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人活著沒有這兩個能力,是很難且很累的,哪兩個能力呢?一個是認知能力,另一個是道德判斷能力。為何如此說呢?請看哲學達人給你做的理性分析。

人生一定要了解且最好具備的兩個能力:認知能力與道德判斷能力!

心理學傳統觀點認為,人類的認知能力與道德能力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功能。認知是在描述層面上對現象的觀察、歸納、分析、解釋,而道德則在規範層面進行善惡、是非、褒貶的判斷。認知是認知,道德是道德,認知能力本質上與道德無關;具體的認知過程也許會遭到道德判斷的少量污染,但若想達到純粹的認知,就必須把道德對其的干擾排除出去。就是人的認知理性不能受到任何道德因素的影響。

這一傳統觀點近年來遭到了實驗哲學運動領軍人物、耶魯大學教授約叔華·諾布為首的質疑的挑戰。諾布等人的實驗顯示,道德判斷不僅不是對純粹認知的污染,反而是人類認知能力的內在組成部分,是認知功能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為何這麼說呢?請看這位教授給大家列出的事實根據。

01

要推翻傳統觀點,就必須證明以下兩點:

一,人類的認知過程並非偶然地受到道德判斷的影響,而是與道德判斷存在廣泛普遍的聯繫;二,這種聯繫無法用純粹認知被道德判斷污染這種傳統觀念來解釋,而必須理解為認知能力與道德判斷能力之間內在的構成性關係。

諾布首先就人們對行為意圖的認知進行了如下實驗,以表明人類認知與道德判斷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繫。實驗者向被測試們分別隨機發放兩份略有不同的書面材料。一份材料上寫的是:

公司的副總裁走進董事長的辦公室,請示道: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上馬一個新的項目。這個項目能給我們帶來很高的利潤,同時也會破壞環境。

董事長答道:我才不管什麼破壞環境不破壞環境。我只想賺更多的錢。你這就去把項目給我搞起來。

於是新項目就此上馬。當然,環境也受到了破壞。

請問:這位董事長是否有意地破壞了環境?

而給被測試者的另一份材料上則這樣寫道:

公司的副總裁走進董事長的辦公室,請示道: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上馬一個新的項目。這個項目能給我們帶來很高的利潤,同時也會改善環境。

董事長答道:我才不管什麼改善環境不改善環境。我只想賺更多的錢。你這就去把項目給我搞起來。

於是新項目就此上馬。當然,環境也受到了改善。

請問:這位董事長是否有意地改善了環境?

有趣的是,在拿到第一份材料的人中,絕大多數認為這位董事長有意地破壞了環境;相反,在拿到第二份材料的人中,絕大多數也都一致的不認為這位董事長有意地改善了環境。換句話說,在其餘所有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對行為者意圖的認知卻僅僅因為對其行為的道德判斷不同而發生了變化。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隨後的實驗還表明:首先,道德判斷對意圖認知的這種影響並不局限於和環境後果有關的道德判斷,甚至不局限於對那些能夠造成副作用的行為的道德判斷,而是其他任何道德判斷中都帶有的;

其次,這種效應也不局限於對意圖的認知,而是出現在所有對心理狀態與行為模式(比如他決定……他希望……他選擇了……他為了……而……他通過……來……等等)的眾多思維認知中;

最後,這種效應是不分種族、文化、語言、甚至不分年齡和心理成熟水平的——把實驗簡化後找四歲的小孩(已經有了基本的道德判斷能力)來參加,照樣得到類似的結果。

通過觀察和試驗,諾布還得出了另一個結論:除了影響對心理狀態的認知外,道德判斷也影響到人們對事件因果性的認知。

為此,諾布等人設計了這樣一份問卷材料:

哲學系門房的桌上總是放著很多圓珠筆。門房規定這些筆專供教務助理們取用,而教員們則必須自己帶筆。

教務助理們一般都會從桌上拿筆用。不幸的是教員們也照拿不誤。門房不斷給他們發郵件,提醒他們只有教務助理才有權拿走這些筆。

星期一早上,一位教務助理在門房碰見了史密斯教授。兩人都從桌上拿了筆。當天稍後的時候,門房急需填寫一份重要的文件……但是問題來了。桌上一支筆都不剩了,因為都被助理和教授教員們拿走了。

面對這份材料,絕大多數被測試者認為史密斯教授是造成門房當天沒有筆用的原因,但是不認為這位教務助理是造成門房當天沒有筆用的原因,儘管他們同樣都在那天早上從桌上取了筆。可見對史密斯教授和教務助理各自行為的道德判斷,影響了對事件因果性的認知。

道德判斷對認知的普遍影響不斷被新的實驗證實。譬如除了心理狀態描述與因果認知外,道德判斷還滲透到我們對什麼是知識、天然、幸福、自由、正義等等各方面問題的認知理解中。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02

證實了道德判斷對認知的普遍影響,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解釋這種影響?

