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近日,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再次轉換角色,成為一個「戰略投資者」。

11月2日,連鎖便利店「好鄰居」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人臉識別獨角獸曠視科技出現在此輪投資方名單之中,成為好鄰居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

據官方數據,好鄰居在數字化改造後,降本增效顯著。據好鄰居股東、鮮生活創始人肖欣對外表示,好鄰居此次融資將會繼續用於門店AI設備的持續投入和數字化改造等方面。

而好鄰居對數字化門店的布局需求,正對了曠視科技商業化落地的「胃口」。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為國內四大人臉識別獨角獸之一,曠視科技選擇戰略入股好鄰居,做的正是「AI+」的商業化布局。曠視通過零售領域加速落地的迫切心情,其實從去年9月就初見端倪,當時曠視為阿里巴巴的無人店「淘咖啡」提供了視覺技術方案。

「未來很難有商業不智能。」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曾表示,線下門店完全數字化,「人—貨—場」的所有信息與互動,被完全結構化傳入雲端,將是未來的趨勢。敖翔稱,曠視科技在2018年關注的就是線下門店的完全數字化。

今年5月,鮮生活和曠視科技達成了戰略合作。據公開數據,雙方的合作使人力成本降低到同等規模的便利店運營平台的十分之一。

曠視科技此次戰略投資好鄰居,也使其成為了繼商湯科技之後,第二家通過股權投資加速商業化落地的AI獨角獸公司。

曠視科技積極部署商業化落地,也是人臉識別頭部企業商業化落地競爭白熱化的縮影。商業鐵律告訴玩家們,技術落地才是價值的證明。被稱為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創業者們,近些年來紛紛從學術界走向商業世界,在金融、安防、醫療、交通等領域激烈廝殺,搶奪市場,證明價值。

從技術角度來說,人臉識別的頭部玩家們差距細微。人工智慧雖然火熱,但九成企業仍然虧損。如何落地到場景中,如何用技術實現降本增效,才是頭部玩家實現商業價值的道路上真正的挑戰。

此前,四大獨角獸已完成了多倫「融資」競賽。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僅在人臉識別領域,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四大獨角獸企業共計發生了12起融資事件,估值均超百億。越來越多的資金與資源開始集中到四大獨角獸手中,頭部效應凸顯。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在各行業規模化商業落地的時間表並不一樣,金融和安防的商業化進展似乎是最大的,交通、零售等領域緊隨其後,而自動駕駛、AI晶元、醫療等行業的商業落地仍在摸索階段。

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均在金融和安防這兩個最容易落地且市場廣闊的領域進行了積極布局。在其它領域的商業落地中,四個獨角獸的偏好和步調不盡相同。

曠視:多領域覆蓋

曠視科技在四大獨角獸中成立時間最早,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行業級頭部企業。同時,據官網信息,曠視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國企集團。

曠視在2017年宣布實現盈利。據網上流傳的一份曠視科技融資材料,目前曠視科技收入的四大板塊來自於智能安防、FaceID(在線刷臉驗證服務)、Face++(人工智慧開放平台)、智能地產四大板塊。其中,智能安防收入佔比由去年的17%已經增長到44%,未來將超過50%。而安防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便是政府。

曠視在安防領域落地是以智能攝像頭硬體為基礎的,涵蓋了包括人臉識別門禁、天眼監控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監控、人證合一等多個應用方向,目前已應用於反恐、邊檢、公安等多個監管部門。

在金融領域,曠視背靠投資方阿里巴巴,為支付寶客戶端提供人臉識別登錄功能支持。同時也為小米金融、你我貸等互聯網金融公司,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等商業銀行提供人臉識別服務。

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曠視為美圖旗下的美圖秀秀App、美顏相機、美顏手機等一系列軟硬體產品提供了人臉識別技術支持,同時,也是今日頭條的在線身份驗證的主要技術提供商。

