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陳式太極拳能不能實戰應用的前提是你是否了解它的技擊法則!

陳式太極拳能不能實戰應用的前提是你是否了解它的技擊法則!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是技擊法,所以有人說太極拳既是養生術,又是殺人術,只不過有其獨特的應敵之技法而已。太極拳技法的主要特徵之一,是自古以來兵家常說的「因敵變化示神奇」。孫子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林。」太極拳,就是追求這個「神勁。」 《投筆膚談》的作者明?何守法雲「虛實之機,其變生於敵,淵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後能狃敵而成功。」狃者,因襲、依襲也。故陳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曰「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這個「」字就用得非常妙,它也體現了「因敵變化而取勝」之意。上述,均說明了太極拳所遵循的應敵之法的特徵。

其實,傳統的陳式大極拳,不論拳架、推手、散手,都體現了它固有的武術本質。拳架、式式招招都充滿了技擊含義,它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它是太極拳功夫的入手點,又是太極拳綜合功能的落腳點。它主要鍛煉知己功夫;而推手,則是一種鍛煉知彼功夫的方法,它是鍛煉聽勁、懂勁、化勁的基本功,也是檢驗拳架各種勁力的試金石:散手(徒手搏擊),則是太極拳功夫的最高表現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又必須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鍛煉的基礎之上。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須苦練拳架、單式(拆拳)、推手,以及進行內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訓練。拳架、推手、散手是叄位一體的太極系列功夫。

當然,太極拳用於散打,有它自己的技擊特徵。太極拳創編者的戰略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強調練太極拳的人總是處於應擊者的地位。從來不主張主動去進犯他人。即所謂「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彼不動,己不動」。一旦有人與我爲敵,向我進犯,無奈我只好依其變,順其勢,借其力,化其力,以陰陽互濟的、螺旋式的、松活彈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極拳功夫對付對方的挑戰,爭取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即「因敵變化示神奇」之妙技。

(一)彼此接觸點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是因敵變化而變化,那麽首先要瞭解敵人的意圖,一句話要瞭解敵情,正如孫子兵法講的一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太極拳則特彆強調這一點。和對方一接觸,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我一隻手上有9個力點(五指、大小魚際、掌心、掌背),雙手18個力點:對方雙手一旦接觸到我身上,也有18個接觸點,這些接觸點,加上我的眼睛觀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觸,這所有的接觸點上(當然同一個時間不一定點點都接觸),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偵察兵」。鍛煉推手時,在全身放鬆的前提下,時時刻刻想到這些接觸點,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發揮這些「偵察兵」的作用,仔細聽真看清對方力量的動向和變化,以便迅速運用相應的戰術以應敵。陳照奎老師常講:「十個手指頭都得幹活,象彈鋼琴一樣,非常靈敏地幹活。」所以說,「聽勁」是太極交手的第一項基本功。

(二)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掤勁,是太極拳各種勁的共性特徵。太極拳用於交手時,它不主張硬沖、硬拼、硬抗、硬頂,也不許丟,不許逃跑,而是先用一種彈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即掤勁,來接應對方的來力。所以,人們把掤勁作爲太極功夫的接手法。這種掤勁,不只是表現在手上,而周身處處都有這種掤勁。即陳鑫公說的「無處不彈簧」。周身如同充足了氣的球體和輪胎,處處皆有彈性外掤勁。因此,捋、擠、按、采、例、肘、靠七種勁,都是掤勁的延伸,或是使用的角度不同,或使用的部位不同而已。這八種勁,相生相剋,都是因敵變化而變化無窮。例如雙人推手時,對方進攻來力偏高,我即上掤之。如果從接觸點上感到對方力弱,我即將來力向外掤之或隨勢拿之(如金剛搗碓動作一);如果來力較勐,而偏右,我即順勢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來力偏下,我即用下采法;如當我捋或采時,敵人變肘、變擠,我則按之;敵近身,我則走大捋;我捋敵,敵*我,我則轉腰走按勁。同樣,敵人若采或捋我時,我也可以走肘、走*諸法,八種方法相生相剋,反復鍛煉,以丹田內轉的離心力帶動全身,練得自己感到腳下有根,丹田氣壯,內氣鼓盪,周身皮毛向外膨脹,感到處處可以引化、處處可以爆發出松活彈抖之太極勁,才算初步「勁上身」了。所以掤勁是太極勁的基本特徵。

(三)從鍛煉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練推手時,往往是想把對方拒之門外,尤其力氣比較大的人,更是恃力而不願讓對方來力近己圈內,或急於將對方發出。這樣就很難練出太極拳之引化本領。首先,我們要在精神上樹立敢於讓對方進來的大無畏精神,敢於近身,氣魄要大,胸襟要寬,容量要闊。陳老師經常說:「來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給多少;來之歡迎,去之歡送。」「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懷要寬」。意思就是能把對方的來力放進來,當對方前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則順勢發化(其中之要,在於機勢)。即陳老師講的:「來,則順勢捋;去,則順勢發。」都是一個「順」字。做起來,確很難。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時就必須下功夫練引化。這就要求你能含胸塌腰,能松胯、屈膝後坐(而不是前跪),勢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儘力加大,不論對方是按、是擠、是掤、是肘、是*,我都敢放進來。對方兩臂無非是那麽長,不要怕,即使吃幾次虧,輸幾次,也無所謂。練習能吞能容之後,再練能吐、能放、能發就容易了。他來多少,我要多少,一點也不多要;他要多少,即給他多少,一點也不多給。盡量多練習大捋、大開大合,把身肢放長、放展,練習順勢而引,順勢而發的功能。

