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鈞瓷TV專題:鈞瓷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鈞瓷TV專題:鈞瓷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鈞瓷TV專題:鈞瓷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鈞瓷的燒造起始於唐代,當時釉中是以鐵為著色劑,高溫燒出黑底藍斑彩釉、藍底黑斑彩釉或純白色釉的瓷器。這種藍斑彩釉乳濁度高,呈月白或天藍色,有一定的流動性,活潑多變,已具備鈞瓷窯變藝術的特徵。器物以壺、罐和拍鼓為多,其標本目前有禹州境內宋鈞官窯遺址和神後下白峪窯等地均有發現。

鈞瓷發展到宋代,窯工們又在釉中引入氧化銅為著色劑,用還原氣氛燒制出了青中帶紅、紫紅相映的窯變釉。這種釉色以鈞官窯所燒器物為代表,有的器物通體紫紅,有的里青外紅,色彩變化豐富,以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最為有名。同時釉面遍布蚯蚓走泥紋和各種絲毛狀流紋。鈞瓷這種窯變藝術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獨領風騷,對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和宋室南遷,燒通身紫紅釉色的鈞瓷窯場也不復存在。金元時期鈞瓷產品以天青、天藍色為主,其精良者可見有帶紫紅斑的。元朝的鈞瓷生產量很大,但製作比較粗糙。到明代鈞瓷生產量很小,或已停燒,也有說是為了避明神宗朱翊鈞的名諱而禁止鈞瓷生產的。金元時期鈞瓷窯址遍布禹州市大部分鄉鎮,明代窯址尚待發掘考證。

鈞瓷在唐時有「花瓷」之稱,宋、金、元時期被稱做什麼瓷,叫什麼名,我們不得而知。追根求源,最早提到其名的,當來自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呂震等人編撰的《宣德鼎彝譜》一書。該書中有「內府所藏柴、汝、官、哥、定名窯器皿……」內府指明代宮廷;所藏的名窯器皿,是指經歷代皇宮輾轉遷徙有幸得以保存下來的宮廷用瓷。該書中第一次提到「鈞」字,從這時起,始有鈞窯之名。由此可知,「鈞窯」是由明人命名的,明以後都沿用此名。鈞窯所產之瓷也就理所當然地稱為鈞瓷了。從此,鈞瓷享譽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遙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女子河裡看到一隻逃跑的辣椒,追過去後抓起一看,女子笑噴
溥儀過的最像皇帝的日子,只有七天,全國老百姓為他鼓掌

TAG:初遙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