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期選舉成績單,特朗普「及格」了嗎?

中期選舉成績單,特朗普「及格」了嗎?

美國中期選舉的「颶風」終於沒有「跑偏」。正如選前大多數分析機構所料,共和黨如願守住參議院的多數席位;民主黨人時隔8年再次奪回眾議院控制權。「這是一個分裂的決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評價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民主黨打破了共和黨對權力的壟斷,迎來更年輕、更女性化、更具種族多樣性的政治一代;但是,共和黨也在參議院顯示出自己的潛力。

「局部否定」

「這個結果很正常,符合民意回擺的長期規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執政黨在上台後的首次中期選舉中通常都會遭遇政治損失。

2016年大選後,白宮、眾院和參院都由共和黨把控,總統特朗普氣勢洶洶。選前美國輿論熱議,民主黨能否掀起一股強勁的「藍色浪潮」。特朗普的顧問們則自信滿滿:他們不可能遭遇前總統奧巴馬在首次中期選舉中的那種「羞辱」——2010年民主黨失去了63個眾議院席位。如今看來,他們只「猜」對了一半。

CNN認為,在特朗普令人震驚地擊敗希拉里兩年後,民主黨人再次可以有夢想。他們在郊區地區表現強勁,贏得了眾議院的控制權,也將改變華盛頓的政治面貌。政治評論員范·瓊斯指出,「我們開始迎來一個新的民主黨,更年輕、皮膚更棕色、更冷靜、更多女性、更多退伍軍人。這可能不是藍色浪潮,而是彩虹波浪。」

「民主黨如願以償,」吳心伯指出,中期選舉本來就是地方議題(醫保、稅收、移民等)的比拼,民主黨的選舉動員開展得不錯,候選人更多元化,投票率估計會創出歷史新高。事實上,兩年前大選失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這次奪回眾議院也說明民主黨的政治基本盤還在,對其備戰2020年大選會有積極作用。

反觀共和黨,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指出,「特朗普和共和黨遭受一大損失」。他們失去了單獨執掌兩院的有利政治基礎,這次選舉等於是對總統的「局部否定」。民主黨掀起的「浪潮」不是針對美國的形勢或者特朗普政府的業績(美國目前經濟運行良好,就業增長仍在繼續,工資明顯上漲),而是主要針對特朗普個人,選民們意識到需要站出來投票,表達不滿和反感。「如果唐納德·特朗普不是總統,我可能不會投票給民主黨人,」喬治亞州一名54歲的律師說,「坦率地說,共和黨人必須被壓制一下。」

吳心伯則認為,從選舉結果看,特朗普近兩年的表現「及格了」——共和黨如願守住參院,還擴大了此前51比49席的微弱優勢(至少新增3席)。不過,「他本人在推特上說的『巨大成功』,帶有吹牛成分」。

CNN指出,共和黨人雖然丟掉眾議院,但在深紅州表現強勁,足以證明,儘管特朗普支持率低迷,但他在保守派中仍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在幾乎每個有關鍵參議員或州長角逐的州,總統的支持率都超過50%。共和黨人在北達科他州、印第安納州和田納西州新當選的三名參議員,都是總統堅定不移的支持者,都以相當大的優勢贏得了這些主要由農村組成的州。

兩黨重新形成牽制,應該會對總統的極端行為形成制約,對國家的平衡和穩定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圍剿」總統?

有評論指出,保住參議院,對總統來說意義重大,他將有機會繼續推進「遺產打造計劃」——向聯邦司法系統輸送保守派。而更普遍的觀點是,失去眾議院,特朗普可能會在2019年面臨嚴峻挑戰。

首先,一些著名的反特朗普民主黨人將接管眾院關鍵委員會(金融服務委員會、情報委員會等)。其次,特朗普將面臨大量調查,包括他的納稅申報單、他向成人電影明星丹尼爾斯支付的款項以及他與俄羅斯的關係。有評論稱,特朗普將迎來總統任期內第一次「制度性檢查」(institutional check)——這是共和黨人應該扮演、卻迫於特朗普的政治主導地位而沒有扮演的角色。再次,有跡象表明,民主黨人可能會發起彈劾總統的行動。楚樹龍認為,民主黨領導下的眾院很可能會將彈劾付諸實施,彈劾法案最終不可能在共和黨控制的參院過關,但它本身就是一大打擊。吳心伯認為,民主黨少不了對特朗普「窮追猛打」。

