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控制物價,一位中國古人發明了一個方法,現在全世界都在用

為控制物價,一位中國古人發明了一個方法,現在全世界都在用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所以老百姓一餓肚子就會鬧事,因此中國古代一直強調以農為本。其實農業並非財富的唯一源泉,工商業同樣可以掙錢。

漢代的桑弘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家,他以治粟都尉的身份兼任大農令後,指出「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

因為強調工商富國,所以,桑弘羊極力主張採取積極的財政調控政策,由國家積極介入工商業以增加經濟性收入。

公元前115年,桑弘羊創立平準法,讓各地官府按照當地市價上交土特產作為貢賦,然後運往外地高價出售,說白了就是倒買倒賣。

在部分郡縣試行五年後,桑弘羊發現效果還不錯。於是,公元前110年,為了平抑物價上漲,桑弘羊在全國普遍推行均輸。

後來,為了進一步穩控物價,桑弘羊又在京師長安設立平準官,專門負責各地轉輸事物,使天下所有貨物都在大農令的掌控之中。

某種貨物價格上去了,就拋售;某種貨物價格跌下來了,就大量買進。這就使那些大商人無法再像以前那樣牟取暴利,也使各地物價不至於產生大幅變動。

不出一年,各地貨物流通順暢,價格平穩。國家儲備庫也因此而爆滿,不僅邊塞軍糧盈餘,還儲存了五百萬匹絲綢。

這時候漢武帝出巡各地,所到之處都要行賞,光帛絹就用去了一百餘萬匹,金錢更是以億計。這些錢都來自大農令。

因為桑弘羊的經濟思想太超前,很多人都理解不了,認為他是在禍國殃民。這時發生了小規模的旱災,漢武帝命令官員求雨。

卜式進言:「朝廷的日常開銷全靠賦稅,可是桑弘羊卻讓官吏們坐在市場店鋪當中,販賣貨物,謀取利潤。把桑弘羊烹了,天自然會下雨。」

好在漢武帝是個明白人,不僅沒有降罪於桑弘羊,反而賜給桑弘羊左庶長的爵位,賞黃金二百斤。

後來,這一招被宋朝的王安石學去了。他推出了青苗法,就是在農產品大量上市的時候,政府趁著農產品價格便宜,大量收購。

等到了老百姓青黃不接的時候,政府再把這些糧食借給老百姓吃。這麼一來,老百姓只要出一點利息就可以不挨餓,而政府也可以增加收入。

到了近代,這一方法更是被全世界普遍採用,從這點來看,咱們中國人的經濟頭腦,其實一點也不比西方人差。小夥伴們,你們說是不是?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國人為何缺少俠義精神,此人難辭其咎
由武王伐紂引發的一個成語,直到今天才知道理解錯了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