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精彩!德軍700名傘兵奇襲比利時要塞,僅十分鐘就基本完成任務

精彩!德軍700名傘兵奇襲比利時要塞,僅十分鐘就基本完成任務

人造天塹:埃本.埃馬爾要塞

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亡國之痛後,比利時人開始在靠近德國邊境的地區構築一個重要的防禦要塞:埃本.埃馬爾要塞。其建設思路是依託阿爾伯特運河和花崗岩山體優勢,修築一個強大的防禦核心,與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互相依託。為此,比利時花費巨資建造了這座要塞。在要塞內,用最高標號的水泥澆鑄了多座巨大的飛碟形炮台,即便是現在看來,其防彈外形也是上佳的。頂部再以厚重的半圓形裝甲板覆蓋,可抵禦250公斤航彈的直接命中。每座炮塔內置兩門75毫米或120毫米榴彈炮,射程可達到16公里。

在要塞西北方向,80英里長的阿爾伯特運河被譽為當時的工程奇蹟,岸邊有40米高的懸崖成為天然屏障。南面有寬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護牆;北面有一道人工開鑿的長壕,兩邊是垂直角度接近80°的混凝土防禦牆。比利時工程師設計安裝了強悍的排放系統,能在一小時內灌滿,或抽干壕溝內的水。按比利時人的話說:德國人若膽敢以身試險,我們就像抽馬桶一樣收拾他們;在要塞的東面,是馬斯河與阿爾伯特運河的交匯處,有重炮火力覆蓋。可以說埃本.埃馬爾要塞表面看起來的確是固若金湯了。但是比利時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如此重要的要塞,居然沒有設置防空炮!只有可憐的區區幾挺防空機槍。看來他們的戰爭思維還停留在二維平面水準。

整個埃本.埃馬爾要塞長度3300英尺,橫跨2400英尺,為彌補火力死角,對抗抵近的德軍,比利時人在要塞內還建設了很多被稱為窗框型碉堡,由重機槍和火炮共同構成火力打擊手段。它們或凸出於地面,或依託花崗岩山體建造,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抗打擊能力在當時絕對是一流的。

除此之外,在要塞地下,彈藥儲存設施,維修站,通訊所,指揮所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個可供1200名駐軍能獨立維持30天以上的生活區。

從1931年開工到1935年建設完成,埃本.埃馬爾要塞共花費比利時政府3500萬法郎。基於以上原因,在比利時軍隊們眼中,這座要塞雖然比不上工程浩大的馬其諾防線,但憑藉運河天塹,又有堅固的花崗岩山體做依託,德國人倘若還想模仿一戰的「施里芬計劃」,用右勾拳打比利時人的臉,完全是白日做夢!少於兩個裝甲師的兵力休想從這邊過去。

然而天真的比利時人遇到一根筋的德國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次依然還是右勾拳,這拳不但來的有點猛,角度還有點刁鑽。

組建科赫突擊團

花崗岩突擊隊指揮官

經過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的一致商議,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施里芬計劃」有很多可取之處,小改幾下變成了二戰德軍在西線執行的「黃色方案」。在這個方案中,德軍坦克部隊必須要通過阿登森林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而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無疑是德軍裝甲部隊行進道路上一塊繞不開的絆腳石,因此,希特勒親自召見斯圖登特,命令他想辦法「做掉」這個比利時要塞。作為職業軍人,斯圖登特針對埃本要塞防空火力極度薄弱的缺點,很快就制定了一個大膽而周密的空降作戰計劃。

斯圖登特把手下愛將科赫招來,命他按照自己的作戰計劃組建部隊,科赫立刻照辦。以德軍傘兵第7師第1團下屬第5、第6傘兵連為主力,加上其他人員共700人,組成四個突擊隊加一個預備隊,命名為「科赫突擊團」。

四個突擊隊的代號分別是:花崗岩,水泥,鋼,鐵。

倒霉的花崗岩突擊隊

經過嚴格而保密的訓練,戰鬥開始於1940年5月10日。當日凌晨3時,比利時軍隊似乎有所察覺,埃本.埃馬爾要塞開始進入臨戰狀態。4時35分,41架容克-52型運輸機拖曳著41架DFS-230滑翔機,從科隆境內的兩座軍用機場起飛,一直向西並逐漸開始爬升。嚴謹的德國人一出場就錯誤不斷。首先由於高度表的問題,本應爬升到2600米實際只升到大約2200米,這等於進入小口徑防空炮的火力範圍;更糟糕的是,運輸機和滑翔機脫鉤的時機也計算錯誤。導致本該靜悄悄進入的德軍滑翔機群,被運輸機轟鳴著,拖拽著進入荷蘭領空,遭到地面防空炮火的一頓暴打。

在德軍運輸機飛行員為躲避炮火而瘋狂拉升高度的時候,花崗岩突擊隊的部分隊員和隊長魯道夫.威齊格中尉乘坐的2架滑翔機的纜繩崩斷,不得不迫降在德國邊境一處農場。威齊格中尉在落地後立刻帶手下士兵奔向路邊攔車,同時用電台同最近的機場取得聯繫,安排運輸機來重新拖曳他們的滑翔機。當得到否定的答案後,他又動用手段,把一架轟炸機調來,充當臨時馬夫。

