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空襲給日本民眾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李梅又結合空襲實施心理戰,通過空投傳單事先告知日本平民將要轟炸的地點和時間,這就更加劇了平民的驚恐。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核攻擊,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8月10日,日本請瑞典和瑞士向中、美、英、蘇四國轉達願意投降的決定;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投降。如果美國不投這兩顆原子彈,日本會不會這麼快投降呢?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

日本還能撐多久?

先來看看1945年8月初日本的情況。從1945年2月開始,美國對日本本土實施兩項大行動:第一是戰略轟炸。特別是3月起,美軍轟炸機部隊司令官李梅少將下令在空襲中大規模使用燃燒彈。從3月到7月底,美軍共出動各種型號飛機33041架次,其中B-29轟炸機1.5萬架次,投彈16萬噸,僅7月投彈就超過4.2萬噸,在接下來的8月美軍計劃的投彈量超過10萬噸。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

半年時間裡,有98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主要城市的城區被毀面積均在50%以上,在空襲中死亡約23萬人,傷47.6萬人,失蹤2.4萬人,有244萬幢建築物被毀,800萬人無家可歸。僅僅3月9日夜間,美軍一個晚上的空襲就造成東京10萬人的傷亡,甚至超過了廣島原子彈轟炸的傷亡人數。

大空襲給日本民眾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李梅又結合空襲實施心理戰,通過空投傳單事先告知日本平民將要轟炸的地點和時間,這就更加劇了平民的驚恐,共有850萬城市居民逃往鄉村,軍工企業工人的缺勤率7月已達50%,工廠廠區在空襲中也遭到嚴重破壞。以飛機生產為例,航空工業廠區被毀60%,直接造成飛機發動機產量下降75%,飛機機身產量下降60%,電子設備產量下降70%,飛機月產量從1944年的平均2340架下降到1945年7月的200架,降幅高達91%。

1945年3月日本石油儲備為40萬噸,至8月初,石油儲備在轟炸中被焚毀近6萬噸,同時煉油能力因空襲的破壞而下降83%。根據日本政府官員的回憶,美軍的大空襲使「工業生產嚴重受損」。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也曾表示,就是東京大轟炸之後日本高層開始考慮停戰。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轟炸之後滿地彈坑的日本城市

第二項行動是代號「飢餓戰役」的佈雷封鎖。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橡膠、棉花和羊毛需求的100%,石油需求的92%,鐵砂的87%,煤炭的24%(其中焦炭佔90%),糧食的20%都依賴從國外進口。因此美軍採用攻勢佈雷封鎖日本港口,切斷日本的海上運輸。

從3月27日至8月15日,美軍出動B-29轟炸機1528架次,布雷12053枚,共炸沉炸傷包括「海鷹」號航母等65艘軍艦在內的670餘艘船隻,其中炸沉和重創至無法修復的達431艘,總噸位140餘萬噸,相當於布雷行動開始時日本船舶總噸位的75%。

美軍此次布雷效果非常顯著,下關海峽運輸量1945年8月比1945年3月下降98%,幾乎完全中斷,瀨戶內海也只能通行機帆船之類的小型船隻。在這四個半月中日本進口物資總量下降90%,維持戰爭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供應幾乎完全中斷;軍工企業由於原料斷絕,紛紛停產或關閉;日軍大批飛機、艦艇由於燃料極度缺乏而被迫停飛、停航,直接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

所以到1945年8月,經過近半年的戰略轟炸和水雷封鎖,日本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重創,維持戰爭的國家機器已經基本崩潰,此時幾乎是全靠武士道精神在支撐,但是槍里沒有子彈,飛機沒有燃料,肚子里沒有吃的,光靠武士道精神還能支持多久?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東京街頭排隊領取配給食品的日本百姓

