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家可以網購了,9.9元起包郵,以後還有人去逛實體店嗎?

宜家可以網購了,9.9元起包郵,以後還有人去逛實體店嗎?

最近瀏覽過宜家網頁的用戶應該都已經發現,在宜家官網的首頁,出現了網上商城試運營、9.9包郵的海報。

在近幾年,線上電商+線下實體店的新零售模式已成發展大趨勢,然而作為有著70多年歷史的家居巨頭,宜家卻顯得格外保守,在線上遲遲沒有動作。繼咖啡巨頭星巴克在中國攜手餓了么開啟外賣模式之後,如今這家最不願趕時髦的家居巨頭也終於開啟了電商模式的探索。

這個被用戶期待已久的宜家網上商城賣了些什麼,運費多少錢呢?

根據官網的信息顯示,目前宜家的網上商城已經有149個城市支持配送服務,類似休閑毯等小件9.9元包郵,尺寸為108*96厘米的三斗抽屜櫃等大件69元包郵。

根據網站介紹,消費者用手機號碼或電子郵箱登陸或註冊後即可選購商品。付款後,系統將根據購買產品的尺寸、重量和配送地址選擇快遞配送或貨車配送。

郵費方面,選擇網上購物的話,在商場所在城市的市內送貨,顯示是69元一單;省內送貨99元一單;省外送貨是199元一單。

在全球各大零售商紛紛宣布擁抱互聯網之後,宜家也終於出手,只是現在才入局的宜家,已經遲到了十年。

宜家為什麼遲遲不做電商?

1998年,宜家首次入華,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再過了一年之後,阿里巴巴才成立。

明天,中國人即將迎來第十個天貓雙11的狂歡,而此時,宜家的線上業務才剛開始。相比雙十一年年飆升的銷售額數據,宜家的擴張速度則要慢的多。開頭八年,宜家在中國只開了上海、北京和廣州三家分店,至今也不過在20餘個城市開出26家分店。

除了在開店方面謹慎保守,宜家在電商布局方面也過度求穩。在如今全民擁抱互聯網的時代,宜家始終在電商的邊緣不斷試探,宜家也因此獲得「電商小學生」的光榮稱號。

2012年,宜家在歐洲開始了線上銷售,但到2015財年,宜家線上銷售才突破10億歐元,佔到總銷售的3%

2016年9月,宜家(中國)網上商城上線,僅對上海地區開放

2017年,宜家宣布與第三方電商平台進行合作,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確定合作的對象

2017年年底,宜家在新加坡的電商服務悄悄上線

今年8月,宜家與微信合作上線首款電商小程序,但是沒過幾天就下架了

……

頻繁在電商領域試水,但又止步不前,宜家的「膽小」基因,與其創始人的謹慎分不開。

英格瓦·坎普拉德於1943年成立了宜家,在今年1月份離世。這位偉大的企業家掌管了宜家70多年,但是那一輩的商人,骨子裡始終是謹慎的,他們對新事物除了好奇,還是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

在宜家「聖經」《一個傢具商的誓約》中,英格瓦·坎普拉德就曾告誡,「制定一步登天的計劃往往導致公司滅亡」,數十年來,宜家的企業風格始終是謹慎保守的。

從1943年創辦之初,宜家就是用小冊子宣傳產品。直到如今的互聯網營銷時代,他們仍然採用寄送《家居指南》這一傳統的宣傳方式,大多數宜家會員了解它的產品,還是通過這本冊子。

不僅是營銷,早在之前,就已經有宜家高層看到了互聯網的趨勢,想要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為,但是顯然他的嘗試失敗了。在2008年,坎普拉德駁回了一份網上商城的提議,理由是:「網頁上可以做買賣,卻會減少來店的客人,這樣便會失去一些額外的生意,比如有些商品是顧客隨手挑揀的,並不一定是他們需要的東西。」

其實在宜家有過購物體驗的用戶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閑逛的時候總是會隨手拿起一些小物品,比如家裡正好需要添置的碗,在宜家展示間里顯得格外好看的檯燈,或者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就連宜家門口那種一元的冰淇淋,僅在2015年,就在中國賣了1200萬支,為宜家貢獻了10億人民幣的收入。

對於宜家而言,線下的購物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坎普拉德帶領下的宜家,始終對電商敬而遠之,在電商領域的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也走的非常緩慢。直到今天,宜家才正式開放在中國的線上銷售,加快了電商布局的步伐。

