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設計師的價值,就是讓這樣的破房子華麗蛻變,成為擁有最美美庭院的網紅民宿!

設計師的價值,就是讓這樣的破房子華麗蛻變,成為擁有最美美庭院的網紅民宿!

2017 年 3 月,申山鄉宿的業主方找到設計師,希望能夠將手上的 60 畝土地建成一個高端民宿集群。

這塊土地是當地一塊工業廢棄遺址,原先是水泥廠,水泥廠停產後,這些舊廠房一直被用作煉鋁,製作水晶等,極不環保。

設計師在考察後和業主方進行了細緻的溝通,決定以「工業遺珠、秘境花園」為主題來打造這一地塊,利用水泥廠的歷史痕迹和周邊的景觀資源,建成集民宿休閑、生態旅遊為一體的文創休閑綜合體。

因為項目所在地有一處猴山景觀,因此得名——申山鄉宿。

項目分為三期進行,首先建設的便是一號別院的民宿項目。

這個別院的原址是一幢九十年代的三層小樓,是原來工廠辦公所用。舊樓在外觀上呈凹字形,分三層,每層面積約 180 平方米,對於民宿項目來說,項目原來的空間布局和開間體量無法滿足正常的功能使用,設計師需要對空間布局作出更合理的規劃和調整。

因為項目是定位於度假和休閑概念的精品民宿,如何完善項目的接待功能,如何提升客房的舒適度,增加採光和休閑面積,如何協調項目和景觀的關係,成為設計改造中的三個重點。

而在項目的實際改造中,保留和拓展成為了項目的兩條主線。

一方面,設計師需要保留原建築的主體結構和特色,並進行建築表面的肌理與形態改造,使自身成為所在區域的標誌和景觀,成為吸引客戶的賣點;

另一方面,設計師又要拓展建築的空間和功能,使其具有更大的舒適性,更開放的視野。

在規划上,考慮到房間的舒適度與完整性,設計師將一層全部用於公共使用,兼具接待、娛樂、用餐等功能。房間則被統一設置在二層和三層。

使得活動空間與休息空間上下分隔互不干擾。為保證舒適性,原來二、三層的 20 個房間被整合梳理為了 8 個客房,其中二樓 5 個客房,三樓 3 個客房。

一樓的改造是整個項目的基礎,建築的整體外擴以兩層包圍的形式來完成。

首先連接凹形建築的兩端凸出,圍合內陷部分,加蓋平頂,實現第一層包圍,從而擁有了民宿的接待大堂。

大堂以下沉式會客區的形式呈現,不僅在視覺上拔高了大廳的層高,也使得一樓的各個功能區分更為立體。

在第一層包圍的基礎上,設計師整體外拓 2 米,構建第二層包圍。

建築外圍的部分設計庭院、連廊和景觀池,走廊外是大面積的落地玻璃,最大限度的引入光線,並將法國梧桐、斜坡屋頂、水泥塔樓和碧樹遠山納入視線。

兩層包圍,不僅滿足了項目的空間功能拓展需要,也實現了一層公共開放區(接待大堂)、半開放區(茶室、餐廳)、交通空間(樓梯、過道)和二樓公共空間(露台、走廊)、私密空間(客房)的有機過渡和關聯。

一樓的兩層包圍,為二三樓的空間拓展,包括景觀陽台和露台的設計奠定了結構基礎。為了營造良好的視覺感受,設計師在上面兩層均設計了大面積的公共露台和私人景觀陽台。

二樓中央為景觀露台,三樓則是雙露台,中間設計景觀天橋,視野良好。入住的客人即可以三五好友相聚在露台上把酒夜話,放眼長空;也可以在客房陽台躺椅沐浴日光,耳鬢絲語。

室內選材大多使用原木和水磨石,呈現自然的質感,主調是純粹的白,黑色框線作為輔助、勾勒。

項目保留了樓梯採光的人字型窗格,選擇舊木板和自行車作為裝飾,編織工藝的淳樸韻味與金屬製品的現代格調相輔相成,在富有年代感的細節中,品味當下生活的不凡意趣。

床鋪、茶座在布置中顯得較為低矮,陳設也偏於簡潔,飾物雖少卻很細緻,能烘托起應景的氛圍,以此營造出親近自然、享受當下的舒適感。

整個空間儘可能的從周邊環境中汲取靈感和用材,設計師認為,舊建築改造的價值不只在於讓空間滿足當下的功能需求,設計也不是在拆除與新建中消耗有限的資源,更多地是在限制中尋求突破,在新舊間找到平衡,賦予舊建築更為長遠的生命周期,讓物性延綿,讓環境持續。

項目區位

一層平面布置圖

二層平面布置圖

三層平面布置圖

立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丨申山鄉宿一號別院

建築公司丨古木子月空間設計事務所

主創及設計團隊丨李財賦、趙鐵武、王軍政、胡榮海

攝影丨劉鷹、阿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家花園 的精彩文章:

植物設計的配置方法

TAG:私家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