(四)誰先合,誰能贏

陳照奎老師講合,實際上是講拿。「拿」者「合手」也。不一定是*一隻手去拿住對方,而是從總體上控制對方、包住對方、籠住對方。或用一手、或用雙手、或用雙臂、或用雙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彎里側夾住對方、或上下配合別住對方……總之,凡是使對方處於背勢者,都屬於拿,都屬於合。他還強調一個「先」字,誰能先合,誰能贏。即要主動,首先要從精神上控制他、包圍他、藐視他,使他處於我的包圍圈之內。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雙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對方的重心線上(即搶奪「大本營」),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點動向)。然後,隨他的動向而合力發之,以破壞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如何收拾就好辦了。

所以,既要順著他,又要控制他。正如《孫子兵法》中所云:「致人而不致於人」。就是說他應敵時,千方百計讓他落入我的包圍圈之內,用引誘之法也好,用聲東擊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轉過程中也好,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時,儘快控制住他,使他不得勁,然後再順勢借他之力將他消化之。陳老師推手時,主張儘量控制對方肩部和大臂(肘關節以上),這樣便於將合力加到對方的重心線(又稱軸心線)上,便於破壞其平衡。郝月如先生也講過,推手一搭手即要「以手指敵人中心,手不能用,肩時指之,肩時不能用,意指之。」總之,意氣力,都要想法合到對方重心線上,當然,如果無預定的死規則,允許用腿,上下合力則更易奏效。如所謂「小鬼推磨」之法。當然,敵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計合住你,你就要*自己的「聽勁」本事,當他欲合未合住之時,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勁破之。決不能讓他合住我。爲此,平時練拳必須注意聚精會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開又能合。

(五)化打合一,引進合一,點線合一

太極拳往往講求引化爲先,先引化而後發放,其實這是初級功夫。高級功夫應該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與進擊同步化,統一行動,方爲妙術:第一種功法(或第一種手法)是先引後發。即待對方來勁被我引化落空之後,我再將內勁外力合而爲一(意氣力叄結合),合力發之,即所謂「引勁落空合即出」者也。例如運行一個圈中,有時半個圈引化,半個圈發勁(如六封四閉動一到動叄);第二種手法,是邊引邊進、或上引下進、左引右進等等。如懶扎衣動作叄,既是右(手)引左(手)進(擊),又是上(右手)引下(右腿)進(擊、蹬、套、插);第叄種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即一個引化動作之中也有進,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故曰「化打合一」。例如金剛搗碓之捋法,其中單勢進步捋、煺步捋,都是捋化之中有發放之勁。體現了在我主現控制下敵我力量合二爲一,致他於敗勢(背勢)。又如抱頭推山動作一,左時引化對方右手的按勁,同時,借對方之按勁,發我左拳擊敵胸部(頭部)之勁。肘引手發,手引手發,點線變化,化打皆在一隻臂上,這不正是極妙的上層功夫嗎。有時在一隻手臂的一個螺旋勁(順逆變化)之中可以發出幾個勁。如披身捶(庇身捶)中之背折*前的右臂上掤、里合肘、里勾拳叄個勁的迅速變化,又如白猿獻果一勢的反拿、上掤、下引、擊襠、切肘、沖拳等六個勁的變化都是螺旋式的非常巧妙的點線結合用法。抽出這些單勢進行鍛煉則是提高推手技巧和技擊功力的上乘方法。

(六)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是陳老師常說的一句要領,也是他常用的一種手法,在陳老師之前的拳論中還未見到這句話。這句要領,既形象,又實用。他常用的叄個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後,先合好勁,然後塌掌根,力求塌至對方腳跟(依*意念力)。同時,要沈肩、墜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於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勁,把對方之力碾出去。其實人們一想到那碾米的碌轤,壓馬路的壓路機,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滾動的一種力量。太極拳,就是靠這種下塌的力量,破壞對方的根基。所謂「貼身近戰,力摧其根」者,就是這個意思。因爲太極拳的戰略戰術,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創,而著眼於破壞其整體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鍛煉自己下盤的穩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鞏固自己的根節;另一方面,與敵人一搭手,即著眼於他的腳,不論是從上盤、中盤、下盤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勁,力達其根,力摧其根。這是應敵時破壞其平衡的著眼點、著手點,也是落腳點。

(七)依靠丹田內轉的離心力,發揮人體立體螺旋之威力

人們常常把太極勁比做漩渦、旋風、鑽頭、龍捲風,所謂發勁,即依靠這種人體立體螺旋力量,把敵人棚出去,這是對的。練太極拳就是要練成周身處處都是球,使來力感到觸處有圓;處處球切球;處處被滑掉,被棚出。同時,我的四肢,乃至我的軀體又象蛇一樣,將來力纏住,處處可以發勁。平時練拳時,即應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爲樞紐,依靠它的離心旋轉力,帶動周身,帶動四肢,所有運行非圓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鑽頭、似導彈。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勁,處處都是順逆滾動的、點線變換的螺旋體,從而在滾動中化掉來力,在纏繞中吃掉來力。使對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勁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彷彿發出的弧旋球一樣,使對方莫知所措。爲此,平時練拳時,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纏繞勁,一點也不要馬虎,絲絲入扣,纏到筋骨之內。平時練習推手,不論進煺、化發,都要鍛煉走螺旋勁,腰如門軸,雙手如「轉子門」,充分發揮腰部的離心力,使對方感到處處背勢,非輸不可。但「兵貴神速」,只*平時打拳時的慢動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練單式發勁、練快速螺旋勁,快到「迅雷不及掩耳」。當然,爲了腰活,還必須鍛煉松胯。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全球瘋搶中醫,除了中國……
太極推手三步功夫真傳,運用自如才能達到太極推手至高的境界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