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林彪在東北的第一場大戰,先互試身手。接下來會怎樣呢?

林彪在東北的第一場大戰,先互試身手。接下來會怎樣呢?

原標題:林彪在東北的第一場大戰,先互試身手。接下來會怎樣呢?


毛澤東於1946年3月24日指示東北局:「我黨方針是用全力控制長春、哈爾濱兩市及中東路全線,不惜任何犧牲,反對蔣軍進佔。」中央要求林彪打幾仗,鞏固我軍在東北的地位。接到中央指示,東北局於3月26日向各部隊下達作戰部署命令:西滿軍區主力兼程開赴四平街,歸林彪指揮;吉遼軍區3個旅在周保中指揮下準備奪取長春;北滿抽調楊國夫師南下到四平,第359旅準備進攻哈爾濱。


(林彪部署戰鬥)


國民黨方面,從1946年1月國共雙方停戰協議生效後,蔣介石就抓緊時機,將他的王牌部隊調往東北。3月底,由海陸運送到秦皇島登陸的有孫立人的新1軍、陳明仁的第71軍,曾澤生的第60軍、盧浚全的第93軍,加上先到的新6軍、第13軍、第52軍,國民黨在東北的總兵力達到24.7萬人。其中,新1軍、新6軍和第13軍是全美械裝備的嫡系部隊;第60軍、第71軍雖然裝備稍差,卻也是經過抗戰的老部隊,戰鬥力很強。國民黨想依靠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把共產黨在東北的軍隊儘快消滅。



(國民黨軍)

但是,3月蘇軍的突然撤退,給國民黨東北行營一個措手不及,給我軍在東北的發展創造了機會。東北局從西滿地區調黃克誠第3師主力迅速北上,蘇軍3月13日撤出四平,黃克誠就指揮他的兩個旅加上鄧華的遼西軍區保安1旅在17日佔領了四平。


四平是一座新興小城。但由於中長路和遼源至通化兩條鐵路在此交匯,這裡就成了通向南滿、西滿和北滿的交通樞紐,也是東北糧油集散地,有做重要的戰略地位。當我軍攻佔四平後,使國民黨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在錦州坐立不安。熊式輝擔心共產黨搶了先,於是催促各部隊向前進攻。3月18日,國民黨軍由瀋陽地區4路出擊,向遼陽、撫順、鐵嶺等城市進軍,開始了全面進攻。


毛澤東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四平。他估計到四平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不可避免會成為兩軍的爭奪焦點。他在3月24日給東北局及林彪、黃克誠的電報中指出:「如果國民黨軍在遼陽、撫順地域鞏固了他們的地位,以致可以抽兵北上向四平、長春前進時,你們須準備及時將南滿主力轉移至四平、長春之間,與黃李及周保中協力,為保衛北滿而奮鬥。」


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林彪於4月4日帶領他的指揮部到達四平。在看完四平的地形後,電告東北局和中央:決心死守四平。毛澤東看到林彪電報後,非常高興,立即指示林彪:「集中六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希望你們在四平方面,殲敵北進部隊的全部或大部,我軍即有數千傷亡亦所不惜。如能在三個月至半年內,組織多次戰鬥,殲滅進攻之敵六個至九個師,即可鍛煉自己,挫折敵人。要有決心付出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當前數日內,爭取四平本溪兩個勝仗,則是關鍵。」為此,林彪將要在四平與國民黨的王牌軍正面大幹一場了。


4月7日,四平外圍戰鬥打響了。國民黨新1軍攻佔昌圖以北泉頭車站後,沿各路向西北的興隆嶺一帶進軍。此時,梁興初的第1師、黃克誠的第3師第8旅、萬毅縱隊共12團的兵力已經集中在這裡,準備迎擊。8日傍晚,我第1師向興隆嶺以東國民黨新1軍臨時設防地發起攻擊,給新1軍造成震動,他們向鄭洞國副司令報告情況,請求援兵保護新1軍側翼安全,並認為4月8日佔領四平的計劃是行不通的。


(四平保衛戰示意圖)


