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宰相詩人很有禪意的一首詩,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

宰相詩人很有禪意的一首詩,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

初冬的季節,寒風冷雨時常讓人凍得瑟瑟發抖,這時候如果坐在午後的暖陽下,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好書,任氤氳裊裊,墨香濃濃,該是多麼愜意啊。若偶爾還能聽見遠處鐘鼓掠空的聲音,更會覺得內心無比的寧靜。唐代有一位宰相詩人,就寫過一首關於鐘聲的禪詩,從中可以感到一種恬淡的氣氛。

山夜聞鍾

唐代 張說

夜卧聞夜鍾,夜靜山更響。

霜風吹寒月,窈窕虛中上。

前聲既春容,後聲復晃蕩。

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

信知本際空,徒掛生滅想。

張說(yuè),初唐詩人,字道濟,洛陽人,曾於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共四代皇帝麾下任文職,為四朝名相,被封為燕國公。他擅長文辭,尤專律絕,是轉變初唐文風的關鍵人物,執掌文壇三十年,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為「燕許大手筆」。

這首詩以禪院鐘聲為題材,闡述作者對禪理的認識。鐘聲是禪詩中取材較多的意境,它給人以空靈悠遠的禪意,將人帶入渺遠的夢幻世界。唐代很多詩人都寫過這類題材的詩,如王維的「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劉長卿的「香隨青靄散,鍾過白雲來」,等等。

唐朝從皇室宗族到普通百姓都崇尚佛教,張說作為宰相也不例外。他平時公務繁多,壓力較大,閑暇時與僧侶們聊天,聽聽他們講解禪理,不僅覺得很有收穫,而且心情很放鬆。這首詩可謂傳神之作,飽蘊禪理,也是詩人的內心感悟。

一個寒蟾清輝、霜風凄冷的夜晚,一切都那麼靜謐。詩人忙完一天的公務,很晚才回到家中,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還沒感到疲乏,現在放鬆下來,頓時感到渾身無力。睡覺吧,為時尚早;想看書吧,又感到注意力不集中。

忽然一陣清脆的浩鍾,劃破了夜的寧靜,也撞開了詩人想像的柵欄。來自虛空中的裊裊宏音,聽起來好像就在眼前,四處尋找卻沒有蹤跡,前聲才過,後音又至。鐘聲在廣漠的空間縱橫滌盪,爽心動容,令人心茅塞頓開。詩人不禁讚歎,原來空靈的世界這般宏偉,我又何必執著於生滅之妄念呢?

詩人本想獲得一種清靜閑適的感受,夜卧小歇,卻心神不定。雖然環境清寒虛潔,然而牽掛太多,越是想進入夢鄉,卻越是無法入睡。此時鐘聲浩蕩,恍若自天際而來,起初給人以窒息之感,慢慢地詩人習慣了這種空靈的感覺,覺得聽不到鐘聲,反而更加不安。

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禪機。一草一木都是禪,何況來自寺院的鐘聲,不僅包含了禪意,更是打開了詩人的想像空間,讓他激發聯想。「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禪意在於個人的感受,而不是刻意地追求。「信知本際空,徒掛生滅想」,相信它的存在,就會給自己一份寧靜的氛圍,從而感受到一種淡泊和安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大唐宰相一首詩禪理深厚,澄江明月內,應是色成空
劉禹錫這首詩哲理深刻,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情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