「吃癟」的恐怕不只是總統一人。專家認為,在國內事務上,民主黨無疑將在醫保、移民、稅改等重大立法上對共和黨政府形成牽制,後者很可能「一事無成」。

「美國即將進入其242年歷史上最危險的時期,」美國專欄作家理查德·科恩憂心忡忡。他認為,眾議院將被報復心重的民主黨抓住,這個黨試圖在任何時候都阻撓特朗普。總統將進行反擊,對他來說,自己的政治生存與國家生存之間沒有任何區別。CNN也認為,對民主黨來說,一個潛在的陷阱是讓特朗普承擔責任,而不是「做過頭」。畢竟,包括柯林頓、奧巴馬在內的一些總統都在中期選舉中遭遇艱難考驗,但卻利用國會山反對者的攻擊,贏得連任。特朗普最喜歡「結識新的敵人」。

也有評論稱,民主黨固然會在國會牽制共和黨,但民主黨也無法獨立推動立法進程。兩位專家認為,總體來看,兩黨回歸「府院之爭」、特朗普成為「跛腳總統」可能會引發政治混亂、降低行政效率;但是,它不僅符合美國權力制衡的政治設計理念,也將對總統和單一政黨的極端行為形成制約,這對國家平衡穩定地發展或許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市場利好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民主黨控制眾議院、共和黨掌控參議院,是中期選舉潛在結果中最「平和」的一種,市場影響基本已被提前消化。與此同時,美國國會陷入「分裂」,可能會使得美元近兩年來的最大漲勢中斷,新經濟刺激措施過關的幾率降低。高盛首席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埃里克·菲利普(Alec Phillips)認為,美國國債收益率和美元會有略微下降的風險。對於新興市場來說,美元走軟可能是一則利好消息。

另一大輿論焦點是,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後有可能改變外交立場嗎?「我認為,選舉結果對於美國外交會有影響,但不是直線的,」楚樹龍指出,從美國法律的角度看,內政事務國會說了算,外交還是由總統定奪。因此,儘管特朗普在國內政治方面會被削弱,但在外交上,他還是會按照自己的理念推進日程。也有可能在重壓之下,做出一些過激行為。

吳心伯認為,儘管直接影響不大,但特朗普的個人地位受到削弱,其外交強勢作風也會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對中美處理經貿摩擦等問題有利:如果貿易爭端走向長期化,明年美國經濟還可能維持3%的增長,但後年將會明顯放緩,將給特朗普2020年競選連任敲響警鐘。

無所適從?

隨著選舉塵埃漸落,美國媒體開始判斷長遠趨勢。CNN認為,對眾議院和參議院控制權的爭奪,是兩場截然不同的較量,也反映出美國的雙重政治人格:紅色的農村與藍色的城市/郊區。

具體而言,眾院選舉向民主黨傾斜,關鍵戰場分散在各個城市和美國郊區,數百萬女性選民、大學畢業生、拉美裔和其他少數族裔都是特朗普反對者的先鋒。相比之下,共和黨的政治地圖集中在農村地區,大部分是白人,年齡較大,大多極為保守。

有觀點稱,這是「政黨極化」的表現。一段時間來,它已成為美國政治的核心標籤。「在特朗普時代,美國政治極化現象的確在加劇,」吳心伯認為,一大原因是特朗普發揮的推動作用。他本人在種族問題和價值觀方面都比較極端,很多立場(如反移民和白人優越論等)甚至不能得到共和黨主流派的認同,無形中加劇了美國社會的分裂和黨派鬥爭。「這次選舉結果再次證明了這點,即特朗普或者說共和黨無法捏合美國社會,只能依靠劍走偏鋒來贏得支持。」

但也有美媒發問:在社會分裂的背景下,美國選民真的堅定嗎?他們為啥總是立場游移?這次民主黨接管眾議院,標誌著美國國會連續第四次在中期選舉中易手,這是自二戰後以來最劇烈的動蕩,也是選民對兩黨都懷有矛盾情緒、無所適從的一個跡象。有評論稱,選舉,或許只是一場政治遊戲;投票,不是為了支持誰,而只是為了反對誰。

本文選自:鳳凰網國際智庫

原發於:上觀新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中美聚焦網立場。

本文為中美聚焦網專欄作家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與中美聚焦網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中美聚焦微信公眾號聯繫並註明出處。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微信ID:chinausfoc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美聚焦 的精彩文章:

無論中期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
中國需要意識到:很多時候,謊言不會不攻自破

TAG:中美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