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66.若一根圓成,世間一切變化相就都沒有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66.若一根圓成,世間一切變化相就都沒有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若一根圓成,

世間一切變化相就都沒有了

宣化上人 講述

P2器界超越成純覺妙(分二)

Q1先以示妙 Q2驗不藉緣

今Q1

【 阿難!汝今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阿難!汝今諸根若圓拔已:你現在眼、耳、鼻、舌、身、意這諸根,如果一入無妄,那麼彼六知根同時清凈。若圓拔已,也就是你一根圓成了,你把你所有這個根的習氣都拔除了。這「圓拔已」,做完了這工作,內瑩發光:在你自性裡邊,就好像美玉潔白髮光那個樣子。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像這種浮根四塵,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有器世間這一切的變化相就都沒有了,好像滾湯銷冰一樣。應念化成無上知覺:「應念」,是很快的,沒有好久的時間。你妄盡,真就存了;真存了,所以就應念化成無上的知覺。這個知覺就是真正的知、真正的覺,不是以前那個妄知妄覺、那個妄明。你妄沒有了,真就現前了,所以這個真知真覺應念就現出來了。

Q2驗不藉緣

【 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辨,知覺是同。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

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阿難!如彼世人:阿難!我舉一個比方,比如有這麼一個世間人,這個世間人聚見於眼:聚見精於眼睛上。若令急合:他聚精會神地聚這見精於眼睛上,假設你叫他:「快點把眼睛閉上!」「急合」,快把眼睛閉上。他把眼睛閉上,看見什麼了呢?暗相現前:黑暗的景象現前,就黑暗了。六根黯然:這個時候眼睛不見了,耳朵也不聽了,鼻子也不聞了,舌也不嘗了,身也不觸了,意也不緣了,「六根黯然」,這時候六根都同時停頓了。頭足相類:假設這時有一個人站在他對面,頭、足也都是一樣了,不能分別。

彼人以手循體外繞:這時候這個人什麼也看不見,這個人是哪個人呢?就是世間上閉著眼睛這個人。他以手就這麼摸對面那個人的身。彼雖不見,頭足一辨,知覺是同:他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是摸到頭的時候,就知道這是頭;摸到足的時候,知道這是足;這種知覺性還是一樣的,還是有的。所以這就是每一根沒有了,知覺性還是不缺的,還是一樣有的。比如你現在把眼睛閉上,這種知覺性也不是沒有的,也還是一樣的。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為什麼看見呢?就因為明才看得見;暗,就看不見了。不明自發:不用因為這個明,而自己發出來這個真見。則諸暗相永不能昏:若是你不藉著外邊的明,你自己自性里發出來這種的光明,這所有一切的暗相,就永遠不能來障礙你,不能令你看不見了。

這種的境界,也就是如果你真正開悟證果了,你白天、晚間是一樣的,明和暗是一樣的。明能看見東西,暗也一樣能看見東西,在黑暗的室里人看不見東西,他可以看得見。所以說,「了悟猶如夜得燈」,開悟了──不過也不是一定這樣子,這不過說一個比喻,你不要又著住到這個上頭了。這說出來的,都不一定是真的;說不出來的,那才是真的。所以這只是一個比方,你若以為是這樣子,那又是錯了!

怎麼樣子呢?「了悟猶如夜得燈,無窗暗室戶開明」,你一開悟了,好像晚間得著一盞燈一樣,在一個沒有窗戶的暗室裡頭,但是它光了。所以這種境界,你看這個房子裡頭是黑暗的,他看就是光的,這就是人與人的業感不同。你若是開悟了的人,就算在晚間也和白天一樣;你在睡夢中,和醒著是一樣的,在夢中也不顛倒!並且你若開悟,也會很少夢,沒有夢的。

我們修道的人為什麼要修行呢?就因為沒有把握,自己作不得主。你在明白的時候作得主,可是在糊塗的時候就作不得主了;你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可以作得主,在有病的時候又作不得主了,你自己也不能說了算。那麼你在有病的時候,可以不顛倒,也可以作得主了;可是你在睡著的時候,又作不得主了。說:「我睡著也可以作得主!」那你做夢的時候又作不得主了,做夢的時候,又顛顛倒倒了。你做夢的時候可以作得主,你臨死的時候又作不得主了;臨死的時候四大分張,你想說:「我現在不要死了。」這一點人情都沒有的,絕對不會給你這個人情!

