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凍土發現兩具洞獅幼崽,巔峰長達3.8米,史前時期跟人類競爭過

凍土發現兩具洞獅幼崽,巔峰長達3.8米,史前時期跟人類競爭過

曾經地球的環境 ,非常適合大型動物生存,但地球是會「翻臉」的,氣候和地質的變遷,導致過大型動物的滅絕,有一種恐龍滅絕說,說的是地球引力增大,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其實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引力增大對大型動物是致命的,心臟血管會壓迫爆裂,長時間下來,最後的小型恐龍就進化成了現在的小雞了,還有就是自然的淘汰,大型動物的食物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範圍滅絕,今天要介紹的「洞獅」就是一種史前巨型貓科動物,他滅絕的原因一來因為食物,二來是沒有競爭過人類!

在40萬年前,洞獅開始從非洲遷移到歐亞大陸中北部地區,它們曾經是頂級的獵食動物,是獅子的另一個分支,它有多大呢?成年的男洞獅可達3.8米,接近4米的長度,比大象的長度還要長,只不多沒有大象那麼壯,那麼高,比今天的獅子高大一倍以上,據科學家的猜測,洞獅組團獵殺過猛獁象!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凍土帶,很多史前動物的屍體都保存得十分完好,科研探險隊就曾在這裡發現過2隻洞獅幼崽,保存得相當完好,能夠清晰的看見其毛髮,而且DNA的基因組成也完好保存了下來,只是沒有活細胞可供克隆,但是俄羅斯科學家已經將其冰封,等待以後克隆技術的進步,就能完美的再現這一幾十萬年前的頂級獵食者。

據考古記載中,3-40萬年前的歐洲,大量存在著這種洞獅,那時候的人類已經到了直立人時期,會使用工具!在一個洞穴裡面發現了洞獅的來歷,他們的骨頭有石器敲打過的痕迹,意思是當時海德堡人的戰利品,洞獅跟距離今天40萬年的人類戰鬥過,只是洞獅明顯被人類當成食物,在進化戰爭中敗給了人類,另一個洞獅滅絕的原因,是因為食物來源的野馬少了很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談科學 的精彩文章:

巴拿馬的猴子不一般,已經走向石器時代,達爾文進化論的鐵證?
從科學的角度,靈魂是存在的,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

TAG:簡談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