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平復帖

晉 · 陸機

23.8cm x 20.5cm 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微居得病,慮不衍計,計已為蒼。年既至男事復失,甚憂之。屈子楊往得來主,吾雲能惠。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祭觀,自軀體之蓋如思。識黟之邁,甚執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屬」字筆法解構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⑴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向行進;⑵ 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右向行進提筆;⑶ 另起筆右轉下行,再折筆右上轉隨勢出鋒,完成「屬」字。

《平復帖》用禿筆渴墨寫在麻紙之上,墨色微綠。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

細節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此帖書寫於西晉,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

02/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喪亂帖

東晉 · 王羲之

26.2cm 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

釋文: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首」字筆法解構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⑴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⑵ 提筆鋒不離紙,隨後觸紙右轉筆開鋒,向左下方行進,自然提筆;⑶ 緊接著空中轉向,側筆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⑷ 隨後斷然折筆,右轉左下行進,鋒不離紙;⑸ 折筆向上,右轉向下,提筆離紙;⑹ 再順勢入紙,轉筆、折筆、轉筆,提筆離紙;⑺ 再入紙按筆,戛然而止,完成「首」字。

細節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喪亂帖》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洒之致。用筆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完全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餘,成為十分純粹的行草體。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

03/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祭侄文稿

唐 · 顏真卿

28.2cm x 72.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傾」字筆法解構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⑴ 自右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下行進,提筆另起下行;⑵ 再轉折筆向右上提起出鋒;⑶ 空中貫通,動作不斷,快速入紙,右行轉筆,離紙、入紙下行,再折筆右上快速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⑷ 再折筆連續兩個右轉,左下行筆,再折筆、轉筆出鋒,完成「傾」字。

《祭侄稿》其線的質性遒勁而舒和,與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無間,此尤為難能可貴。在書法技巧中這是最難的技巧。在中國書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為遒勁,且和潤。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風」,也唯此作品能當之。

細節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不光是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此帖更是由真摯感情澆灌出來的傑作,是心靈的奏鳴曲,是哀極憤極的心聲,是作者血和淚凝聚成的不朽巨制。

04/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寒食帖

北宋 · 蘇軾

34cm x 119.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寒食帖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食」字筆法解構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⑴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右下行進;⑵ 再提筆引帶右轉,再折筆、折筆,轉筆,捻筆輕提;⑶ 再入紙下行,折筆右上,再轉筆提起,完成。

《黃州寒食詩帖》是宋代著名書法家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誣「謗訕朝廷」罪名貶謫到黃州時所書的五言詩作,是蘇軾書法的代表作,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宋人尚意」的時代特色。

魯直跋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全帖雖字字間斷,但在筆意上字字相連,氣勢貫穿,渾然一體;同時真行相間,大小錯落,疏密有致,不拘形跡,顯得疏朗多姿,自然豪逸,汪洋恣肆。極見意境和性情。

05/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珊瑚帖

宋 · 米芾

26.6cm x 47.1cm 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收張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題。閻二物,樂老處元直取得。又收景溫問禮圖,亦六朝畫。珊瑚一枝(畫珊瑚筆架一座,旁書「金坐」二字)。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當日蒙恩預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

「取」字筆法解構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⑴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右下行進;⑵ 再提筆引帶右轉,再折筆、折筆,轉筆,捻筆輕提;⑶ 再入紙下行,折筆右上;⑷ 再轉筆提起,完成。

《珊瑚帖》是宋代書法家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跡。被認為是米氏的"墨皇",字態尤奇異超邁,隨筆而書,神韻自然,且用筆豐肥豪健,寬綽疏朗。

細節圖


名帖中古人的筆法


元代虞集評言:"神氣飛揚,筋骨雄毅,而晉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遠稱其:「當為米書中銘心絕品,天下第一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弘一法師原來這樣臨帖
「十屆國展」獲獎書法作品精選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