正如美國戰略轟炸評估委員會在戰後報告中說:「根據戰後對當時局勢和日本國民經濟狀況的完整調查,在1945年12月31日前,甚至是在11月1日登陸日本本土的『奧林匹克』登陸行動計劃發動前,日本一定會選擇無條件投降,即使沒有投下原子彈,或者蘇軍沒有出兵東北。因為日本已經無法支撐下去了。」

也就是說,即使不投原子彈,甚至不需要在日本本土登陸,就這樣進行轟炸和佈雷封鎖,日本最多也只能再堅持三個月時間。

為什麼要投原子彈

既然不投原子彈,日本也堅持不了多久,那麼美國為什麼還要投原子彈?因為美國等不及了!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美國為了讓蘇聯對日作戰,同意了蘇聯開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包括外蒙古獨立的現狀予以維持、恢復在1904年日俄戰爭前俄國的權益(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來共同經營、蘇聯在東北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這些條件之優厚,使不少人認為這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由於重病在身才做出的昏聵決定。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雅爾塔會議上的美英蘇三國首腦

要知道1945年2月是美國在太平洋反攻階段最艱難的時期,以血腥殘酷聞名的硫黃島戰役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美國很清楚,隨著戰線越來越向日本本土推進,日本的抵抗也必然會越來越頑強。為了讓蘇聯也參加對日作戰,就必然要付出代價,何況換取蘇聯出兵的那些條件,損害的都是中國的利益,又不是美國的利益,用中國的利益來換取蘇聯出兵,減少美國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但是到了1945年8月,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短短半年時間,戰爭的發展如此之快,連美國自己都沒想到,眼看日本就要撐不下去了,蘇聯出不出兵都已經無關大局了。雅爾塔會議上,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就出兵對日作戰,德國是在5月9日投降,那就是說蘇聯將在8月9日前後出兵。所以美國迫切希望日本在蘇聯出兵前就投降,這樣就可以讓蘇聯提出的優厚條件不能兌現。但是一向頑固的日本人不見棺材不落淚,那就只能讓原子彈上場了。

不過美國的這個如意算盤最終還是沒能實現,8月6日、9日對日本接連投下兩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東北。此時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早已沒有當年那支號稱「皇軍之花」的風光了,1941年8月關東軍最高峰的時候有31個師團,總兵力85萬人。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關東軍就不斷抽調部隊到太平洋戰場,到1945年上半年,有多達20個師團的部隊被調走,關東軍實際上已經成了空架子,在日軍中被稱為「稻草人」部隊。儘管日軍在1945年3月徵召25萬在東北的日本僑民入伍,新組建了8個師團,再加上從關內調來的4個師團,共有24個師團又9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及邊境守備隊,總兵力還有57萬人,但是裝備奇缺,連人手一支三八大蓋都做不到,兵員素質更是沒法和久經訓練的老兵比,整體戰鬥力非常低下。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蘇軍出兵中國東北,關東軍不堪一擊

而日本直到蘇聯出兵後的8月10日才通過瑞典和瑞士向同盟國表示願意投降,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美國想通過原子彈迫使日本儘早投降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

原子彈的威力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製原子彈的國家,投入了2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300億美元的購買力,如果以黃金價格來比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580億美元)的研製經費,但是原子彈威力到底有多大,如果不進行一次實戰檢驗,世人是不會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原子彈的威力,那自然也起不到威懾的作用。基於這種考慮,美國最終決定投放原子彈,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給美國納稅人的一個交代,讓他們看見花這麼多錢搞出的武器,還是值得的。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投向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

從1945年3月開始的戰略轟炸中,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早已經是一片瓦礫廢墟,投下原子彈顯示不出威力。同時美國還要考慮到核攻擊目標城市的規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市區的範圍在直徑5千米最合適,這樣的城市規模才能最大程度顯示出原子彈的威力。因此被美國列入第一批原子彈襲擊的四個城市是:廣島、小倉、長崎、新潟,其中廣島和小倉兩個城市為首選目標,長崎和新潟兩個城市為備選目標。這四個城市的共同點就是都在此前的戰略轟炸中,基本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城市比較完整,而且城市規模都在直徑5千米左右,正是用來檢驗原子彈威力的理想城市。

