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決定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的,竟然不是天分,而是…… | 伴讀

決定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的,竟然不是天分,而是…… | 伴讀







 


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 兒童心理課堂(ID:guanaibaby)


作者 | 筱泓


主播 | 張海兵


後期剪輯 | 宋詩珩


欄目主持 | 杜潤楠



01

 



前年,小魚兒學跆拳道,教練不僅教他跆拳道,還教雙截棍。小魚兒天天拿著雙截棍「呼呼哈哈」地舞來舞去。


 


小區里同齡的毛毛看見了,羨慕得不行,就讓媽媽也幫他報名學跆拳道。隨後,和小魚兒一起去上課。


 

可過了幾個星期,毛毛就不去了。小魚兒說:「毛毛在上課時,動作不規範,被教練批評了幾句,他就掉眼淚,說不學了。然後第二天他媽媽就來培訓中心向教練要求退錢。」




過後,毛毛媽媽對我說:「毛毛學雙截棍的時候,總是會打到自己,學了幾星期,都是那些動作,教練還老批評毛毛,他一回家就哭,我乾脆就不讓他學了。」


 


待毛毛媽走後,小魚兒說:「其實教練給我們的雙截棍是有包海綿的,打在身上一點都不疼,我們都被教練批評過,都不像毛毛那樣愛哭鼻子。」

 


今年暑假,小魚兒已經考到跆拳道紅帶,毛毛每次看到小魚兒穿著神氣的道服去上課,就眼巴巴地看著他,眼中透出羨慕的光。




這幾年,毛毛也報過繪畫班、書法班......但每次一被老師多批評幾句,他就放棄。


 

看著越來越胖的毛毛,他媽媽開始發愁了,對我訴苦:天天宅在家,光知道吃和玩,學習也不好,懶得要命,讓他幫忙買個東西都畏縮不去。




一旦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這是每個孩子在面對這個世界時最初的反應。

此時,家人的鼓勵、幫助、引導,對處在困惑迷茫中的孩子宛如黑夜中的啟明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挫折商,又稱「逆商」,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挫折承受能力與反逆境的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能夠取得的成就,在智商和情商類似的情況下,「逆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較高的挫折商,可以使資質平庸的人也能走的更遠;而較低的挫折商,也可以使天資聰慧的人一蹶不振、泯然眾人。




03


首先,父母要給予孩子正確的挫折認識。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老人,在孩子稍有磕碰時,就拍打地板、牆壁、桌椅等,說:「都怪它,磕到我們寶寶了!」


 


我們還應當避免強調孩子的天賦,不要把孩子的成就歸功於那些「聰明」、「漂亮」、「藝術天賦」等因素,因為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


 


如果我們給孩子錯誤的認識,那麼他們在面對挫折時,會把失敗歸於他人、天賦不足等外在原因,極為容易自暴自棄。


 


而如果孩子能夠把失敗歸因於自己採取的方法不對,或者努力的程度不足,那麼孩子會有進一步成長與改進的動力。


 


用「同理心」與他們共同面對挫折。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難和挫折,他所面臨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對孩子卻是莫大的打擊,學慣用同理心和孩子一起面對。




例如當孩子養了許久的寵物突然丟失或死亡,對他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我們要和他一起悲傷,同時告訴孩子生命的規律,幫他從悲傷中走出來,不要忽視,更不要嘲笑,讓他們遭受更多的打擊。




很多時候,父母家人的陪伴,共同面對,能讓他們產生更多更大的勇氣來面對挫折。


 


學會等待與付出,不輕易滿足要求。




從小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學會「等待與付出」:

例如:想吃到飯,就要學會等待煮飯的過程;想吃糖,告訴他需要自己耐心剝開才能吃到糖......




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任何東西,都需要一個過程。


 


實驗說明,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不要太順從孩子。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要想教育好孩子,規矩必不可少。

每個孩子面對這個世界時,人性本能是以自我為中心、貪圖享受的。




可是我們不能任由孩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而是要讓孩子積極遵守家中的規則,鼓勵孩子講出每天的感受,對於積極的情感給以讚揚,對於消極的東西給以疏導。




獎罰分明,將促使孩子更加積極向上。


 


迎接生命中的風雨,是生存於世的自然規則。




身為父母,不僅要教會他如何行走於世,更要讓他知道,如果突遭風雨、深陷泥濘,要如何爬起,再次出發。




逆商,是幫助孩子扼住苦難的最有利武器;父母的引領,將讓孩子更有力量面對挫折。




唯有經歷過風雨的人,才能抗擊風雨。


 


轉載自公眾號:兒童心理課堂(ID:guanaibaby),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體會閱讀,學會看見,為了媽媽,為了孩子,溫暖陪伴,一起成長。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9首哲理小詩,幫你橫掃「假期綜合症」!| 禮樂詩書
還記得做教師的初心嗎?這個教師節,跟隨我們重溫青蔥歲月 | 直播預告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