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漁:有現代觀念的古代文人

李漁:有現代觀念的古代文人

原標題:李漁:有現代觀念的古代文人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李漁有著坎坷的人生境遇。剛一出生時享受著富足生活,「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後來由於時局突變、科舉失利,原本饒有資產的家庭也因屢遭變故,一貧如洗,於是,李漁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寫暢銷書,做公益,組織家庭戲班流動演戲,標新立異的思想讓他突破了自己,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如今再回望他的所思所想,更令我們感慨:他在創新的路上,竟與現代人的觀念有著驚人相似。

設妙計維護版權,打擊盜版


李漁出生在一個藥材商人之家,自幼天賦聰敏,喜好讀書,希望以勤奮苦學來出人頭地。無奈的是,數次參加科舉考試,皆不及第,從此心灰意冷,決定不再追求科舉,而是做一個平凡的讀書人,這個讀書人給自己找到的謀生之物是寫暢銷書。早在300年前李漁所處的時代,雖然沒有現代傳媒,也沒有暢銷書一說,但發達的文化根系和市民階層的審美旨趣,催生出了大量的圖書作坊,李漁就是在這裡敏銳地悟出了一條謀生之路。


在杭州居住數年之後,文采飛揚且創作精力旺盛的李漁,隨著作品的不斷問世,成了家喻戶曉的文壇新人,但他並沒因此獲得相應酬勞。他的作品常常一問世,馬上就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書商盜印。那時候盜印沒什麼技術含量,買一本新書,自己找幾個刻書匠在家裡刻印就可以銷往市場,當然也不用付給李漁稿費。於是,只要他的作品在杭州市場上出現,蘇州、南京等地的書商很快就能翻印出來。據說,在缺少交通工具的清朝初年,數日之內,三千里外的地方都能見到李漁的新作,可以想見傳播之快。


為了打擊盜版,李漁想出了一個妙計,在完成一部新作後,他沒有第一時間拿去印刷,而是揮筆寫了一份訴狀,來到了南京府衙,對知府大人說:「昨日我有一批新書從蘭溪老家運往南京,不料剛一進入南京地界就被強盜劫去了。大人啊,遭劫的這批書是我第一次印刷出來的,尚未在市場上流通,所以如果有誰在賣我的那些書,誰就是強盜,最起碼也跟強盜有關!」 知府大人讀過李漁的不少書,聽說他的書被搶,非常重視,趕緊立案,天天派大批衙丁到市場上去查找,看有誰在賣這本新書。與此同時,李漁開始正式印刷這本書,並把印刷這本書的正規書商名單交給南京府衙,避免衙門誤抓他們。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很有趣的局面:一邊是衙門在市場上到處查找有沒有人賣那些被搶的書;一邊是正規書商們從李漁手上拿書投向市場。而那些平時靠印刷盜版書吃飯的無良書商看到市場上風聲這麼緊,哪還敢再盜印李漁的書。


但對於李漁來說,他所進行的這場維護版權的鬥爭還僅僅是開始。在他後來的生涯中,各種他著作的盜印現象仍在不斷發生,甚至還出現過別人冒用他的名字寫作的小說和劇本。為打擊盜版,李漁全家搬到盜印最猖獗的南京,在那裡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書屋,自寫自印自銷來打擊盜版,書屋名為「芥子園」,取「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之意。此後,他的全部作品都在自己的書鋪印刻,算是壟斷了市場。由他倡編並親自作序、一直被譽為中國畫臨摹範本的《芥子園畫傳(譜)》也是在芥子園印行的。就這樣,芥子園在與偽書、劣書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勢。後來「芥子園」書鋪屢經轉手,但李漁奠定的良好傳統一直保持,使芥子園成為清朝出版業的著名品牌,沿襲二百多年,當下的很多圖書收藏者還都以收藏到芥子園印行的圖書為榮。


