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連中孔明兩計,蜀國得以延續35年,司馬懿是甘願中計嗎?

司馬懿連中孔明兩計,蜀國得以延續35年,司馬懿是甘願中計嗎?

提起《三國演義》不難讓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空城計」以及後來的「死諸葛嚇退活仲達」。在《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和司馬懿像一對冤家,在戰場上有過兩次相遇,可以說這兩次相遇都關乎到蜀國的生死存亡。但結局只有一種諸葛孔明技高一籌司馬仲達被迫退兵,蜀國得以延續35年。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是因為真的害怕中了諸葛孔明的計謀嗎?還是司馬懿有自己的盤算?

先來說說「空城計」,說到「空城計」那麼就不得不提馬謖這個人。諸葛亮在完成一切的北伐準備之後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於公元228年春開始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先是在斜谷設了疑兵,自己親自率領大軍攻打祁山。另外派了馬謖去守街亭。即使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沒有想到,馬謖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而已,並不是什麼統領三軍的大將之才。小囧覺的這是諸葛孔明光輝的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有人說諸葛亮一生錯用了兩人,一個是派了馬謖去守街亭,一個是派了關羽去守華容道。派關羽守華容道其實有可能是諸葛亮有意為之,小囧上篇有提到)。

曹魏大將大破馬謖,輕取街亭。諸葛亮被迫退守西城,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來。此時的孔明已經無兵可用,為了掩護百姓撤回蜀地,大開城門,自己攜帶書童巍巍立於城頭之上,命少許老弱殘兵伴成老翁在城下故作掃地。如果按照演義故事裡所描述的是司馬懿生性多疑,諸葛孔明一生處事謹慎,諸葛孔明正是吃透了司馬懿多疑的弱點,才巧施了「空城計」。而司馬懿中了計,諸葛亮大開城門,司馬仲達恐遭埋伏才退兵十萬。

另外演義里還說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有懷疑西城可能只是一座空城。大家想想連司馬昭都想到了,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怎麼可能想不到。要知道其實論計謀司馬懿和諸葛孔明應試是旗鼓相當不分伯仲。唯一不同的是諸葛孔明一心為公,而司馬懿城府更深。如果司馬懿只是因為怕進城中了埋伏,有兩種做法:1、圍而不攻,耗盡敵方的糧草軍心;2、派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古代底層平民的命根本不值錢,一般都是上層階級的攻伐籌碼。)所有小囧覺得:司馬懿不是中了空城計而是他自己裝傻充愣主動退兵。

接著我們來說說司馬懿中了另外一計。第一次北伐失利後,諸葛亮捲土重來,進行了三次北伐,但都無功而返。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決定進行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兵攻打五丈原,沒能成功搶佔北原,而陷入了和曹魏的持久戰中。屋漏偏逢連夜雨,軍師主帥諸葛亮因病故去。諸葛亮在臨死前定下一計,囑咐帳內大將在他死後不能發喪,還得繼續按日常一樣操練兵馬,另外必須組織一次聲勢浩大的進攻,然後有序得退回蜀地。

按照演義里說的是諸葛亮又一次抓住了司馬懿多疑的弱點。其實司馬懿有懷疑諸葛亮是否病逝。如果有懷疑完全可以派斥候去打探消息。按照司馬懿的才幹和謀略即使不如諸葛孔明。那麼在諸葛亮已然離世的前提下,打探個消息應該不難。那麼司馬懿為什麼不全力追擊,恐怕是另有城府。

小囧認為:孔明兩次智退司馬懿,讓蜀國延續了35年,司馬懿不是因為害怕中了埋伏,而是為了給自己騰出更多的生存空間以保全司馬家的兵權。如果過早的滅掉蜀國打破一種相對穩定的局勢,只會把自己置於險地,因為此時的司馬家還不足以權傾朝野撼動王權。不是有句話叫功高蓋主,"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囧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巴比倫空中花園真的存在嗎?有人說不在巴比倫,歷史學家給出答案

TAG:小囧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