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劃分了多少民族?

民國時期劃分了多少民族?

現在,就是新中國確定的民族數額是56個民族,對台灣的「高山族」因為時代局限,缺少甄別辦法和統計數字,從而忽略了其內部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邵族、卑南族和雅美族等少數民族的劃分,目前已確認的有13個,未確認的還有巴布薩族、巴賽族、洪雅族等至少10個。

那麼民國時期,是劃分了多少個民族呢?

民國時期,嚴格說應分兩個部門,就是北京政府時期,或稱北洋政府時期。是從1912年到1927年。以後是國民黨時期,從1928年到1949年。

因為雖國民黨政府還叫中華民國,但已經與北京政府的民國變化大了。一是國民黨是靠北伐也就是武力推翻北京政府建立起來的,二是憲法、首都、國旗、國徽等都變了,三是國家機器,即政府軍隊等都完全換了。

先說辛亥革命開始之前和剛開始的那一段時期,革命黨人喊出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目的就是建立只包括漢地18省的純漢族的單一民族國家。

隨著各地宣布獨立,加上袁世凱開始與南方革命黨談判,要求繼承大清國的全部疆域來建立中華民國,革命者們很快就意識到了錯誤,原先的口號不僅將導致法理失統,還會引發更激烈的南北對立,革命成功遙遙無期,內戰將導致鮮血遍地,更有致清朝疆土陷入分裂的極大可能性。

在這個關鍵時刻,革命黨人提出了新口號「五族共和」,指的就是漢、滿、蒙、回、藏這五族,並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和「大中華」的思想。

這種「五族共和」實非革命黨人的原創,在清末立憲運動時的口號就是「五族大同」,臨時政府的這個口號是承襲而來,除了變君憲為共和,意涵並沒有任何改變。

五族共和是北京政府時候提出的,國民黨政府把以前的五色旗也廢了,很少提五族共和了。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提的五族共和,並只有五個民族,而是指民國時期五個影響力極大的民族。

在民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五個民族分別是漢族、藏族、蒙古族、滿族還有回族。

民國時期的漢、滿、蒙、回、藏,和現在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當時清朝的領土一共分為三大塊:漢地十八省、滿洲、蕃部。其中蕃部又分為蒙古、回部、西藏。五族之說即出自此。

漢,基本上是指世居在漢地十八省的人群。像雲南、廣西都屬於漢地,那裡的少數民族也被當成了漢族的分支,包括壯族。

漢地十八省:直隸,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

滿,不用多說,也就是滿洲人,清朝的統治族群,興起於滿洲一帶(也就是滿洲)。

回,指的是回部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多個民族的統稱,包括現在的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蒙,也就是生活蒙古草原的蒙古人。

藏,當時生活在西藏地區的人群。

實際上,當時的五族劃分是個相當籠統的概念,是一個比較單一的地域概念。雖然說的是五族,但並不代表其他民族不存在,只是沒有被精確劃分而已。

四大族之所以能區別於其他少族的原因

除了漢人之外,其他的四大族之所以能區別於其他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區域實在太過於廣闊,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又實在太過於龐大了。

他們四大族分別代表的是我國的四大區域:西藏、蒙古、滿洲、新疆。

正因為他們在這些區域的影響力太大了,清朝皇帝是有特殊身份來統治各地,民國取代了清朝之後,他們為表示統一和五大族平等地位,所以單獨排列了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漢、滿、蒙、回、藏這五族並非現代的精準概念,而是一個更加寬泛的範疇。

漢族,除了現代意識上的漢族,還加上了苗族,這裡的苗族的定義,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苗族,而是泛指的現在南方各少數民族的統稱,因為「苗族」世代與漢族雜處交融,漢化時間較久,所以都被概括在「漢族」的名義下。當時也不認可主要在廣西的壯族,而只認為是漢族的一個支系。

滿族,除了現在的滿族,還包括現在的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東北的少數民族,還在清代,他們這些少數民族就曾都被歸為滿八旗。

蒙古族,與現代的蒙古族變化不大。

回族,除了現代意義上的回族,還包括新疆甘肅一帶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連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也全部包括在內。

藏族,包括現在的門巴族和珞巴族,沒有細分。

民國時期,按國民黨政府確定的民族數量一共有65個,其中除了漢人,其他的少數民族一共有64個之多。按國民黨時候統計,漢族佔總人口的99%,把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也算入漢族,而且戰爭期間,並無細緻統計。現在新中國,確實大陸人口,漢族佔總人口的92%。

往下我們從一個名單來了解一下民國時期的少數民族到底都有哪些: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族活動里滿文應用漫談
滿洲姓氏富察氏之三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