線上業務落伍、中國市場遇冷

時代潮流面前,宜家不得不變

雖然想要大刀闊斧地走進電商時代,但是遲到了十年的宜家顯然失去了先機。反觀其他家居品牌,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這兩家傳統家居企業也曾排斥電商業務,但是仍然轉型做起了O2O模式電商。

後來兩家直接站隊巨頭,分別聯合騰訊和阿里,逐漸形成了家居品牌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新零售模式。

競爭還不僅僅來自老對手,新對手也在不斷湧現。根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天貓雙11年,有超過42個家居類品牌成交過億,比2016年的30家增加了不少。其中18點02分全友家居銷售總額突破5億;顧家家居則在10點12分突破2億。

這些家居品牌早早在線上布局,搭上了互聯網的早班車,也嘗到了電商模式帶來的紅利。隨著社會發展和家居需求的增長,家居消費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在家居行業的新興品牌扎堆出現時,許多歷史悠久的零售巨頭卻在逐漸消亡。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近日傳出計劃賣身、撤離中國的消息,這家排名全球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與宜家同時期進入中國,除了遭到便利店的大量吞噬,電商的興起也在悄無聲息搶灘零售市場,外資零售企業撤離中國、賣身巨頭成潮流。

宜家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中國一直是宜家增長最快的市場,在2010~2014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平均增長在20%以上。而在最近幾年,尤其是2017年財年,宜家在市場的銷售額、商場訪客數量、官網訪問量、會員數量的增幅相比上一個財年快速下降了4.9%、9%、10%和9%。

線下情況也不容樂觀。目前宜家在中國只有20多家門面,要進行線下擴張也越來越難。宜家平均客單價仍然和前兩年一樣維持在140元左右的水平,門店業績增長乏力,迫使宜家不得不把目光放到電商業務上。

一直以來,宜家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雖然看到了互聯網潮流,但是忽視了隨之而來的時代變革。雖然宜家在電商模式上一直有所行動,但還是因為步伐太慢而失去先機,只能現在迎頭趕上。

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行業也在快速更迭,宜家是否能靠著這次的電商轉型渡過危機,目前看來,這是一場持久戰。

宜家代購要涼涼?

由於宜家店面較少,而且是以平均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中國拓展線下市場,稀缺的店面促生了大批宜家代購商。

一直以來,宜家代購業務憑藉其「低投入、高利潤」受到很多初期創業者的親睞。在淘寶上隨意搜索「宜家代購」,會出現三百多家分散在各個有宜家城市的店鋪。

根據《天下網商》報道,在杭州,有代購商做了四個月左右,就已經成為杭州地區宜家代購做得最好的店鋪之一。

代購商們每天下午三點左右到宜家,如果有大件商品代購,比如沙發、柜子等走物流的商品會提前聯繫好物流公司,直接在宜家門口發貨,走普通快遞的訂單,方便的就聯繫快遞當場發貨,需要二次包裝的產品則拿回家進行包裝後再發出。

在有些代購店裡,除了鏡子等大件易碎產品不賣,其他只要宜家有的,基本都能幫忙代購。根據查詢發現,淘寶宜家代購最熱銷的前500件商品,有近一半是儲物盒(226件)。主打儲物收納的思庫布、安東尼等系列,都是代購大熱門。

而擱架單元、書櫃、沙發等大傢具加起來總共只有154件,只佔總數的30%,看來這次宜家自己出馬、進軍電商業務,就是利用了網路代購缺失的宜家傢具組裝和平板包裝的物流優勢。

宜家的電商業務對代購們造成了多大的衝擊呢?有代購商認為,從近期來看,宜家做線上業務對自己的影響不會很大,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代購的運輸費用大多數情況下要比宜家官方便宜。

另一項成本是打包成本,宜家很多產品是沒有硬包裝的,不管是提供人工打包還是在生產環節就提供包裝,生產成本必然會增加。

而宜家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並且表示宜家做電商不補貼、不燒錢、不包郵。有行業人士預測,宜家憑藉電商可以獲得20%左右的市場增量,但是最多不會超過50%。

結語

從宜家電商業務提出到正式推行,整整經歷了十年。當宜家想要大步走向電商時代時,現在的局勢和十年前已經大有不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玩法的更迭,宜家需要重新審視社交平台和其他內容平台的渠道價值。

如今,除了要與其他家居品牌爭奪線上用戶,宜家代購也成為其線上業務的一大對手。宜家能否依靠網上業務救市,還需經歷長期的市場考驗。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拼多多的「逆襲」
史上新品最多的蘋果發布會搶先看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