配合新1軍北進的第71軍佔領法庫後,其第87師沿公路北進,企圖經大窪、八面城迂迴到四平。我軍主力在興隆嶺打擊新1軍後,迅速運到到大窪一帶設伏等著第71軍到來。4月15日,第87師行軍到大窪的金山堡、秦家窩棚一帶,遭到我軍伏擊。至16日早上結束戰鬥,殲滅第71軍第87師大部,打死、打傷和俘虜國民黨軍2000餘人,繳獲汽車30多輛及大批物資。次仗,我軍在運動戰中抓住機會,貫徹「一點兩面」戰術,大膽迂迴追擊,傷亡少,繳獲大,受到林彪通令嘉獎。


這邊我軍與國民黨軍激戰正酣時,長春那邊蘇軍馬林洛夫斯基元帥與蘇軍總部正撤離長春。撤軍之前,蘇軍與東北局達成默契,要我軍接管長春。奪取長春的戰鬥由周保中指揮,擔任主攻的是從北滿調來的楊國夫的第7師、東滿的羅華生旅、賀慶積旅和曹里懷部,共13個團兵力。當14日蘇軍最後一列火車離開長春不久,我軍就兵分三路,向長春市郊重要目標和市區發起攻擊。到18日,長春守敵除少數人逃竄外,國民黨長春市城防司令陳家珍,市長趙君邁及警察局長以下8000多人被俘。佔領長春,我軍受益不小,裝備得到了很大改善,給養也不成問題了。


四平不能按時佔領,又丟了長春,讓蔣介石大為光火。他立即撤換熊式輝,派杜聿明返回瀋陽,主持軍事。國民黨軍隊重整旗鼓,向四平衝殺過來。一場焦點大戰將在這裡展開。

1946年4月18日,國民黨新1軍推進到四平西郊。林彪也預料到國民黨軍隊會大舉進攻四平,急電長春部隊南下增援。幾天之內,東北我軍主力雲集四平。有黃克誠第3師第7、8、10旅,萬毅縱隊、梁興初的山東第1師,羅華生的山東第2師,楊國夫的第7師第20、21旅,鄧華的保安1旅,加上後來北滿調來的第359旅、第7師炮旅,總兵力8萬人。


四平市區地勢平坦,鐵路從市中心通過,將城市分為道東區、道西區。東區多是中國人居住的矮小平房。比較密集。西區則是政府人員和日本人居住區,有些堅固的樓房建築。城西有飛機場。城北是西遼河支流紅嘴河。城東、南、北3面5公里之外是起伏的丘陵。從地形看,四平無險可守。根據地形條件,林彪部署防禦時並沒有將主力部隊一線擺開,而是選擇要道,布置少量部隊。主力部隊則處於機動,根據需要投入戰鬥。主要防線設在市區以南泊羅林子。市區西北和東北的小高地上,爭取在四平城外與國民黨軍決戰。



(泊羅林子構築工事)

4月18日,鄭洞國指揮的新1軍在飛機、坦克支援下向四平城南泊羅林子、三道林子和鴨湖泡外圍陣地發起進攻。兩天戰鬥,國民黨新30師尋找我軍防禦薄弱處猛攻,在鴨湖泡一處打開了一個缺口。4月20日戰鬥第三天。鴨湖泡陣地被突破,國民黨軍向縱深發展,佔領了四平市區西南的一座小紅樓。我軍由於正面防線太寬,沒有及時奪回。到晚上組織部隊反擊時,遭到敵軍密集火力掃射,傷亡很大,一個連衝上去,傷亡近百人。我軍只好抽調力量,在小紅樓3面構築工事,修補防線缺口。


4月22日,國民黨新1軍猛攻四平以東小高地。23日,新1軍又集中炮火向泊羅林子進攻,到26日,國民黨軍進攻收效不大。鄭洞國感到兵力不足,下令停止進攻,向瀋陽的杜聿明請求增援。4月26日以後,新1軍停止大規模進攻,四平戰事進入對峙階段。暫時的勝利也助長了我軍一部分人員的驕傲情緒與和平思想。大家以為國民黨軍隊也不過如此,守住四平、長春不成問題。但林彪不這樣看,他指出:這只是敵人的一種緩兵之計,只要他們在南滿抽出手,四平將有更大的戰鬥爆發。。。。。。(下期請看國民黨王牌軍的戰力)


(文章素材來源於劉統著解放戰爭全紀錄,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入空杯 的精彩文章:

預計15萬到20萬人,怎麼是10萬?他的想法居然和中央一致!
情報是7000人,怎麼來了20000人?『三陳』在,必須打!

TAG:點滴入空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