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我們本是天上的雄鷹,為何變成了兔子

如果我們本是天上的雄鷹,為何變成了兔子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認的「經王」,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其中最被推崇的,正是被稱為「經王之王」的《華嚴經》。《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陀悟道後宣說的第一部經典,含攝其全部教法精義,其中直接彰顯了佛陀廣博無盡、圓融無礙的因行果德,堪稱「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展現出巍巍壯觀、不可思議的境界。

今日為如孝法師《華嚴經》開示連載之五,與你共享法喜。

如果我們困在人生的感受中,

有些時候真的很難看到希望,

也無法知道人生的快樂是什麼。

兔子的故事

在廣大無邊的原始森林裡,生活著一隻兔子。它需要每天走很遠的路才能找到食物。它天天為了三餐在大森林裡奔波,很少去想如何成為獅子,或者是翱翔天空的雄鷹,這些想法對兔子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兔子對生命的意義有著強大的畏懼,很現實地認為:「我的腿這麼長,有什麼可畏懼的呢?我每天好好地練我的腿力就行了,雖然辛苦點兒,食物總還是有保障的。」關於其他的夢想,隨著每天的忙碌漸漸冷凍,不再觸碰。

看著倉庫里越來越多的胡蘿蔔,兔子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相當滿意,從來不會想到身為一隻兔子的局限。這種想法不會主動出現在它的意識中,在兔子的世界裡,也沒有誰為它開啟認知,或者提供相關資源。

我們的想法可靠嗎

這個故事生動地喻示了我們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理論,它很隱蔽地藏在我們內心深處,連自己都意識不到。

當我們提出一個觀點時,或許看起來是很「高大上」的概念,但並不知道這背後隱藏著自己怎樣的世界觀,也未對它的合理性作分析和思考。我們很少會把自己的想法放在歷史和現實世界中,看是否有人用過或者確認了它的合理性,甚至沒有把它和感受區別開。

如果仔細分析起來,古今中外的大多數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是茫然的。

就這樣丟了「初心」

感受需要不斷更替,這是感受的本質。比如昨天吃了一種美食,讓我們感覺難以忘懷。但如果再連續吃上一個月就會感覺它難吃,又會去尋找下一個美好的感受。

人心就是這樣,概念會讓我們的心變得無常,我們一定會不斷追逐新的概念。不知道心念的來處,只知道它的當下,所以我們會忘了初心。

沒有確定初心無從談起,但確認了初心也會忘記。我們做事業的那顆初心,年輕時追求理想的那份感動,那種人生美好的回憶都從生命中淡出了。

別放棄

仰望星空的權利

我們要立志,靜下心來,清清楚楚地知道什麼是真正可靠的?什麼是生命真實的意義,而非兔子和獅子這種相對的人生目標?

我們追逐金錢,追逐一切,實際上與獅子追逐兔子一樣,永遠建立在「叢林原則」的基礎上。而人類擁有藝術,可以仰望星空、創造文字和文明,這些對兔子來說,還不如一根胡蘿蔔實在。

如果我們的人生落入一種禁錮的思維里,是很難拔出來的。我們會非常滿足:「我有一倉庫的胡蘿蔔,星星有什麼好看呢?就算好看能填飽肚子嗎?」父母可能也會說:「星星能解決什麼問題?還不如趕緊練練腿,跑得更快一點!」如果我們看到真相,會發現這個世界永遠都是錯位的。

預告

《成功的人寥若星辰,但我們仍可做那一顆星》

敬請關注下周一連載(六),周日暫停一天。

解密生命模式,勾畫生命宏觀設計,

佛法於現實中的妙用,盡在《生命的藝術》

今天,最好的禮物是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一人學佛,一家興旺
不斷堅持,把每一個過程做到極致,就是修行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