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保護大型貓科動物不再被侵害,他們就快走向滅絕的邊緣!

如何保護大型貓科動物不再被侵害,他們就快走向滅絕的邊緣!

大型貓科動物,天性熱愛在無垠的大地上捕食獵物。它們美麗的皮毛和矯健的身姿一直都是人們目光追隨的焦點。但是,在現在的地球上,這些看似強大實則脆弱的生命已經處境險惡。

早在2015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令人震驚:10年前,獅的種群數量還維持在10萬頭左右,但在2015年9月已下降到約1.2萬頭,直至今日大約僅剩7000頭左右,非洲獅的種群數量正出現無法預料的急劇下滑趨勢。

事實上,全世界的大型貓科動物都處在危險邊緣,尤其是虎、獵豹、雪豹、美洲虎等已經到了滅絕邊緣。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與人類對於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環境的改變和控制有很大關係。因此,人類必須尋求更加有效的手段來保護大型貓科動物。

以下介紹近年來世界各國動物保護專家為尋求保護大型貓科動物的有效措施所採取的幾種新方法。

讓它們走近人類,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以傳播它們的基因。

就其天性來說,大型貓科動物需要在比較開闊的區域捕食獵物,比如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一隻西伯利亞虎的覓食範圍達到1000平方千米;

在納米比亞,一隻獵豹的覓食範圍更是高達1500平方千米。因此,大型貓科動物保護區必須足夠大才能維持這些動物的生存。然而,在亞洲和非洲人口迅速增長的地區, 保護區的面積往往過小。

即使在保護區內,大型貓科動物也未必能得到有效保護。1994年,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野生動物保護區內,1/3的非洲獅死於由野狗傳播的狂犬病。

保護區大多是封閉式的,這就無法避免大型貓科動物的近親繁殖,從而導致它們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變得越來越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野生生物學家弗蘭克說:「非洲獅正在步亞洲虎的後塵,幾個較小的種群分布在數個封閉式國家公園內。近親繁殖、疾病等將很快斷送掉這些大型食肉動物。」有專家預計,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處在食物鏈頂層的食肉動物將被人類從它們的家園中擠出去,最後的野生大型貓科動物將在下個世紀的中葉後期徹底消失。

現在,動物保護專家們已經開始意識到,要阻止這一災難的發生,就必須採取新的保護策略,而不僅僅是停留在保護區的保護上。為此,他們提出了新的策略,包括允許獅、虎和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生活在人類居住地中,至少是允許它們通過。

專家認為,儘管大型貓科動物有時會攻擊人,但如果人類不去打擾它們,一般情況下它們不會過分接近人類。比如,豹經常出沒於肯亞的內羅畢和坎帕拉郊區,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住在美國華盛頓和阿爾塔的美洲獅也常常將廢棄的建築物甚至小貨車的駕駛室當作自己的棲息場所。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提供的跟蹤資料表明,聖地亞哥的美洲獅經常會閑逛到離行人道路不到100米的地方,但它們總會與人類保持一定的距離。

其實,全世界大型貓科動物攻擊人的事件遠低於其他自然災害。在印度,死於虎口的人每年僅有30至40人,而每年死於蛇咬的人則高達2萬人。美洲虎、獵豹、雪豹和雲豹從未有攻擊人的記錄。在美國,過去100年里只有17人死於美洲獅的攻擊,遠低於死於雷擊者。在2017年,發生了3起美洲獅攻擊人的事件,只有1人喪命。

一些科學家指出,應把大型貓科動物從核心保護區遷出來與人類混居,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型貓科動物擁有更大的狩獵空間,才可能更廣泛地傳播它們的基因。

建立「走廊」,讓彼此分離的保護區連成一片。

1973年,在印度發起了一場「虎保護運動」,為虎專門划出九塊野生保護區。自此之後的幾十年里,人們為保護虎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於措施不當,虎仍然處於滅絕的邊緣。現在,全世界的虎加起來僅剩下5000~7000頭。

在喜馬拉雅山腳下印度與尼泊爾邊界線一帶的草地和森林中,目前大約有200隻老虎棲息。過去這一地區人口非常稀少,但自從20世紀50年代瘧疾被徹底根除後,許多農夫、伐木者開始進入這一地區。今天它已經成為南亞的米倉。在這片4.9萬平方千米的富饒土地上,居住著360萬人口,一望無際的稻田連成一大片。隨著土地的大量開墾,虎的棲息地消失了。由於虎不會穿越它們認為有危險的地區,因而它們逐漸被分成了三個彼此獨立的種群。

為此,印度政府不斷採用新的保護辦法以拯救虎的命運。印度的近鄰尼泊爾也正準備採用一種更先進的保護辦法:建立保護區連接通道,將彼此分離的保護區連成一個連續的棲息地。這種辦法被科學家稱為長遠保護,許多科學家堅信這是最可能獲得成功的一種拯救虎種群的辦法。

為了將這三個種群連接起來,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WWF)與印度政府和尼泊爾政府一起於2016年制定了一個遠景保護計劃——特萊阿克特計劃,目的是將11個保護區連成一個生態系統,為虎、象、犀牛和鹿提供棲息地,但又不會將農民和牧民遷出去。該規劃將在幾十年內完成。

