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月入過萬!揚大95後CEO從盆景中發現新商機

月入過萬!揚大95後CEO從盆景中發現新商機


月入過萬!揚大95後CEO從盆景中發現新商機

盆景微雜誌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的推動下,大學生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大學生創客要完全靠自己在就業路上站穩腳跟並非易事,但有一位95後在校生卻從培根沃土的「非遺」技藝里摸索出了創業的門路。他,就是來自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園林專業的凌晨。

凌晨為顧客講解植物栽培

苦練「非遺」技藝,從傳統盆景中發現新商機

就讀園林專業的凌晨是個綠化愛好者,從小喜歡看爺爺做盆景,久而久之對盆景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來揚州讀大學之後,他便對揚派盆景展開了探索。揚派盆景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那一寸三彎的製作技藝使它遠近聞名。為了真正深入學習盆景技藝,凌晨利用暑假時間拜讀在揚派盆景研習所趙慶泉師傅門下,炎炎夏日浸泡在盆景博物館裡潛心取經,日復一日的學習讓他的盆景手藝更加專業化。

關於創業的靈感,凌晨說「古人行到水窮處,便能坐看雲起時,今天我們雖然享有信息化社會足不出戶的便利,卻難以涉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如果能將傳統盆景進行改良,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將這詩和遠方展現在眼前,滿足當代人對室內綠植的嚮往,那就是個很好的商機。」

於是,「微盆景」應運而生。儘管線下的大學生創業多數集中在實體餐飲、電子商務、網路通信等領域,而這個冷門領域在凌晨看來存在很大的升溫空間。

玩轉「微盆景」,身為CEO卻不做只會模仿的工匠

上大學之前,凌晨就當過服務員、做過銷售,憑藉打工攢下的儲備資金,投資15000元成立了揚州青糰子工藝品有限公司。2017年年初,凌晨拿到了工商局審批的的營業執照,成為了公司的CEO,並推出了自己的創意作品——「青苔球」,並且在創客寶平台上進行銷售,對象是各辦公大樓的「綠客」,業績最佳時每月可售出近2000盆微盆景,收入破萬,作為揚派盆景的繼承人,他立志不做只會模仿的工匠。

凌晨告訴記者,青苔球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植物底部用苔蘚覆蓋,並用細線纏繞包裹成圓球狀,在保證樹苗存活的條件下把佔地面積限制到最小。可以根據喜好搭配各種材質的底座,比如瓷盤、岩石、磚塊、木樁等。

「記得師傅說過一個年輕的園藝師要掌握盆景製作技藝並不難,難的是突破傳統,有自己的獨特創造。現在許多的盆景作品主要是模仿,缺乏個性特徵。」通過融合中外元素,凌晨將揚派盆景和日式苔玉結合,創造出佔地空間僅有手掌大小的新型微盆景。

苔蘚球彌補了揚派盆景體積過大的缺陷,而選用的揚派植物掩蓋了苔蘚球造型單一的不足,兩者的相輔相成讓「青苔球」別具一格。凌晨說:「我們的青糰子微盆景佔地面積小,養護方法簡單,更適合於如今人們快節奏生活下緩解壓力的需求,無論是家庭還是辦公桌都適合擺放。作為一種新型的盆景,市場潛力不容小覷,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上我們的作品。」

面對未來,更多嘗試更多挑戰

如今的公司已不僅局限於「青苔球」工藝品,凌晨還承接了其他項目。目前,私家小花園設計施工、天津泰達商場、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創業苗圃的景牆項目均已完成,盆景擺租也接到了第一單昌建廣場,更多的項目還在進行當中。

在宣傳推廣這方面,青糰子工藝舉辦了許多客戶體驗活動,曾組織學生進入社區向空巢老人傳授簡單的盆景技術,讓他們老有所樂。婦女節時他們還在東關街頭凝門街社區門口現場演繹了一場生動的「兩袖清風,文竹苔球」課,為平時勞心勞力的母親們送上了節日的溫暖。

對於未來,凌晨不敢想得太遠,只想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項目。如果說路是人走出來的,那麼未來的路是現在的路引出來的。雖然學校提供了創業培訓和資源對接,但是更有力的助推還是要靠自己。「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實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工藝應該被展現,被尊重、被傳承。」凌晨坦言,公司還缺乏固定的供應商和施工隊伍,畢竟大學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後期會考慮擴招一些技術性人員,並將微盆景投入花木市場來擴大銷售渠道。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點擊閱讀》》》

(下拉查看內容)

人物篇

知識篇

鴻江故事篇

視頻篇

一場關於盆景界的革命行動即將打響!

盆友們請加以下微信備用。

商務合作、投稿、諮詢請長按識別鴻江盆景客服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奔七」老人打造一千多平方米私家盆景園
庭院·魚池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