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年齡差距

歷史上劉邦攻破咸陽,秦王子嬰出降。後世多認為子嬰是公子扶蘇的兒子。不管如何,劉邦幹掉的是秦始皇的孫子輩人物。再加上秦始皇本身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和劉邦完完全全不是一代人啊。

可歷史記載,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而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兩人差了三歲而已。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名叫去死

每次都有人說,漢朝名將霍去病怎麼起這麼個名字。其實去病算什麼,秦朝還有人叫去死的。古時候有風俗給孩子們取賤名好養活,但去病、去死甚至算不上賤名。去是遠離的意思。也就是遠離病死,這是很美好的願望啊。

刀俎魚肉

在秦朝如果要吃肉,通常是用鼎將肉煮熟(烹),然後用刀子(匕首)把肉扎到自己面前,在砧板(俎)上。再用匕首像吃西餐一樣切開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說的就是這種方式。有點誤會的是,這不是在做飯的時候,而是在吃飯的時候。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公用攪屎棍

說完了吃我們來說說「拉」。古時候沒有紙,上完廁所怎麼擦呢?把竹片或木棍做成長二十幾公分,寬不足一公分的小棍兒(有點像冰棒的棍兒),先削好再打磨,把毛刺弄乾凈後,就叫做「廁籌」了。廁籌又叫廁簡,還有個更大眾的名字——「攪屎棍」。所以古人是用刮的,不是用擦的。

這種廁籌在古代一直使用到唐宋時期,中日都用。甚至有消息說上世紀初中日的一些偏遠地區仍在使用。問題在於這種東西不是一次性的,而且大家都能用……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亂扔垃圾

都說商鞅是個「酷吏」,為秦國制定的律法屬於「嚴刑峻法」。為什麼呢,通常都會拿出一條作為依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商君之法,刑棄灰於道者。」什麼意思,就是你在道路上亂扔垃圾要被施刑。什麼刑呢?黥刑。就是臉上刺字。

扔垃圾臉上刺字?這要放現在,滿街都是大花臉了。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誣告反坐

現在誰敢在街上扶老人?被反咬一口後,後半輩子算交待了。在秦朝不一樣,因為在秦朝律法規定誣告者反坐。反坐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你告人什麼?查實是訛詐後,按照你當時的要求賠給人家,也就是訛人十萬,就賠人十萬。

所以在秦朝你要想訛詐是要有本錢的,沒錢要命。不像現在,只要你夠歲數了,先訛上一個再說,查清楚了算你的,查不清我就合適了。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老身份證

我們現在出門,絕不能忘帶身份證。乘車船、飛機,住宿酒店等沒它可不行。事實上在秦朝也差不多。

明人的《周朝秘史》中說,商鞅逃到函谷關,假裝路過的商賈投宿,結果店家問他要「照身帖」,商鞅拿不出來,店家說:我們國家商君制定的法律,沒有照身帖是不能留宿的,否則我們要和你一起被砍頭。這就是所謂「作繭自縛」的故事。而其中的照身帖就是秦時的身份證。所以秦朝和現在一樣,如果沒有證明自己身份的「小竹片」,你將寸步難行。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見義勇為

前些天公交車上乘客擊打駕駛員,導致車毀人亡。人們扼腕之餘,不禁想,當時車內的其他乘客為什麼不跳出來制止?見義勇為這個優良傳統,在今天已經變成可遇不可求的高貴品質了。

在秦朝這可不行,因為法律規定你必須勇為。「有賊殺傷人沖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當貲二甲。」意思是,有人在路上傷人,百步以內的路人不救援,罰兩套鎧甲。兩套鎧甲對於當時的秦國人家來說,是極高的一筆負擔,窮一點的人家恐怕要傾家蕩產了。

秦朝的九個冷知識,大風降溫,爆冷

徭役失期

1975年出土的雲夢秦簡中明確寫著:徭役遲到三五天,訓斥;遲到十天,罰一副盾牌;超過十天,罰一副鎧甲。如果大雨無法動工,則免除本次徭役。這和我們中學學的「失期,法皆斬」,就有了很大的出入。而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就更出問題了,沒大事造什麼反呢?

也許在秦初無大事,到後期變成「法皆斬」;也許是「素有大志」的陳勝利用大家不熟悉法律編的借口;也許被罰「一盾或一甲」跟殺了他們也沒區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