特別要說的是廣島。它是日軍指揮中樞之一,甲午戰爭時期就是日本大本營所在地,二戰後期是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總軍是日本陸軍在二戰中編製級別最大的單位,而當時日本本土總共只有兩個總軍,第一總軍司令部在東京),同時也是日本陸軍最大的集結地和中轉樞紐,設有規模巨大的軍需品、軍火倉庫、碼頭設施。此外廣島市區的東部還有鐵路中轉樞紐和軍火製造、船舶維修等軍事工業企業。將廣島列為第一目標還有一個原因是廣島沒有關押大批盟軍戰俘,也沒有大量的外籍人士。在廣島關押的盟軍戰俘總共只有23人,主要是在空襲中美軍被擊落飛機的機組人員,他們中有10人死於原子彈轟炸。

當天廣島有34萬多人(其中有4.3萬名軍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在瞬間死亡;全市7.6萬幢建築物全被毀壞的有4.8萬幢,嚴重毀壞的有2.2萬幢。到1945年底,廣島核爆造成的死亡人數為14萬人。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遭到原子彈襲擊後的廣島一片廢墟

綜上,美國向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一是為了促使日本儘快投降,二是出於戰後全球政治格局和話語權的考慮。果然正如美國所希望的那樣,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威力令人震撼,美國憑藉原子彈的核壟斷,穩穩地座上了戰後世界新霸主的寶座。

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密謀如何對日本進行打擊,在當時美國已經有了造「原子彈」的能力,擁有了「原子彈」,1945年7月26為了督促日本依照《波茨坦公告》儘快投降,此時日本對此不聞不問,於是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了第一顆原子彈,造成了日本大量平民人員死亡,可以說在當時轟動不小。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日本首相和大臣,連夜緊急召開會議,討論美國會不會在投第二顆「原子彈」,連續三天他們都沒有討論出來結果,一直在搖擺不定,主張海外擴張的一些大臣認為美國離我們太遠,對我們構不成太大的威脅,我們要靜觀其變!這才是不投降的原因,而此時的美國,已經等得忍無可忍。與8月9號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一連等了六天之久日本還沒有投降,美國準備對此投下第三顆的時候日本突然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使美軍措手不及!日本宣布投降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日本的投降不是美國投原子彈的原因。日本知道原子彈,因為和德國的關係,日本也再搞原子彈方面的研究,也知道美國再搞原子彈,美國投下原子彈日本知道,因為日本也在搞原子彈知道其中的過程,自然知道美國也就弄出幾顆而已,一個地方投一顆原子彈的話,也只能破壞幾個地方而已,當時日本上層最關心蘇聯是否參戰,只要蘇聯不參戰,美國扔完幾顆原子彈後還得登陸日本本土、只要登陸就會有具大的傷亡,美國上層也估算了登陸日本本土得有25萬傷亡人員,所以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後,日本決策層決定不理睬。

72年前,如果美國沒投原子彈,日本還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同時一些學者認為日本投降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而是蘇聯入侵的威脅。日本戰爭內閣的主要和唯一宗旨就是維護天皇的權威,他們效忠天皇,認為天皇神聖不可侵犯。而蘇聯在幾十年前暗殺了他們的皇室成員,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日本擔心蘇聯入侵後將會推翻天皇和皇室家族。因此,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們決定向美國投降,並且希望投降後可以通過和美國談判,繼續保持天皇的國家元首地位。

當初世界上還沒有國家成功製造原子彈,美國此舉也能唬一唬蘇聯,二戰結束後,雙方都需要時間恢復自身的精力,而美國留下的鎮壓。也能夠防止蘇聯的趁機攻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