份榮光是屬於雌樹的。春天裡顯赫一時的雄樹,在秋天裡是寂寞的。人們常說,人生各有擅場,我和朋友們就經常感嘆,到了老年,老媽們的生活質量普遍遠比老爸要高,我們這一代的父親,普遍不擅長做家務,也不像媽媽們喜歡跟人交流,老年生活大都單調而乏味。老媽就不一樣了,繼續發光發熱,老了仍然是全家的主心骨。看來植物也有類似的現象呢。

不經歷完整的四季,不足以語認識一棵樹。不像草本植物,一棵樹的開花結果,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數月。對想了解它的人來說,它要求你付出足夠的耐心與時間。然而,這種等待是幸福的,就跟秋楓的果實從一朵細小的雌花慢慢長成飽滿的漿果一樣,充實而圓滿。

釋名:

Bischofia :屬名是以19世紀德國海登伯格植物學教授Gottlieb Wilhelm Bischoff的名字命名的。

javanica:爪哇的,指本種的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分布:

產於重慶、四川、貴州、雲南、湖北、湖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常生於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潮濕溝谷林中或平原栽培,尤以河邊堤岸或行道樹為多。分布於東南亞、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波利尼西亞等。

文章與植物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均為作者原創

植物上癮者

微信號:plantfiend

發現每種植物的獨特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上癮者 的精彩文章:

「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
秋季開花植物檢索(上)

TAG:植物上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