如果按照傳統的觀點,道德能力與認知能力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功能,那麼道德判斷對認知的這種影響,就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污染或干擾,也就是說,認知能力本質上是非道德的,只不過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使得人們在認知過程中不自覺地帶入了道德判斷,進而得出了錯誤的認知結論;要達到正確完美的認知,就要想辦法把道德因素從認知過程中清理出去,達到一種純粹認知。

對於為何道德判斷對純粹認知的污染或干擾的如此普遍,傳統觀點的支持者提出了若干假說並試圖加以實驗驗證,其中看起來最符合直覺、可檢驗性也最高的是「動機偏見」假說和「會話實用主義」假說。

動機偏見假說來自這樣的生活經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與判斷經常因為自身的動機或傾向而被扭曲。假設你本是一個鑒賞能力出眾的影評人,但因曾與某導演私下發生過齟齬或話不投機,雖事隔多年仍未釋懷,以至舉凡其電影作品,你就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明褒暗貶,總之就是找茬。這裡你的鑒賞能力本身仍舊獨立於你對該導演的好惡,但是你的具體鑒賞判斷卻被道德好惡所扭曲。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道德判斷對認知的普遍影響,是否也類似地來自於我們的動機偏見,比如,對破壞環境的商業活動直覺上的厭惡、或對不顧門房三令五申而拿筆的教授們的責備之情呢?

動機偏見無法解釋道德判斷對認知的這種影響模式,傳統觀點的支持者因此又提出會話實用主義假說。這一假說來自這樣的生活經驗:人們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常常根據語境對會話中某個概念的意義與使用方式作出不同的猜測,以期能夠更好地相互交流。假如你是足球論壇的常客,聽到別的球迷說影帝在上周對皇馬的比賽里表現不錯,你八成知道此處的影帝指的是巴塞羅納隊的布茨克斯,而不是李易峰或者湯姆漢克斯。

類似地,那些被測試者之所以會回答說「公司董事長有意地破壞了環境」以及「公司董事長並非有意地改善了環境」時,是否因為他們以為當實驗者使用有意地這個詞時,所指的其實並非董事長的意圖,而是指其行為後果的惡劣程度,並由此做出符合實驗者會話目的的回答?但這種觀點很顯然也站不住腳。

3

既然傳統上將認知能力與道德能力截然二分、把道德對認知的影響視為污染或干擾的觀點無法經受實驗檢驗,我們就必須考慮道德能力為何、以及如何在根本上參與了對認知能力的構成。

大家知道,認知過程涉及到對海量信息的分類處理,大家普遍的做法是關注其中一小部分而忽略絕大部分。以因果性為例,一個事件的發生總是無數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我們只會把其中一個或者一小部分稱為這個事件的原因,而把剩餘因素忽略處理或頂多看作事件的條件,因為倘不如此,我們就要面對遠遠超出認知負荷的信息量。

比如,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一般是如何給「一棟房子被閃電劈中著火」這個事件歸因的——因為運氣不好?因為沒安避雷針?因為蓋房子時沒有用不可燃材料?因為空氣成分中有21%的助燃劑?因為幾個月前太平洋彼岸一隻蝴蝶煽動翅膀引起了複雜的氣候變化(即蝴蝶效應)?還是因為……等等等等,也許這個原因還可以羅列出上百條)。

區分原因與條件、並忽略剩餘作用因素,就意味著判別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是有關緊要或者無關緊要的,而這種判別只有依賴於內在的認知的判別標準才得以一致地進行。這些內在判別標準包括不同因素的可控性、時間上的晚近性、統計學頻率、控制不同因素能夠帶來的效益、對不同可能狀況的加以想像的理智程度等等,以及與不同因素的道德相關性。這些標準的存在,使得人們能夠在面對海量信息時迅速忽略其中相關性不高的因素,關注其中最有意義的部分,從而有效地完成對事件的認知。

人活著一定要了解這兩個能力,否則會很難且很累!千萬別不信

至於道德判斷究竟以何種方式具體參與了對認知能力中內在標準的構建,研究者們對此尚無定見。以對意圖或動機的認知為例,諾布猜測其心理圖式並非簡單的認為有意與認為無意兩極,而應表示為一條連續的數軸,其上存在一個基準點,只有對行為者意圖或動機的判定值明顯地高於此基準點時,人們才會對其行為作出有意的認知。由於基準點本身必然地帶有道德性質,道德判斷可以通過調整基準點而改變人們對意圖的認知結果。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認知與道德不能分開,二者在生活中是緊密聯繫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認知是受到我們的道德因素影響和制約的。

雖然諾布的這一模型測試還有待進一步實驗檢驗,但僅就道德能力構成性地介入了認知能力這一點而言,這個發現對認知心理學以及道德心理學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而認知心理學、道德心理學和動機心理學,未來將會是揭開人類眾多奧秘的三把重要的鑰匙。如果你全面的理解人的認知能力和道德能力,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那你的人生將會變得很困難和疲累,因為這二者是了解人行為做事方式的關鍵,對於深遠的智者來說,二者缺一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提高學習熱忱的4個方法,超給力!
高人對道家哲學的分析和總價,看完超受益!中國哲學不輸任何西哲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