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詞教授齊聚澳門,吟詠唱和同賦《踏莎行》

詩詞教授齊聚澳門,吟詠唱和同賦《踏莎行》

日前,威武雄壯霸氣的粵港澳大橋順利通車。與此同時,文史學界也在澳門迎來一場盛會。「澳門古今詩詞與中華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於10月29~30日在澳門大學召開,來自海內外文史領域的專家教授雲集橫琴,暢遊濠上,探討中華詩詞之美。

與會學者合影

作為文史專家、學術大拿,教授們閑暇之餘自然免不了吟賞風流。來自暨南大學文學院的張海沙教授首起開張:

踏莎行·澳門古今詩詞與中華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境外傳書,相邀詩侶。

清秋南粵多高趣。

濠江千浪激風雲,

一舒一卷驚人句。

初祖西來,鑒真東渡。

傳燈無盡舟航路。

伶仃莫嘆海沉沉,

扶搖且待風蓬舉。

澳門相對於內地,當是境外。主辦方發來邀請函,一波文人詩侶雅集於此,南粵清秋之時,便自多高趣。下闕用達摩老祖以及鑒真和尚的典故,一東一西,表達中華古典文化燈傳不盡、扶搖可舉的氣概。

詞作一經發出,很快,與會的詩詞界教授大拿紛紛呼應唱和。

和作一 施議對

三島蓮花,鷺朋鷗侶。

觀魚欲解玄中趣。

一陂芳草馬蹄遲,

徘徊捻髭未成句。

載地浮天,滄波橫渡。

詩壇待築長征路。

雪窗高閣不勝寒,

相逢會有知音舉。

施議對先生是澳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本次學術研討會,他是東道主,故而在最後由衷地願景:「相逢會有知音舉。」

和作二 傅蓉蓉

魚雁音書,蓬瀛仙侶。

吟風嘯月閑中趣。

秋聲物色總依依,

裁冰鏤玉傳佳句。

法雨朝飛,葦航暮渡。

天香吹夢瑤台路。

詩懷如海氣如山,

霞觴莫惜清歌舉。

傅蓉蓉教授來自華東理工大學。觀上闕「魚雁音書,蓬瀛仙侶。」再到「秋聲物色總依依,裁冰鏤玉傳佳句。」恍惚間,儼若《漱玉詞》再現。誰知轉到下闕,竟發出「詩懷如海氣如山」的浩嘆,真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妙哉,妙哉!

和作三 胡善兵

鷗渚心盟,鷁頭仙侶。

茱萸醉插清秋趣。

碧波千頃古沈吟,

白雲幾縷新翻句。

陳跡莫尋,片帆曾渡。

伶仃洋雨崖山路。

天高不必我儕擎,

霜濃但賞枯荷舉。

胡善兵博士來自澳門大學,是施議對先生的弟子,曾獲中華詩詞大賽研究生組亞軍。上闕拿著「秋」字做文章,但主腦在乎一個「趣」字。沒辦法,誰叫它是韻腳呢(開玩笑)。下闕轉入懷古,伶仃洋里嘆伶仃的文天祥,崖山背著小皇帝蹈海的陸秀夫自成吟詠對象,但作者並未打算如此悲戚,俗話說:「天塌下來自有長子頂著」,那天再高也該由長子去撐。果真如此,霜濃時節,但賞枯荷,也是人生一種雅趣啊!

和作四 王 昊

江上蓑翁,誰人釣侶。

冰魂自有寒中趣。

夜闌孤坐渺層雲,

情懷慣禁深秋句。

海島朝飛,詩情暗渡。

拂衣畫取桃源路。

詩城夢裡是仙鄉,

迢迢不待連環舉。

本詞出自安徽師範大學王昊教授。一看首句「江上蓑翁,誰人釣侶」,就有耿介拔俗、蕭灑出塵的韻致。果然,接下來「冰魂」「夜闌」「桃源」「仙鄉」等接踵來襲,差不多已成半個歸隱道人。

和作五 朱惠國

菊弄幽姿,桂熏文侶。

邀游濠上攜詩趣。

一朝難得忘紛繁,

勉從諸妙尋佳句。

漁笛聲遙,冰弦曾渡。

回思南國歸來路。

金秋今又醉詞林,

清歌起處銀樽舉。

華東師範大學朱惠國教授寫得很穩。首句「菊」「桂」交代了何時,次句「邀游濠上攜詩趣」交代了何地何事,那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只是「冰弦」這典故不太懂,那一定是我讀書少的緣故。

和作六 江合友

海抱滄波,城邀逸侶。

月窺濠上生嘉趣。

樓台溢彩入雲端,

雲端人寫新奇句。

一葦能航,千帆可渡。

西風相伴山行路。

詞心隱處豈孤清,

長歌待把青霓舉。

本詞來自河北師範大學江合友教授。全詞勁健、爽氣。稼軒云:「左手把青霓,右手挾明月」。想必,江教授當是稼軒一樣的豪俊之士。

和作七 劉暢

弄鶴良朋,狎鷗舊侶。

繁華落盡山林趣。

浮生偷得幾清歡,

臥遊不事尋佳句。

星舞瑤台,月失津渡。

行人難覓還歸路。

相逢唯恨不相知,

相知何必求高舉。

身處現代大都市,卻寫出山林疏野之感。南開大學文學院劉暢教授此詞得之。至於劉教授下闕所云:「相逢唯恨不相知,相知何必求高舉。」不敢妄自揣摩。也許,這就是知識分子的耿介吧。

和作八 張三夕

好客施公,猶如情侶。

秋高氣爽覓情趣。

三年一聚斗歌吟,

爭奇好勝難成句。

白浪滔天,波濤曾渡。

人生漫步凄涼路。

天長水闊望南山,

長橋跨越詩心舉。

第一句,冷不防,按時髦的說法是,被塞了一波狗糧,想弱弱地問一下施議對先生,這算是表白嗎?還有個八卦就是,文學教授們在一起長歌短吟、爭奇斗句是怎樣一種體驗?華中師範大學張三夕教授這首詞帶你見分曉。

和作九 曹辛華

媽祖招手,詩詞伴侶。

快添夢裡風騷趣。

施翁一笑百花羞,

飄揚怕入滄桑句。

唱和紅橋,同行古渡。

馨咳應響當時路。

門前浪勁化柔情,

祥雲又令心旌舉。

曹辛華是上海大學教授。這裡施議對先生又被表白了。從下闕來看,勁浪可以化為柔情,祥雲也可令人心頭澎湃!

