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網約車合規化亂象:持牌最多公司為何成刷單平台?

網約車合規化亂象:持牌最多公司為何成刷單平台?

一家叫萬順叫車的公司在網上火了一把。國內知名媒體,南方周末針對網約車行業做了調查,結果驚奇的發現,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竟然是拿到網約車牌照最多的平台。

於是,南方周末把這家公司調查了個底掉,發現這家牌照最多的網約車公司,居然沒啥正經的網約車業務。他們的日常經營活動就是拿牌照、刷單、通過各種名義聚斂加盟商與司機的資金。

而在各地以安全為名義加強牌照審核的大背景下,萬順叫車這家充滿金融風險,但絕無交通安全風險的網約車平台,在各地交通主管部門收穫了一路綠燈,如此監管確實充滿了現實魔幻主義色彩。

一、神秘的拿牌高手

根據南方周末的數據顯示,目前網約車牌照數量排名第一的萬順叫車,在各地拿下了144塊地牌;排名第二的是一家叫斑馬快跑武漢公司,拿下125塊牌照;排名第四的平台是呼我出行,拿下了76塊牌照。

而全國最大的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僅排名第三,總共拿下80塊牌照,而像神州、嘀嗒、易到、曹操這些知名的平台,排名在更後面。

讓人不解的是,這些最受各地政府青睞的網約車平台,消費者幾乎聞所未聞。在持牌的所在地幾乎沒有任何網約車業務。

從南方周末對萬順的報道看,萬順用的是傳統的加盟模式,只要給萬順交上加盟費,本地的牌照加盟人自己去找當地政府部門申請。

另一家拿牌高手斑馬快跑採用了幾乎相同的加盟模式,而斑馬快跑在挑選加盟商時有更嚴格的標準,會要求「要麼有錢,要麼有車有關係」。

那麼如果一家網約車公司只拿牌照,沒有業務,它怎麼產生效益呢?

有一家叫做之道出行的公司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家公司表面上也是做網約車業務,在好幾個城市拿到牌照運營業務,卻都沒有任何的實質性運營。

但是這家公司卻在金融上玩出了新高度,之道出行以公司目前處於創業期,需要燒錢開拓市場獲得流量配合以後的融資為借口,允許車主進行虛假單操作。但是車主加入平台需要一筆5000元的開端費,同時虛假單需要車主自己先行墊付全部費用的55%給虛擬乘客,在15天以後可以得到76%的酬勞。

舉例來說,你刷100元的單,給平台55元,平台15天後返還76元,15天利潤21元,每單38%的投資回報率。

這種龐氏騙局式的模式當然不能長久,之道出行的目的是短期內聚攏大量司機開端,拿到5000元開端費,拿到司機先行墊付的刷單錢。到了15天後平台跑路,不用說返還的76元,連5000元順帶刷單成本全都沒有了。

這種以網約車為基礎的金融詐騙的,暴雷後造成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而做網約車,有牌照沒業務的企業,未來很難說不是下一個之道出行。

二、牌照悖論

在網約車新政後,發牌照的權力放到各個城市的計程車管理部門。各地交管部門在參考了其他地區相關政策後,相繼出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實施細則,包括但不限於駕駛員的戶籍,同時還對車輛的牌照、軸距、車價、排量甚至安全氣囊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

問題出現了,已經在運營並且有較強服務能力的網約車公司,因為存量司機和存量車輛比較多,要完全合規就需要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不合規網約車司機和租賃公司因失業鬧事等潛在的社會風險,成本高昂。

只為了拿牌照的地方代理就容易多了,目前沒有任何的暫行辦法要求網約車平台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這意味著,只要在某個地區準備一台合規車輛,招募幾個司機,就可以去申請牌照。

於是就出現了牌照數量和服務能力的悖論:很多公司因為規模小,所以很容易達標,順利晉級獲得牌照,但是它根本拿沒有能力向用戶提供服務

而真正有能力提供服務的公司,因為存量車的原因,拿牌照反而不容易。

這種悖論在萬順叫車上體現得特別明顯,按照此前交通部的統計,萬順叫車在全國 144個城市擁有合法的運營權,但是卻只在12個城市開展業務,每月訂單總量更是只有可憐的1.4萬單,平均下來每個已開展業務的城市每月只有1000多單,摺合到每天就只有30多單。而且,這個30單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是刷出來的。

有牌照的沒業務,有業務的牌照申請不方便。牌照的悖論有點魔幻現實主義的意思。

三、需警惕「因噎廢食」的偽安全

網約車是服務大眾的,發牌照是為了規範服務大眾的行為,讓人民獲得更好的通行服務。將牌照牌發給毫無運營能力的合規企業,甚至讓拿到牌照的人割司機的韭菜騙錢,各地的交管部門無疑是走上了歧路。

順風車的事故發生後,各地更是舉起了安全的大旗,要求相關企業加速完成合規。而沒有任何業務量的萬順叫車們,顯然更符合交管部門的安全要求。

不做任何的事,便永遠不會犯錯,不運營任何車輛的平台,也永遠不會出現任何的安全責任事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萬順叫車們在安全性上確實遠遠的「領先」滴滴、神州、首汽等一眾大平台。

但如此監管是社會的進步嗎?因為擔心出現風險,就需要嚴格監管,但是合規就意味著安全么?

從人性的角度講,犯罪後破案的概率越大,犯罪分子預謀犯罪的概率就越低。網約車的司機乘客身份等信息都在後台被實時記錄,在這樣的環境中犯罪,破案率幾乎100%,這會大大的降低預謀犯罪的概率。而計程車等傳統出行方式,司機和乘客身份無法實時記錄,導致犯罪後破案難度大增,犯罪動機也相應提升。

從已有的數據來看,監管強度和出行服務的安全性之間,也沒有必然的關聯。幾個月前最高法發布的數據顯示,強監管下的計程車行業犯罪率反而是網約車行業的13倍。

完全的合規並不意味著安全性的提升,像之道出行這種安全又合規的平台,最終只能被證明是靠金融詐騙牟利的騙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omaobear看科技 的精彩文章:

營收大漲,投資未來,阿里財報隱藏的秘密
遭實名舉報也要做放心借,今日頭條IPO前的天花板之痛

TAG:maomaobear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