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上語文 | 第六單元第21課《孟子》二章之《富貴不能淫》知識梳理!

八上語文 | 第六單元第21課《孟子》二章之《富貴不能淫》知識梳理!

原標題:八上語文 | 第六單元第21課《孟子》二章之《富貴不能淫》知識梳理!


第21課 孟子二章


一、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背誦並默寫短文。


2.熟讀課文,藉助注釋,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處的時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二、作者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今山東鄒縣東南部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孟子》一書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語言和政治觀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其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暢達,並長於論辯,孟子也終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因孔子是聖人,所以世人尊稱其為「亞聖」,將兩人的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一、注釋

懼:害怕。


安居:安靜。


熄:平息,指戰火熄滅,天下太平。


是:這,這個。


焉:怎麼。


子:你。


未學:沒有學。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丈夫之冠: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古人16歲既為加冠。


父命之:父親給予訓導;父親開導他。

母命之:母親給予訓導。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誡。


女(rǔ):通"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當心,謹慎


違:違背


夫子: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以:把


順:順從

為:作為


正:正理,及基本原則。


道:方法。


居天下之廣居:第一個"居":居住。第二個"居"居所,住宅。


廣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釋為:廣居,仁也;正位,禮也;大道,義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實現。


志:志向。

由:實行。


獨行其道:獨:獨自。行:這裡是固守;堅持的意思。道:原則,行為準則。


淫:迷亂


移:改變


屈:壓服


二、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公孫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貴不能淫(yín)


2.重點字詞。


誠:真正,確實。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


天下熄:指戰爭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麼,哪裡。


丈夫之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


命:教導、訓誨。


戒之:告誡。


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準則,標準。 由:遵循。


獨行其道: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亂,迷惑。 移:動搖。 屈:使屈服。


3.一詞多義。


(1)戒:


戒之曰:告誡


必敬必戒:謹慎


(2)謂:


此之謂大丈夫:稱得上,叫做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對……說


太守謂誰:為,是


4.古今異義

父命之(古義:教導、訓誨;今義:命令,命運)


以順為正者(古義:準則,標準;今義:正面)


5.詞類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動用法,使……屈服


6.通假字


女家:女同「汝」,你。


7.課文探究:


(1)孟子為什麼認為公孫衍,張儀不配稱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談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2)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丈夫呢?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這樣做了以後,再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這樣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談談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舉例說明。


富貴不能淫——關羽,文天祥,方誌敏……


貧賤不能移——陶淵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顏真卿,聞一多,劉胡蘭……


(4)舉例說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這句話出自《孟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不亂其心;在危及國家民族利益的時刻,我們要敢於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做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註:本文由初中語文公眾號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初中語文(chuzhongyuwen100)!


關注我們


初中語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中語文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初中語文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