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花落,李花開」一首童謠引起的血案,李淵奪得天下有何玄機?

「楊花落,李花開」一首童謠引起的血案,李淵奪得天下有何玄機?

第六章 楊花落,李花開

楊玄感叛亂,是隋帝國迅速由衰轉向覆滅的分水嶺。

從開皇的二十年盛世到大業,僅僅過去十年而已,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小楊同志沉迷千古一帝的大夢中而不自拔,兩次東征慘敗,再加上親信大臣叛變,讓他變得疑神疑鬼,卻又放不下心中的執念。

614年,第三次征討高句麗又提上了日程。

這時候,社會上謠言四起,一首童謠在東都洛陽傳唱開來:「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接著又有民謠「李子結實並天下,楊主虛花無根基」 。「日月照龍舟,淮南逆水流,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這些民謠很快成了如今的流行歌曲、爆文,迅速傳遍全國。

自秦漢以來,那些預測吉凶的預言,被稱作讖。其實大多數讖言是別有用心之人出於某種目的所編造的,向來為統治者所忌諱。由於大人知道禍從口出,不易傳播,相反孩子們童言無忌,便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謠。

世上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小楊同志天生疑心重,再加上楊玄感背後捅了一刀子,更加疑神疑鬼,這時一個叫安伽陀的方士出現了。此人自稱能識圖讖之事,於是給小楊同志出了個餿主意,防止李氏取而代之坐天下,乾脆就把天下姓李者全殺了楊廣雖然沒有採納,但對於姓李的人,心中有了計較。。

當時李渾家族是隋朝最具勢力的「李姓」官僚宗族,樹大招風,成了讖語的最大懷疑對象。李渾有個侄子叫李敏,小名叫「洪兒」,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時隨軍出征,所擔任的職務和楊玄感造反前一樣,將作監,負責黎陽督運糧草。在童謠四處傳唱時,偏偏楊廣做個噩夢,洪水淹了金鑾殿,「洪兒」者「洪水」也,一下子起了殺心。於是指使大臣宇文述誣告李渾謀反,結果李渾家族32口被殺,其餘全部流放嶺南。

楊玄感叛變,意味著隋帝國統治集團內部的大分裂,而李渾又是關隴大貴族,殺了李渾,也預示著與關隴貴族集團開始決裂。

因為這個讖言,很多李姓大臣倒了大霉,很多李姓之人被迫逃亡,即便受到重用的李淵,也變得惶恐不安。

當時有詔書命李淵去楊廣巡行所到之地,他因病沒有去。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楊廣問王氏:「你的舅舅怎麼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病了,小楊同志來了一句:「病的要死了嗎?」李淵得知後嚇個夠嗆,於是開始無節制地飲酒,不時收受賄絡自污。

這種讖言看起來荒誕,但當時相信的人很多,「李氏應為天子「似乎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

小楊同志的大開殺戒,並沒有阻止謠言的傳播,後來又出來一首很有名的民謠《桃李章》:「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對於這個民謠,有個叫李玄英的秀才,專門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人也姓李,在當時也應該屬於政治嫌疑犯。

經過研究,這位哥們大膽預測,桃與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會得天下。皇帝與皇后,迷轉於揚州,不得返都。「勿浪語,誰道許」,是「密」的意思。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從東都洛陽逃出來,前去投靠李密。

後來李淵父子得了天下,人們似乎終於恍然大悟,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這個「桃李子」並不是指的李密,另有所指。這個「桃」字,是「陶」字的諧音,而陶唐又是上古時期堯帝的別名,他最初封在「陶」,後來又徙到「唐」。李淵的爵位正好是唐國公,這就非常明確了。

【特此聲明】本文摘自作者原創作品《詩國大唐三百年》,若要閱讀更多相關章節,敬請點擊關注,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絕一切抄襲轉載行為,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葫蘆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太原起兵的歷史之謎:李淵的英明神武,卻被兒子篡改了歷史

TAG:葫蘆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