世界各地從事其他貓科動物保護的科學家們也在制定相同的保護計劃,通過建立野生動物「走廊」將分散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連成一片,以便為大型貓科動物尋找獵物和配偶提供理想的場地。在過去一個世紀里,美洲虎失去了一半的棲息地,剩餘的棲息地大部分也被採伐林場和牧場分割得七零八落。對此,美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拉賓諾韋茲博士提出一個建議,建立一個3200千米長的連接帶,將彼此獨立的美洲虎種群連接在一起。這一連接鏈條將從墨西哥通過中美洲一直延伸到阿根廷北部。專家們已經確定了51個保護區,涉及到16個國家。科學家們認為,建立彼此相連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對於美洲虎的長期生存是至關重要的。

採取新的放牧方式,與它們和平共處。

一般來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牧人在遇到食肉動物時都想將其消滅,但在肯亞的穆吉蘭克牧場,人們卻在嘗試一種新的放牧方式,這就是由加利福尼亞大學野生生物學家弗蘭克發起的「萊克皮亞食肉動物保護計劃」。

穆吉蘭克牧場飼養著14000隻羊和1000頭牛,弗蘭克正在為穆吉蘭克牧場尋找一個人與大型貓科動物和平共存的新方式。為了防止獅子在夜間偷襲家畜,弗蘭克教當地牧民們如何建造更高、更結實的帶有刺籬笆的家畜圈。現在,在白天,當家畜群走出圍欄到野外吃草時,在它們的周圍都有配有步槍的人站崗,如果獅子試圖襲擊牛羊,他們就會朝天開槍,將獅子阻止在一定的距離外。這樣,農場主花在每頭獅子身上的成本費用,包括警衛費、狗、籬笆和不可避免的家畜損失,為每頭每年350美元。穆吉蘭克牧場共有10頭獅子,算起來每年需花費3500美元。但是,那裡的人與獅子和平共處的景象已經開始引起旅遊者的注意,從而為穆吉蘭克帶來了新的財源。這種雙贏的試驗結果是令人鼓舞的。

在印度北部的拉達克山區,

放牧帕什米納山羊的牧民們為了能讓羊群長出柔軟、厚密的羊毛,常常讓它們在露天過夜。但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卻使羊成了雪豹的獵物。

牧民們非常憎恨這種動物,因為雪豹鑽進羊圈後,其兇殘的殺戮本能便會暴露無遺,一個夜晚咬死20隻山羊是非常平常的事,最高記錄是一個夜晚咬死107隻羊。為了避免人們去獵殺雪豹,雪豹保護協會的傑可遜將其很大一部分工作集中在教育當地人如何在雪豹出沒的地方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家畜。辦法很簡單,而且花費也不大。他為牧人們提供絲網和柱桿,這些東西可以有效地將雪豹擋在羊圈外面。羊群白天在野外吃草時也可能會遭到雪豹的襲擊,但雪豹在白天捕食時一次只會殺死一隻,從經濟上來說牧民們遭受的損失並不大。

大型貓科動物對家畜的攻擊,是人與大型貓科動物發生衝突的最根本原因。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大型貓科動物覺得捕食家畜遠比獵取野生動物要困難,因為貓科動物都是機會主義者,如果它們能比較順利地捕捉到鹿或羚羊,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冒險離開自己的棲息地去獵捕一隻家羊的。

納米比亞有3000隻獵豹,這是非洲僅剩的最大的一個貓科動物種群。由於獵豹經常襲擊牛群,當地牧場主們常常會射殺它們。勞里·馬克是獵豹保護基金會的成員,她從國外引進了一種名叫安那托利的牧羊犬,這是一種形體非常大的狗,體重可達75千克,產於土耳其,原用於保護家畜免遭狼群襲擊。馬克對這種狗進行培訓後,把它們送給牧場主。由於這種狗的個頭遠大於獵豹,獵豹一般不會去攻擊由它們把守的牲畜圈。

此外,動物保護學家們還想出了一個更妙的保護辦法。他們捕捉那些喜歡襲擊牛群的「問題」獵豹,給它們吃一種塗抹了氯化鉀的牛肉。由於氯化鉀會引起獵豹嘔吐,從此以後它們就再也不願吃牛肉了。

進行有限制的遊獵,吸引旅遊者前來觀光,為保護區帶來收入。

雪豹也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大型貓科動物。

為了尋找雪豹的蹤跡,俄羅斯生物學家科什卡列夫於1999年徒步穿越了積著厚雪的薩利哈特埃塔什國家公園,該公園位於哈薩克以南海拔3700米的天山山脈中。在穿越途中,科什卡列夫沒有發現雪豹,卻看到了專為雪豹設置的5個陷阱。在蘇聯解體後,偷獵活動在哈薩克又猖獗起來,雪豹的種群數量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下降了80%。更不幸的是,大部分偷獵者都是公園的管理人員,他們之所以偷獵是因為他們的薪資太低,無法養活他們的家庭。