和作一〇 李宛珠

素節佳期,松朋竹侶。

刪繁就簡存真趣。

飄然肯忘檻中身,

霜天未老春風句。

浪卷鷗翻,思飛意渡。

一庭清曲香盈路。

蓮花島上幾閑人,

莫辭可共深杯舉。

全詞迂徐不迫。卧榻高眠想起一個現成的句子:「清麗其詞,端莊其品」。

和作一一 雷淑葉

鏡海霜天,舊朋新侶。

梁間誰解觀魚趣。

長驅赤豹駕文狸,

剩將詩酒成清句。

一葦憑虛,九歌凌渡。

幾回回顧來時路。

秋風起處木錚鳴,

窗寒雪暗雕旗舉。

雷淑葉教授來自廣州大學。上闕一口氣用了兩個典故。一個來自莊子(梁間誰解觀魚趣),一個來自《九歌》(乘赤豹兮從文狸)。在2300多年前,有次大名鼎鼎的濠梁之游,莊子與惠子辯論水中的魚是快樂還是不快樂。澳門別名濠江、濠鏡,故而教授們這次也是濠江之游。

和作一二 陶原珂

社起秋興,濠江約侶。

誼情泊岸詞生趣。

橋通三地正當時,

風光幕幕尋佳句。

佛使初來,傳燈僧渡。

荷花願景同心路。

今昔相繼志詩言,

玄思美意莎潮舉。

陶原珂是廣東省社科聯研究員。粵港澳大橋,澳門市花荷花。這些元素,一個也不落下。古人說,詩言志。在現在看來,詩詞一家,詞也可以言志。故而最末雲「玄思美意莎潮舉」。「莎潮」,《踏莎行》之潮也。作為和作,緊跟原作「祖師西來」典故,再加點染,便有了新的韻味。

和作一三 陶文鵬

三島詞家,四方詩侶。

朗吟秋色傳佳趣。

長龍海上吐明珠,

大灣更寫瑰奇句。

日照蓮峰,星臨津渡。

紅旗指引新征路。

騷人興會如潮湧,

雄篇激發鯤鵬舉。

陶文鵬教授來自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本篇結合新通車的粵港澳大橋來寫,既豪氣又雄奇。古者登高作賦,可為大夫。那現在的詩人教授看到這奇偉瑰怪,自可以如潮湧般激發詩心騷興,寫出雄篇大作。

和作一四 劉曉宇

瑤草瓊花,嘉朋逸侶。

詩詞琴墨皆精趣。

四時星月古今同,

香箋浮憶燕台句。

萃聚賢才,共謀津渡。

休言浩渺迢迢路。

濠江雅議定風波,

青雲奮羽鯤鵬舉。

哈哈,果真是文人,詩詞琴墨皆精趣。

和作一五 楊健民

雁字傳書,邀來朋侶。

輕揚詩酒無窮趣。

高秋朗朗寄金樽,

明心見性佳人句。

海闊天空,千帆飛渡。

幾多吟誦濠江路。

一橋雄起貫華南,

滄波迤邐鯤鵬舉。

福建省社科院楊健民博士本詞頗為勁健。不過晚生斗膽指一點小瑕疵:對大橋這種百年世紀工程而言,連接的是粵港澳三地,貫通的是未來,「貫華南」則格局略嫌小了一點。

後來陸續還有教授和作,恕於水平及精力,不再做賞析。請大家自行體會:

和作一六 於琮

月落楓林,雲攜鶴侶。

誰人識得霜晨趣。

心冥千里憶琴樽,

蓮山亦有清平句。

失棹憑舟,歸波幾渡。

弦歌觴詠成蹊路。

九遷鳳鳥浸余芳,

物華流轉中天舉。

和作一七 桑海

泮水觀荷,魚蝦為侶。

幸得詩友談玄趣。

松山側耳覓秋聲,

學詩不求驚人句。

江海分隔,一橋飛渡。

心中溝壑無平路。

伶仃洋畔會知音,

挑燈論劍風雲舉。

和作一八 鄭珊珊

是處沙鷗,前生儔侶。

招邀共享閑中趣。

濠江詩友暢幽情,

素秋天氣臨清句。

雪浪翻飛,雲帆爭渡。

流連忘返來時路。

天高海闊不須歸,

夕陽慣唱漁歌舉。

古有蘭亭雅集,今有濠鏡之游。一首《踏莎行》,引來這麼多和作,實是雅事。蒙張師海沙教授匯聚諸教授大作,學生卧榻高眠附以妄評,又稍加編輯,以饗博雅君子。

親愛的讀者,你有沒有共襄雅事再和一首的衝動呢?可以的話,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熱烈歡迎!

卧榻先生說詩詞

ID:sccz100

詩詞品鑒 對聯雜談

讀書觀影 人生風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茶座 的精彩文章:

別笑,東坡就是個段子手

TAG:詩詞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