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避免修行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何避免修行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了就要關注「佛教慧日」同發菩提心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養心靈的甘露

每天閱讀 如飲甘露

3000年前

佛陀對我說...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

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數之自然。應期所行

殃咎追命。無得縱捨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

從明入明。惡人行惡

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佛陀在《無量壽經》中對娑婆世界種種境況的描述,句句落地,無比精準。而此刻就落在這個世界中的我們,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已經熟悉到麻木不知了。

所以佛陀比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更了解我們自己。這種了解包含了過去、現在和將來。

世間種種,顯現各異,是有內在的法則的。

佛教叫因果

因果不虛

因果就是行為的反作用力,它如影隨形,不會因為你不怕就沒有了。你給世界什麼,世界就還你什麼,很公平。

所以佛陀說,哪怕佛法不在人間了,因果也依然在起作用。對這條規律,我們認識它,就會戒惡修善,掌握它,就可以避凶趨吉。

對環境的認知,對人心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這是一個人行走世間的基本。

佛陀慈悲,將娑婆世界的五痛五燒開示給我們看,是在為我們打預防針。知道了以後,避免它,防護它,才能不被它所傷。

這惡、痛和燒,惡是當下所做的錯事,它會引發出痛苦的果報,而燒則意味著你製造的這個惡的業不會消散,會一直追隨。

流言止於智者

我師父那時常對我說,剛出家不要多說話,也不要東打聽西打聽,你還沒有智慧,知道了多了很容易產生煩惱。我後來越想越對,我喝我的水,我吃我的飯,我干我的活,我生他家煩惱,這不是太可笑了嗎?

古人也說,流語止於智者。不好的言論到了有智慧的人那裡就能截住。在這個世界上,是作為善業的傳播者還是不善業的傳播者,是善業的製造者還是惡業的製造者,這是需要我們去覺醒和反省的。

儘力保護好自己不要生煩惱,否則在這惡業的漩渦里,你吃的飯、睡的覺、你的一切休養的精力就會變成圍繞惡能量而轉的動力。

不僅毀自己,住在道場的話,也會影響他人,很容易破和合僧。那樣無論之前有怎樣的成就,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8年9月《佛說無量壽經》講座開示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fojiaohuiri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這飄動的袈裟,凝聚了多少功德?
星雲大師:什麼是真修行?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