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能防空,能「斬首」:對越反擊戰中神秘亮相的中國導彈部隊

能防空,能「斬首」:對越反擊戰中神秘亮相的中國導彈部隊

原標題:能防空,能「斬首」:對越反擊戰中神秘亮相的中國導彈部隊


在1980年代的中越兩山作戰期間,中國軍隊的導彈部隊也神秘亮相,在軍史上書寫了獨特的一頁。


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發起收復老山作戰時,即部署了1個「紅纓—5號」防空導彈連、1個紅箭-73反坦克導彈連。「紅纓—5號」防空導彈是中國軍工部門根據蘇聯的薩姆-7防空導彈仿製而成的,是一種攜帶型超低空防空導彈,可以肩扛發射,能攻擊目視條件下的高速飛機與直升機。因為兩山作戰基本是地面戰,「紅纓—5號」防空導彈主要擔任警衛防空任務,部署在指揮所和重要目標附近。當時越軍在老山戰場部署有8架蘇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每架加掛有24枚無制導對地攻擊火箭彈,火力十分兇猛。中國軍隊前沿步兵團裝備對空作戰的14.5毫米、12.7毫米高射機槍都打不透其腹部裝甲,如果越軍出動這種直升機攻擊中國軍隊陣地,後果將會非常嚴重。儘管有防空導彈和高炮與其對抗,但攝於米-24的機動性,反制效果有多大恐怕難以把握。好在這種直升機對於越軍來說也是寶貝,不敢輕易使用,加上害怕中國軍隊炮火報復,最後終於沒有出動,「紅纓—5號」防空導彈也就遺憾地未能顯顯身手。


真正參加實戰的是紅箭-73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是中國軍工部門根據蘇聯的AT-3薩格爾反坦克導彈,於1978年仿製和改進而成的,在當時具有性能比較先進、體積小、成本低的特點。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時,紅箭-73反坦克導彈還沒有批量裝備部隊。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在東線諒山方向部署了1個導彈連,歸陸軍第55軍指揮,主要擔任反坦克預備隊,但沒能得到與越軍坦克過招的機會。到了1980年代,這種反坦克導彈已批量裝備給了部隊。40師上老山時即部署了1個紅箭-73反坦克導彈連,裝備有導彈發射架18具,以班為單位分散配置實施防禦。後來的輪戰各軍上陣地後,也均以師為單位部署了反坦克導彈連,作為反坦克預備隊使用。


真正將這種導彈投入實戰應用的,則是第67軍199師和第46軍138師所屬的反坦克導彈連。199師反坦克導彈連上陣地後,在那拉方向先後向越軍陣地發射了9枚紅箭-73反坦克導彈,但因其首次用于山岳叢林地帶,在射擊效果上不太理想。1985年7月2日上午,配屬138師作戰的第26軍76師反坦克導彈連1個班秘密進入八里河東山前沿的35號高地構築了發射陣地。經過對2100米外的目標仔細觀察後,下午15時05分,導彈班突然發射,2個小組連發4枚導彈,全部準確命中目標,摧毀了越軍356師149團在1031高地的營、連指揮所,擊斃敵官兵17人,其中尉官10人、士官5人、士兵2人,戰果輝煌。12月24日,138師所屬反坦克導彈連在八里河東山同一地域的31號陣地再次發動突襲,一舉「斬首」成功,摧毀了對面越軍前沿陣地的營指揮所。


在兩山戰場上,從導彈作戰的發射成本角度考慮,中國軍隊對越軍的導彈打擊數量有限,主要屬於試驗性射擊。實戰證明,紅箭-73反坦克導彈具有射擊精度高和穿透力強的特點,除了裝甲目標外,對於山地中有鋼筋水泥護牆的隱蔽堅固工事也有很強的摧毀力,為反坦克導彈的後續研製和改進提供了重要檢驗數據。


在兩山作戰期間,空軍也奉中央軍委命令,先後出動了多個航空兵師、偵察團、運輸機團和地空導彈部隊,輪流作戰,配合地面部隊執行國土防空和作戰偵察任務。當時空軍動用了所有專業偵察航空兵部隊,使用了已有的全部偵察手段,在廣西、雲南長達1000餘公里的地段上多次實施了航空偵察,偵察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里,發現各種目標3000餘個,有力配合了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



1987年10月5日下午,廣州軍區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廣西龍州縣境內實施防空作戰,使用紅旗-2號導彈一舉擊落了入侵中國領空的越南米格-21P型偵察機1架,並活捉飛行員陳尊大尉。這是在十年中越戰爭中,越南空軍唯一升空越境偵察即被中國軍隊擊落的飛機。戰後,擊落越南軍機的地空導彈第3團97營受到中央軍委通令嘉獎,並被廣州軍區空軍授予「神威導彈營」榮譽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兩個師打越軍一個師,用564門炮打垮敵148門炮
看《高山下的花環》《芳華》,說說我眼中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