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為何這樣處理朝鮮問題

揭秘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為何這樣處理朝鮮問題

在拿下南越、東越和西南夷之後,漢武帝把目光投向了朝鮮半島,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那裡就失控了,現在的當家人叫衛右渠。

這個衛右渠,雖然表面上尊漢朝為宗主國,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到長安朝見過天子。不僅如此,他還不許辰國國君去晉見天子。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去勸說衛右渠改變對漢朝策略。結果,衛右渠到底不肯接受詔令。

不知道是受漢武帝指使,還對出使無果非常氣惱,總之,涉何在邊境,做了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把護送他出境的朝鮮二把手給殺了。

涉何將這一消息飛報給漢武帝。漢武帝非但沒有責怪涉何,還任命他做遼東郡東部都尉。衛右渠很生氣,就發兵突襲遼東,殺死涉何。

以此為借口,這年秋天,漢武帝命樓船將軍楊僕從齊地渡過渤海,左將軍荀彘從陸路出遼東,兵分兩路攻打朝鮮。

結果呢?楊仆的水軍到達朝鮮列口後,沒等荀彘的陸軍到達,就單獨率領水軍進攻王儉城,結果戰敗。荀彘的陸軍也遭遇有力抵抗,沒有取勝。

鑒於兩路漢軍都未能達成預期目標,漢武帝便派衛山出使朝鮮,憑藉漢朝強大的軍事實力向衛右渠施壓,勸告他儘早歸順。

衛右渠一見到衛山就磕頭謝罪,說:「我本願意投降,只是害怕兩位將軍假傳聖旨把我殺了;現在我再次向皇上的使臣表示願意歸順漢朝。」

於是,衛右渠派遣太子前往長安向漢武帝謝罪,並獻上戰馬五千匹,還向朝鮮境內的漢軍提供糧草。

使者衛山和左將軍荀彘,看到衛太子帶著一萬多軍隊,就懷疑朝鮮使用詐降之術,勸朝鮮太子放下武器。

朝鮮太子因此對漢朝的誠意產生了懷疑,擔心衛山和荀彘要設計殺他,便不肯過江,帶兵返回了王險城。

就這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劃再次失敗了。衛山回京向漢武帝復命,漢武帝一氣之下就把他給殺了。

漢朝戰爭繼續進行,左將軍荀彘率軍包圍了王險城的西北面,樓船將軍楊仆也率兵在王險城南紮下大營。

但是因為衛右渠堅守不降,漢軍好幾個月攻不下來。楊仆雖然與荀彘共同圍困王險城,卻一直主張和平解決。

荀彘屢次要求楊仆配合他攻打王險城,楊仆卻想與朝鮮私定合約,所以不太合作。不過,衛右渠與楊仆的使者你來我往,一直沒有達成最後的協議。

荀彘強攻不下,也派人勸說朝鮮投降;但是朝鮮希望向楊仆投降,因此拒絕了荀彘的勸降。荀彘和楊仆之間因此產生了嫌隙。

漢武帝得知這兩個人行動不一致,戰事拖延不決,就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解決問題,並授權公孫遂可以相機採取行動。

公孫遂一到朝鮮前線就與荀彘會了面。荀彘就把自己懷疑楊仆通敵背叛的事告訴了公孫遂,還說之所以拖了這麼久攻不下來,就是因為楊仆屢次不配合

公孫遂覺得荀彘的話挺有道理,就用皇上的節符以商議戰事為借口把楊仆召入荀彘的大營,然後就把楊仆扣下了。

接下來的事,當然就是荀彘接管了楊仆軍的指揮權,向王險城發起了更為猛烈的進攻。和平計劃再次擱淺,公孫遂返京復命,漢武帝將公孫遂也處死了。

朝鮮國相路人、國相韓陰、尼谿相參以及將軍王唊一起商議說:「當初打算向楊仆投降,現在沒戲了,荀彘的進攻越來越猛烈,而國王偏又不肯向荀彘投降。」

於是,韓陰、王唊、路人一起逃亡,向漢軍投降;路人不幸死在了半道上。公元前108年夏,尼谿相參派人殺死了衛右渠,也向漢軍投降了。

由於漢軍還沒有開進王險城,衛右渠的大臣成己趁機造反,聚集人馬再次向漢軍發起進攻。

荀彘派衛右渠的兒子衛長、路人的兒子路最勸告朝鮮民眾歸順漢朝。叛亂最終被平定,成己被誅殺。

衛氏朝鮮被漢朝平定後,漢武帝在朝鮮故地設置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個郡。尼谿相參、國相韓陰、將軍王唊、衛長、路最都被封了侯。

而荀彘則被漢武帝以爭功嫉妒、設計害人的罪名當眾斬首;楊仆也因冒進兵敗,損失慘重被判處死刑,最後靠交贖金後被貶為庶人。

一場成功的滅國之戰,功臣非死即廢,降將卻被封侯,這在中外戰爭史都是極其罕見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武帝的民族懷柔政策。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揭秘,到底是誰害死了竇嬰,估計連諸葛亮也要自嘆不如
漢武帝使者在南越喝了一種酒,讓自大的夜郎成了漢朝一個郡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