熱衷公益,造福鄉民


後來,李漁回到了浙江蘭溪夏李村老家,除了創作,他開始熱衷公益,牽頭建造了大批公益設施。


當時,夏李村前有一條大路,南北分別通往蘭溪縣永昌鎮與游埠鎮。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李漁倡議募捐集資,建一座涼亭,鄉人無不讚許。亭子建好後,白牆黑瓦,亭內兩側砌有石凳供人休憩,還有石子小路,很是別緻。這時候,鄉人們商議得給涼亭取個名字。當地財主李富貴覺得自己贊助了大筆資金,非要給亭子取名為「富貴亭」。李漁覺得太惡俗,就阻攔說:「且停停。」意思是說,你暫且停一下。財主說:「我給亭子取了名,你不同意,那你說該叫什麼好?」李漁笑著說:「我已經說出名字了——且停亭。」財主還想爭論,李漁又說道:「且自在這裡停一停,歇歇腳,怎麼不能叫且停亭呢?」並專門為這個亭子擬了一副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此後,此亭此聯一直為後人傳頌,並被列為「中國十大過路涼亭」之一,關於它的典故也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除了且停亭,李漁還倡修水利,牽頭興建石坪壩等四處堰壩,挖掘伊坑等溝渠六華里,使易旱的黃土丘陵地帶形成「自流灌溉」,改善了農田水利,令村民們受益。據《龍門李氏宗譜》載:「伊山後石坪,順治年間笠翁重完固。彼時笠翁構居伊山之麓,適有李芝芳任金華府刑訂廳之職,與笠翁公交好,求出牌曉諭,從石坪處田疏鑿起,將田內開鑿堰坑一條,直至且停亭,復欲轉灣伊山腳宅前繞過。公意欲令田禾使有蔭注,更欲乘興駕舟為適情計也。」石坪壩後人譽為「李漁壩」。


尤為看重心理上的「養生」



李漁在《閑情偶寄》一書中的「頤養部」中十分細緻地記述了日常養生的方法,包括調節情緒、順應四時、防止憂慮、飲食合度等方面,大部分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闡發和論述的,其中有很多方法都和現代人的養生觀念不謀而合。而他自己活到了虛歲七十,「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也算是少見的高壽之人了。


李漁尤為看重心理上的「養生」,他認為,養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態要樂觀。要想身體好,首先就要「心和」,「心和,則百體皆和」。一個人,強心才能健體。那麼,如何才能心和?在書中,他將「行樂」列為第一。這裡的「行樂」,不是尋歡作樂,而是指如何保持心情舒暢。他對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應當如何擺正位置和心態,做了一番淋漓盡致的解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退一步法」,富貴者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不會損身;貧賤者當遵「退一步法」,即通過與自己逆境的比較,獲得心態的平衡,才不會致郁,也就是人無論貧富,對待人生都要懂得「退一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退一步」是一種有效的自我調節和情緒疏導,保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的心態,承認差距,降低目標,使自己從矛盾和苦惱中解脫出來,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日常養生中,李漁對「睡」甚是推崇,「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壯筋。但睡宜有節,如午睡最適合於長夏之時,因為「長夏之一日,可抵殘冬之二日;長夏之一夜,不敵殘冬之半夜」,加之暑氣傷人,易感疲倦。當在午餐之後片刻,食物已消化之時,待睡意自來,不可存心強求,如「手倦拋書午夢長」之舉最得「睡中三昧」。此外,睡必擇地,地須靜、涼;睡須靜心,無煩事縈纏。這樣的睡實在是「生平最有效之葯」。


在飲食上,李漁始終把蔬食當作上等的美食,他說:「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他認為,對於養生來說,精工製作過的肉不如普通的肉,肉食不如蔬菜,這是因為後者比前者更貼近自然。蔬菜的好處不僅最為養生,而且清淡、乾淨、芳香、鬆脆,是美味無比的食品,它的最大優點在於一個「鮮」字,這一點,是不是也很像我們現代流行的「輕食主義」?


來源:廣州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明清印刷術的改革和發展
《紅樓夢》對《五燈會元》中俗語的引用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