十分鐘達成戰鬥目標

失去指揮官的花崗岩突擊隊剩餘隊員到達目標區域後並沒有慌亂,而是按照之前的演練,自發組織起來向埃本.埃馬爾要塞發起攻擊。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破壞了10個堅固碉堡。一時間,要塞各處都能聽到花崗岩突擊隊員引爆炸藥而發出的巨響。被打的措手不及的比利時人根本毫無反應。其實此時,德軍的戰鬥目標已經基本達成,埃本要塞即便不被佔領,也失去了攻擊能力。但此時花崗岩突擊隊的傘兵們也面臨炸藥用完的窘境,只能藉助地形與守軍展開拉鋸戰。

早上7點,18架容克-52運輸機又帶著300名預備隊實施了傘降,德軍的攻擊實力得到大大加強。8點30分,經過折騰,掉隊的威齊格中尉終於帶著其餘隊員,乘坐兩架滑翔機,在轟炸機的牽引下趕到了戰場加入戰鬥。直到上午10點左右,要塞內的比軍才開始真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由於德軍攜帶的炸藥大部分都遺落在滑翔機上,無力繼續實施爆破,因此兩軍士兵端著衝鋒槍和步槍,在宛如迷宮一般的要塞內你追我趕,展開了激烈的近距離戰鬥。

英勇的工兵

在5月10日德軍傘兵出發後的一個小時,也就是早上5點30分,德軍第6集團軍勢如破竹殺入比利時境內,用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比軍邊防部隊。然後一路西進並順利渡過馬斯河,只用了一個白天的時間就抵達阿爾伯特河岸,而對岸就是埃本.埃馬爾要塞。德軍傘兵攜帶的炸藥早就用完,彈藥也所剩無幾,急需支援。

10日黃昏,德軍第51工兵營冒著機槍火力,用橡皮艇強渡阿爾伯特運河。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帶著幾十公斤的高爆炸藥,一旦被子彈擊中,則整船人都將被炸的渣都不剩。11日凌晨,工兵們全部順利渡過運河,在陸軍機槍和機關炮的火力掩護下,背負著幾十公斤炸藥艱難的向要塞山頂爬去,傘兵們也竭盡所能的掩護他們。即便如此,超負荷的工兵們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終於在早上8時左右,第51工兵營與花崗岩突擊隊在要塞內匯合,開始組織爆破和掃蕩作業。

突擊團團長科赫命令傘兵以工兵為核心,組成戰鬥組掩護工兵。每當工兵爆破出一個洞口,德軍傘兵不等硝煙散去便立刻鑽進去,與碉堡內的比利時軍人戰做一團。此起彼伏的槍聲,喊殺聲和爆破聲充滿了整個要塞。用這種方式,德軍一個接一個的突破比利時軍隊的防禦堡壘。戰至11日下午13點35分左右,比利時守軍的戰鬥意志徹底崩潰。埃本.埃馬爾要塞的指揮官:喬特蘭德少校帶領部下舉手投降,要塞戰鬥宣告結束。

這次戰鬥德軍僅陣亡6人,傷15人,比軍陣亡23人,傷59人。1200名比利時官兵被德軍俘虜。此戰之後沒幾天,荷蘭向德軍投降,英法聯軍潮水般向英吉利海峽退去,到28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

斯圖卡發揮神勇

此次空降作戰能夠成功,有諸多內部和外部因素。除德軍傘兵和工兵戰術運用得當,英勇頑強之外,德國空軍和德軍炮兵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也十分關鍵。尤其是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出色發揮十分搶眼。就在科赫突擊團落地那一刻開始,100架斯圖卡轟炸機便飛臨戰區,及時進行近距離空中支援,以精準的投彈和高效的作戰,令比利時的增援部隊和炮兵火力始終無法得到有效發揮。比利時陸軍第1榴彈炮兵團的大炮還未來得及展開,就已經被從雲端呼嘯而至的斯圖卡炸回零件狀態。

其他三支突擊隊

就在花崗岩突擊隊拚命對要塞進行爆破的時候,代號為水泥,鋼,鐵,的三支突擊隊,在科赫的帶領下分別對弗洛恩哈芬橋,菲爾德韋茲爾特鐵橋和坎尼橋實施機降作戰,他們的目的是奪取並守住這些橋樑,切斷荷軍對守衛埃本.埃馬爾要塞的比軍的增援,等待德軍第9裝甲師的主力到來。基本上三支突擊隊進展都比較順利,唯獨第四突擊隊,也就是「鐵」突擊隊比較倒霉,儘管他們動作很迅速,但是剛剛上橋,該處的比利時士兵就毫不猶豫的引爆了預先埋設的炸藥,一點都不給德軍發揮戰術優勢的機會,6名傘兵連同坎尼橋都被炸上了天。這也是德軍此次奪取要塞行動中唯一的人員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閱無疆 的精彩文章:

中國再一次摸著鷹醬過河,殲31取得重大進展第四代艦載機不是夢
美國力量太分散拉出一盟友湊數,該國曾兩次與全世界為敵罪大惡極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