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金融危機的「危」如何變成阿里的「機」

金融危機的「危」如何變成阿里的「機」

11月2日,在阿里財報發布之前,阿里的股價大漲6.3%,一掃之前的弱勢。財報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2019財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收入851.48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核心電商收入724.75億元,同比增長56%;雲計算收入56.67億元,同比增長90%。

財報顯示,阿里經濟體強大協同效應下,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雙雙收穫強勁的用戶增長。其中,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台年度活躍消費者突破6億的里程碑,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6.66億,較上季度凈增加3200萬;而螞蟻金服的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7億。

在中美貿易戰、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金融危機若隱若現的大背景下,阿里股價一度弱勢,但是財報數據表明,阿里的業務仍在高速增長。

事實上,阿里已經是金融危機的老運動員了。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中,阿里巴巴國際、國內兩個交易市場較2007年共增加了1050萬個註冊用戶及170萬個網上商鋪。國際交易市場的會員數目更是一年增加350萬,年增長達80%,為歷來最高。

為何宏觀的金融危機不能對阿里的成長造成影響,阿里是如何把經濟危機的「危」做成了自己的「機」呢?

一、金風未動蟬先覺

馬雲有個廣泛傳播的說法,叫做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理屋頂。說的是要在的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做一些比較大的調整和變動。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你怎麼知道明天是陽光燦爛還是暴風驟雨呢?經濟形勢是沒有天氣預報,沒有衛星雲圖的。但是阿里對大勢的判斷總是有前瞻性的。

2008年是奧運之年,之前各方都對2008年的經濟看好,阿里也在2007年香港上市,似乎形勢一片大好,而阿里早早的就把2008年視為危機一年。

馬雲親口對員工說:「2008年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艱難的年份。當時全國人民可能覺得2008年是一個好年,是中國奧運年。但根據我們對整個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判斷,阿里巴巴在2008年是老鼠年,我們的戰略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我們2008年將做強、做深、不做大;我們不會往橫向規模擴展。」

2016年,在電商如火如荼時候,馬雲就看到了電商未來的問題,他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結果,在阿里投身新零售之後,GMV再次開始爆發性增長,而競爭對手在觸碰掉電商的天花板之後,才後知後覺的做零售革命。

阿里能把別人的」危「,做成自己的」機「,是因為阿里總能提前判斷出」危「何時要來,提前布局,在危機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為危機過後的爆發積累實力。

二、抓住危機中的」機「

危機這個詞很有意思,危險與機會並存。事實上,每一次經濟危機也好,金融危機也好,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每次經濟危機,會有大量的企業支撐不下去,這就讓出了龐大的市場,這是機會。

每次金融危機,金融資產在恐慌中會以難以想像的低廉價格拋售,而此時有資金又敢於收購優質資產的人就會獲得豐厚回報。

阿里是把握機會的高手,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中,全球貿易額驟減40%,阿里此時,主動大幅下調了收費,保證用戶的忠誠度,同時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進來。

結果,新增的付費用戶在經濟危機時代快速增長,很快就彌補掉了收費下降的損失,阿里反而在危機時代獲得了高速的增長。

在經濟危機中,中國製造企業失去了大量的外貿市場,而阿里趁機推廣自己的電商業務,吸引大量企業加入阿里陣營。

同時,經濟危機期間消費者需求價格更低廉的商品,也尋求在網店獲取第二職業收入,於是阿里的淘寶又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在B2B低迷的時候,C端的淘寶讓阿里成為巨頭。

如今,阿里的布局已經非常廣闊,eWTP在全球落地開花,天貓、淘寶、螞蟻金服、雲計算、菜鳥網路……構建起來一個龐大的帝國。阿里也已經在全球全行業的布局中,預留了足夠的後手。

中美貿易戰,意味著其他國家外貿替代的機會。

而早在2016年上半年,馬雲就跑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恰談eWTP的相關事宜。2016年期間共飛行800個小時輾轉德國、印度、法國、英國、義大利、美國、俄羅斯,幾乎飛遍全球。用馬雲自己的話來說:我訪問全球,不是為了跟總統們握手,而是為5年、10年後的事業做準備。

10月31晚,盧安達政府在首都基加利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備忘錄,盧安達將與阿里巴巴合作共建eWTP,這也是eWTP首次在非洲國家落地。

未來一旦中美貿易戰升級,重演80年代美日貿易戰,阿里2016年的布局就將獲得豐厚回報。

阿里的前瞻性布局還有很多,正是這種布局,讓阿里總能安全渡過」危「,同時還能抓住難得的」機「。

三、永不孤獨前行

每當危機的時候,所有的企業都會面臨或多或少的困難,這個時候大多數企業都會先保護自己的利益,暫時放棄合作夥伴。

但是,阿里卻喜歡反其道而行之。越是危機嚴重,阿里就越是能夠擔當。

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阿里主動大幅降低了對合作夥伴的收費,幫助合作夥伴開啟內銷渠道,開啟C端市場。讓合作夥伴渡過危機。

阿里的做法不僅留住了核心用戶,還吸引了更多用戶的加入,在經濟危機時代,阿里反而依靠擔當和責任感獲得了最快的增長。

在唯利是圖的年代,責任與擔當是當今商業最稀缺的品質。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當危機來臨,與中小企業和客戶堅定地站在一起成為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訣。

危機是暫時的,當風雨過去之後,這些患難至交就成了阿里忠實的客戶,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與阿里一起飛翔。

從2018年開始,在大背景下,阿里的股價一直處於弱勢。雖然近期在良好財報刺激下強勢反彈,但是未來如果出現危機,個股是無法抗衡的。

但是,我們要記住,在2008年中阿里的股價曾經破發,阿里的市值曾經低到難以置信。但是善於利用危機的阿里卻在這段時間獲得了業務的快速發展,幾年之後,阿里成為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堅決投資阿里的人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未來,新一輪挑戰面前,有判斷力、前瞻性和擔當感的阿里巴巴仍將引領新的商業突破。資本市場總有起落,而偉大的公司將繼續偉大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omaobear看科技 的精彩文章:

Turbo也撞臉?VIVO技術變身背後意味行業內核突變
網約車合規化亂象:持牌最多公司為何成刷單平台?

TAG:maomaobear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