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統治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慈禧太后,卻一句滿語也不會,滑稽不?

統治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慈禧太后,卻一句滿語也不會,滑稽不?

作者:金滿樓

1902年2月,在張之洞等人的推動下,慈禧太后下令推翻三百多年來「滿漢不婚」的禁令而准許滿漢通婚,其中稱:

「舊例滿漢不通婚姻,原因入關之初,風俗語言,或多未喻,是以著為禁令。

今則風同道一,已歷二百餘年。自應俯順人情,開除此禁。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結婚,毋庸拘泥!」

此後,少數滿漢官員帶頭聯姻,如袁世凱第五子袁克權娶端方之女陶雍,慶親王奕劻與後任山東巡撫的孫寶琦結為親家,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與大學士那桐之女結婚等。

毫無疑問,這些滿漢大臣間的親事多屬政治聯姻的範疇,但在當時還是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至於一般旗人,滿漢通婚雖說是禁止的,但旗人娶漢女通常都在默許之中,只是此類婚姻極少,因為旗人本來就人口太多,他們並不願意外人再來分這二三兩銀子。

直到清朝覆亡後,旗人被徹底的推上了社會,「滿漢不婚」的藩籬才最終成為歷史。

對於輿論頗為詬病的滿人專任官缺問題,清廷也打破原有慣例,並任命了幾名漢人官員擔任八旗內官職。

如被稱為「北洋之龍」的王士珍,還有如馮國璋出任正黃旗副都統、李國傑任廣州漢軍副都統等。

另外,在柳條邊關禁放開後,山東等地的漢人掀起「闖關東」的熱潮,原為將軍管轄的東三省隨後改為省治。

當時,清廷任命的總督、巡撫也大多為漢人,如第一任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儀,黑龍江將軍程德全等。

清末新政時期,滿漢習俗上的同化有加速之勢,比如旗人中流行改漢姓,如端方的托活洛氏改成陶姓(其自稱先祖是遷徙到東北的浙江漢人,後漢姓改成滿姓,如今算是又改回來),瓜爾佳氏改為關姓,赫舍里氏改為賀姓等。

另外,在官場稱謂上,原旗人對皇上稱「奴才」(滿語為「阿哈」,在旗人看來,稱「阿哈」似乎更加顯示是自己人),漢人稱「臣」;

而在清末新政後,滿漢一律稱「臣」,旗人也不必自稱「奴才」,以示文明進步。

1907年,湖南舉人李蔚然在上書中提出廢除滿文,稱其「久為具文,無關宏旨,徒於國人耳目中,懸一滿漢分界之跡」。

李蔚然的建議是有些大膽,但其所說也是事實。

在歷經兩個多世紀後,作為征服者的滿人固然以「滿漢不婚」隔絕了血緣的融合,但時間如同潮水,滿人也不可避免的失卻了本身的文化(作為游牧民族的他們本身也沒有很高的文化)乃至語言與文字。

如《異辭錄》中說的,「茫茫禹域,真亡國滅種之利器矣。推原其故,以小量加諸巨量,譬如一杯水對一車薪之火,不特水不勝火,而火猶將勝水,其勢然也。

清自滿洲崛起,君臨天下,悉主悉臣,鑒於前代之事,滿人不求文學,惟重騎射。八旗兵分防各省,扼諸險要,畫地而居,不與居民雜處,不與漢人聯姻,備之未嘗不周。然二百年間,滿人悉歸化於漢俗,數百萬之眾,僉為變相之漢人」;

時至光緒後,「皇帝典學,尚知國語(滿文),餘則自王公大臣以下,僉不知其為何物矣。清末滿大臣帶領引見,太后前則易,皇帝前則難,以太后不通國語也。」

身為最高統治者的「國母」慈禧太后尚不通滿語,旗下其他兵民就更不足論了。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中保存的滿人官員奏摺中,可以看出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清初時的奏摺只寫滿文,中期滿漢文並用,到清末就不再有滿文而只用漢文了。

即使遠離漢人區的黑龍江呼蘭,他們所保存的檔案也反映了同樣的規律,在清末時,呼蘭只有1%的旗人認識滿文,而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會講滿語。

事實上,清末旗人官員唯一需要使用滿語的場合,只是在給皇帝奏摺的最後須加上一句滿文的「祝皇上萬歲」。

至於各級衙門裡,早已是全部使用漢語,有的旗人宗譜也已改用漢文書寫。就連旗人中獨有的薩滿(即薩滿教巫師,跳神之人),她們也只能用漢文音來頌唱滿文巫語。

僅有的例外,是偏遠地區的駐防部隊,如新疆的錫伯族八旗,他們一直使用滿文(至今)。而之所以如此,主要也是因為地處偏僻而沒有漢人所致罷了!

不過,這倒也好,因為現在滿語已經幾乎絕跡,而故宮有大量的老滿文文檔需要有人去整理,如果都不會滿語,咋行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臨去世前,恭親王奕訢還不忘踹翁同龢一腳:此人萬不可用!
民國上海灘房價持續飆漲,但戰爭爆發後,一切全部歸零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