所以我們人修道,也就是為的要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也作得主,明白的時候也作得主,病的時候也作得主,睡的時候也作得主,夢裡的時候也作得主,死的時候更作得主。死,我歡喜死就死;不歡喜死,我活多幾天,沒關係!你管不了我;那時候,就叫「生死自由」,願意活著就活著,願意死就死。好像迦葉祖師活到現在幾千歲都可以的。你願意死,隨時就這麼死了!你願意站著死,就站著死;願意坐著死,就坐著死;你願意躺著死,就躺著死;願意怎麼死,就怎麼死!

阿難!根塵既銷:在六根、六塵都銷融了的時候,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然不能發生它的力量、它的作用,云何覺明不成圓妙:怎麼可以說這本來的覺明,這個你說「覺上加明」這種道理「不成圓妙」呢?它哪有不能返本還原而恢複本有的這種圓妙呢?

H2驗證以釋二疑(分二)

I1驗釋根性斷滅疑 I2證釋別有結元疑 I1分二

J1阿難錯解佛語以謬難 J2如來即事驗常以釋疑 J1分三

K1因果相違 K2後先異說 K3更求開示

今K1

【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凈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

阿難在這個地方又生出懷疑來,所以阿難又有問題了。阿難白佛言:阿難對著佛講了,世尊!如佛說言:像佛您過去所說的道理。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在因地發這個覺悟的真心,想要求常住不滅,這要與果位的名目要相應,不相違背的。「果位」,也就是證果的這種覺位。

世尊:世尊哪!如果位中:好像在果位中,有很多的名目。在果位裡頭有什麼呢?有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菩提」,就是覺道。「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就是真實而沒有虛妄;如,就是一如無二如。這個「如」,根本也沒有一個什麼,也就和空是一樣的道理;真如,也就是真空。真,一真一切真,沒有不真的;若有一點點不真,也談不到是真如。「佛性」,這是每一個人本具的性。「庵摩羅識」,庵摩羅翻譯成中文就叫「凈」,就是清凈,是一個清凈的識,凈識。這個識,在沒有開悟以前,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翻到中文叫「含藏識」,也就是那裡邊什麼東西都有。庵摩羅識,就是第八識變的一個潔凈識,叫凈識。又一個名稱叫「空如來藏」。又一個名稱叫「大圓鏡智」。

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凈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這七種的名稱,它的稱呼雖然有分別,它那個理都是清凈圓滿的,它的體性都是堅凝,好像金剛王永遠都不會變壞的。

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假如見精和聽精等離開了明暗、動靜、通塞,終究沒有它的體性。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好像心念一樣,心念也沒有體的,它離開前邊所對著塵的境界,什麼都沒有的。這個意根也是離塵無體。

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為什麼用這個畢竟斷滅的,來做修行的一個因,而想要獲得如來這七種常住的果?七常住果,就是前邊所說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空如來藏、大圓鏡智,庵摩羅識」七種。

K2後先異說

【 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

K3更求開示

【 惟垂大慈,開我蒙吝!】

世尊哪!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假如離開明、暗,就沒有見了。如無前塵,念自性滅:若沒有前塵所對著的這種境界,念它也沒有,也不會生了。

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進退」,我也向前追究追究,再向後考慮考慮;「循環」,這麼來回來回經過好多次了;我很微細地這麼推求,原來沒有我的心和我這個心所使。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可是這樣我用哪一個作我的因地心,而成果地覺,求無上道呢?是用哪一個心呢?我找來找去,沒有心!這個生滅心又不可以用,找真心又找不著。所以怎麼能立因地心,而求無上的佛覺呢?

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世尊以前曾經說過「湛精圓常」這種的道理。如果說的話不誠實,說的不真,這叫違越真誠的言語。那麼不誠實的話,這就是等於戲論一樣,云何如來真實語者:佛所說的法不講戲論,為何佛所說的道理前後不相同,自語相違?佛自己以前說不用生滅心,以後又說就是用這個心來修。我阿難找這個心也找不著,現在我越聽越不明白!為什麼佛說的話都不真實呢?佛應該說真實的話啊!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現在佛講的話,怎麼不相同了呢?

惟垂大慈,開我蒙吝:我現在就希望世尊垂大慈悲心,開示我阿難這個蒙昧不明白的心和執吝!執吝什麼呢?就執吝小乘法而不能捨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除這些鬼來麻煩你呢?便要誦〈楞嚴咒
24.明意法識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楞嚴經淺釋精選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