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能打敗諸葛亮,並非他謀略更強,而是多重原因

司馬懿能打敗諸葛亮,並非他謀略更強,而是多重原因

司馬懿就是一個能沉的住氣的領導者,以至於最後三國盡歸司馬懿。在歷史上,比司馬懿聰明的人有很多,就比如諸葛亮,諸葛亮在軍事上的謀略遠遠勝過司馬懿,使出的空城計還有火熄上谷方等都讓後人為之稱讚。但是這樣聰明的諸葛亮最後卻敗給了司馬懿,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將心思全部用在了戰場上,很少能分出心思來考慮自己的安危,可是司馬懿不一樣,司馬懿前期為曹操做事,深受曹操思想的熏陶,他總是將自身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諸葛亮受到漢朝思想的影響,覺得既然選擇了一個主人就要輔佐到底,便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戰場,從來沒有考慮過自身的安危。而司馬懿卻相反,他更關心的是自身的安危和成功。

還有另一點原因就是諸葛亮過於服從統治者,不懂變通,以至於限制了自己的很多行為,在戰爭中錯失了很多的良機。司馬懿則把戰爭的勝利視為最高目標,如果統治者的命令出現失誤的時候,他會依照當時的情況自己做出決擇。諸葛亮一直受恩於劉備,所以一直想著如何報恩。在戰爭中他並沒有想著如何取得勝利,而是想著如何才能報恩,這樣的想法嚴重影響了他在戰爭中的判斷,導致打仗時出現失誤。而司馬懿一心只想打贏戰爭並沒有想著要效忠誰,目的明確,執行力強。

在三國中,各有長處的漢、蜀、吳都沒有成功,最後曹魏卻被超越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否認其中有人才、經濟等各方面的差距,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魏國能夠對中原王朝造成最真實的威脅是因為他們擁有「騎兵」,這是曹魏能夠超越蜀漢、東吳的最主要優勢。曹魏帶給蜀漢、東吳最大的威脅就是「騎兵」,在當時擁有騎兵的軍隊是戰鬥力最強的,所以有句俗話說「馬上得天下」。從漢朝開始發展騎兵,以提高自身的戰鬥力,通過騎兵開始進行了戰場的轉移。使用騎兵攻擊敵人,騎兵移動速度快,作戰靈活,對敵人造成的傷害大,敵人的步兵根本不足以和騎兵對抗。

戰爭時的武器裝備一直是在進化的,人們從戰爭勝敗當中總結經驗並不斷發展,騎兵就是這樣一個發展時代。騎兵的發展順應了當時戰爭的趨勢,也使得武器裝備不斷的完善。在一次著名戰役中,袁紹使用的也是優良的騎兵。曹操的步兵軍隊根本無法與袁紹組建的作戰力強的騎兵軍隊對抗。但是曹操也是一個軍事能力出眾的人,憑藉自己高超的戰術和少部分的騎兵,擊敗了袁紹。之後曹操將很多的游牧民納入自己的軍隊,提高自己的軍隊實力,這些游牧民善於騎馬,在戰爭中充當著騎兵的角色,積累了很多勢力。

後來在與劉備的戰爭中也充分發揮了騎兵軍隊的實力,消耗了劉備的大量軍隊戰鬥力。無奈下蜀吳只好聯手攻擊曹操,想要壓制曹操的實力但是卻屢屢敗退。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的騎兵能力遠勝於蜀吳的步兵實力。再後來的戰爭中曹操也多次使用騎兵打敗蜀吳的步兵。

戰鬥當中,也有一次是因為劉備的軍隊當中有幾千名騎兵,孫權立馬聯繫曹丕,希望曹丕能幫助他。可見曹操的騎兵部隊對於劉備和孫權的威脅很大。在以後的戰爭中,騎兵也多次對步兵造成威脅。有的人會問那為什麼蜀漢和東吳不去培養一些優秀的騎兵呢?是因為當時的蜀漢和東吳畜牧業發展的並不好,根本沒有戰馬,沒有戰馬如何培養騎兵呢?珍貴稀少的戰馬只能分配給將領,沒有多餘的戰馬用來打仗。

吳國為了獲得戰馬也是歷經了千辛萬苦,他們曾翻山越嶺到遼東,用本國的金銀財寶等寶物和公孫家交換戰馬。但後來公孫家滅亡了,從而也阻斷了吳國戰馬的來源。呂蒙認為在與曹操的對抗中,戰場主要都在平坦的北方平原,地勢對曹操的騎兵而言是很大的優勢。為了避免再次與騎兵對抗,呂蒙認為徐州與荊州中應該先攻下荊州,避開騎兵以免損失自身大量的戰鬥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叔說游 的精彩文章:

TAG:俊叔說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