目前還沒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用來解決人的生計與大型貓科動物對棲息地要求之間的矛盾。考慮到兩者發生衝突時人總是處於優勢地位,為了避免當地人殺光那些大型貓科動物,是否可以通過開放有限制的遊獵來為當地掙得一些收入?有科學家認為,這或許反倒有助於保護大型貓科動物。

坦尚尼亞的塞勒斯保護區是非洲最大的一個保護區,建於1905年,佔地5.5萬平方千米,棲息著4000頭獅、11萬頭野牛和5萬頭大象。由於這裡覆蓋著茂密的灌木叢,人們很難進入,加上缺少像塞倫蓋蒂草原那樣的優美風景,它每年吸引來的遊客不足5000人。為了維持塞勒斯保護區的日常開支和打擊盜獵活動,保護區管理人員開展了有限制的遊獵活動。遊客只要繳納8萬美元就可獵殺一頭獅。這裡共有226頭獅被遊客作為戰利品獵殺。

這種有限度的獵獅活動,也在尚比亞、辛巴威和南非等國家開展。他們在確定獅的種群數量後,設定一個獵殺限額。對這種遊獵活動,動物保護學家曾試圖制止,但現在他們接受了某些有限的、受到嚴格控制的狩獵活動,儘管他們仍舊擔心在利益驅動下當地保護部門可能會突破限額。

不過,根據坦尚尼亞北部40年來積累的資料,如果獵人只獵殺5歲大的已經交配過的雄獅,對於整個獅群的發展不會帶來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雄獅儘管在種群繁衍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們在撫養幼崽方面卻很少有所作為,有時還起相反作用。比如雄獅一旦取得家庭首領地位,常常會殺死幼獅。5歲大或更老的雄獅可以通過其鼻子顏色與其他未成年獅區別開來,因為它們的鼻子有一半的區域是黑色的。目前,坦尚尼亞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和職業獵人正在指導顧客如何挑選年齡更大的雄獅。

更好的辦法也許是從其他渠道解決當地人的生計問題。比如針對薩利哈特埃塔什國家公園雪豹瀕臨滅絕的情況,國際雪豹聯合會為當地婦女尋找到加工手工藝品的工作。很多與公園管理員結婚的婦女,她們製做氈帽、氈包,再通過國際雪豹聯合會拿到美國去賣,以補充家庭的收入。此外,如果一年內沒有一頭雪豹被捕殺,村民們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獎金。現在,國際雪豹聯合會估計,在717平方千米的公園內有6到10頭雪豹。

控制對其他動物的獵殺,保證它們的「口糧」。

即使人類不再直接捕殺大型貓科動物,如果放任獵人獵殺大型貓科動物的捕食對象,同樣也會使大型貓科動物走向滅絕。

在伊朗乾旱的南部地區,沙漠一直延伸到扎格羅斯山腳下,在如此荒涼的地方竟然生活著一小群亞洲獵豹,數量是50~60頭。這是非洲之外的最後一群獵豹。專家發現,儘管已有獵豹死於獵殺,但導致獵豹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們喜歡吃的食物瞪羚消失了——被獵人一掃而光。獵豹被迫以烏拉爾山羊和巨角山羊為食,但這些野山羊都生活在陡峭的山坡上,獵豹卻不善於在險峻、多石的山坡上奔跑,它們必須耐心地等待野山羊下到山腳下尋找水源時才能捕食它們。這個事實意味著獵豹的食物來源非常有限,這也正是導致這群獵豹種群數量持續下降的真正原因。為了重新恢復獵豹的「口糧」,科學家促使伊朗政府加強對偷獵者的打擊力度,限制居住在這一地區的私人擁有槍支。

生活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虎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食物缺乏。

蘇聯解體後,政府對狩獵活動的控制也隨之瓦解,加上失業率上升,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村民們開始濫捕濫殺虎賴以為生的野豬和馬鹿。這非常像上世紀20年代美國的蒙大拿州,人人都有一枝槍,人人都去偷獵,偶爾也獵殺虎。為了抑制獵人和偷獵者的偷獵行為,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專門為這一地區撥款,同時還與狩獵協會共同制定了一個管理計劃,對該協會成員對野豬和馬鹿的獵殺進行控制,以保證虎有足夠的食物供應。

印度政府和尼泊爾政府曾經制定的特萊阿克特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鼓勵當地人種植樹木和濃密的高草,因為隨著森林和草地的恢復,鹿、野豬等動物的數量就會增多,虎也就有了足夠的食物。這一計劃在尼泊爾的巴哥馬拉森林獲得了成功,虎果然又回到了這個地方。野生動物種群的恢復還使當地人直接受益。他們從前來觀看虎、象和犀牛的旅遊者那裡賺了7.3萬美元。

在人類所向無敵的地球上,大型貓科動物幾乎無處容身。我們必須以不停的努力為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提供必要條件,為它們保留下一片可以徜徉的樂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地球自誕生後的謎團數不勝數,這幾種謎團是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的
它們毒性也許不是最強,但是對人類最具威脅的7種劇毒動物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