手機領域,曠視和商湯的競爭相當白熱化。從官網最新的資料來看,曠視科技的客戶包括OPPO、vivo、小米、諾基亞、榮耀、鎚子等。其中,OPPO、vivo、小米也在商湯的客戶名單中。

曠視具有差異化的是,在公共出行領域,它為滴滴、e代駕、易到用車、神州租車提供人臉識別技術,對司機身份進行核驗。這是其它三家人臉識別獨角獸涉足甚少的領域。

除此之外,在AI+零售領域,曠視也有自己的節奏,它不僅為多家連鎖便利店、健身房、咖啡廳和品牌專櫃提供智能方案支持,還通過投資的手段加速商業化落地。

商湯:投資+業務合作並舉

與大多數搭建在已有底層系統的AI公司不同,商湯科技最大的特點是原創了底層演算法平台,再將技術賦能於其他行業。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對外稱,要將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百業」,並曾表示在2017年已實現全面盈利。

在行業落地方向上,商湯目前主要在金融、安防監控、手機移動互聯網三大領域落地應用較多。去年,商湯宣布,其收入來源主要有智能視頻(安防)、金融、手機移動互聯。此外,商湯還在商業零售、自動駕駛、晶元、智慧城市、地產、機器人、醫療、有所布局。

金融是商湯一直在深耕的領域之一,其客戶涵蓋了諸多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互金領域的代表案有京東錢包、融360、我來貸、拉卡拉等。在商業銀行領域,與招商銀行、徽商銀行、中國銀聯等合作,推動人臉識別與智能語音技術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結合。

在安防和智慧城市領域,商湯的主要落地場景是通過智能視頻解決反恐、罪犯抓捕和保障公共安全。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與華為聯手推出華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落地多個智慧城市項目;技術應用在河北、重慶、廣東等地區,屢破重大案件;在深圳文博會、夏季達沃斯、博鰲亞洲論壇等發揮人臉識別安防作用。

商湯的第三個發力點在手機移動互聯網,可以為手機拍照提供人像背景虛化功能,以及智能相冊中的人臉聚類功能。目前,商湯在為華為、聯想、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智能手機廠商提供技術方案,包括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濾鏡、背景虛化、智能相冊方案等。

商湯技術在娛樂性場景中的典型案例,除了臉萌團隊製作的Face u,還有秒拍、YY、今日頭條、美圖、花椒直播等。商湯稱,其技術互動娛樂領域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 。

在商業和零售領域,蘇寧未來店正與商湯科技展開全面合作,共同研發人臉識別功能在無人購物、會員管理、支付驗證等方面的應用。

去年12月,商湯宣布與日本本田汽車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商湯正式進軍自動駕駛領域。在今年發布SenseDrive DMS駕駛員監控系統,為威馬汽車提供專屬人臉識別技術。此外,本田未來還將與商湯科技在機器人方面展開合作。

在晶元方面,商湯和股東高通展開緊密合作,而之前與華為海思、英偉達的合作也在繼續進行。

在地產領域,已經與融創、萬科、世茂、奧園等行業龍頭合作,提供數字營銷、客流統計、身份驗證等服務。

另外,商湯也是四大獨角獸中,第一個通過投資其他上下游企業,間接實現在更多領域的商業化落地的公司。去年11月,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投資協議,此外,還設立人工智慧產業基金。

目前,商湯對外公布的投資項目包括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影譜科技。但據悉,商湯實際上已投資7個項目,計劃投資標的還包括AI晶元、醫療、物聯網、手機和互聯網、遊戲等。

雲從科技:銀行業人臉識別第一大供應商

雲從科技是四大獨角獸中唯一的人工智慧行業「國家隊」,是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高科技企業。雲從科技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阿里系和外資入股的人臉識別獨角獸。

雲從科技也宣布在2017年實現盈利,預計2018年收入達到15億元。未來預期或能保持4到5倍的增長,其中,金融營收佔比30%左右,安防佔比約60%,而金融、安防、零售、教育、交通和社區都是雲從的布局板塊,尤其是在一直深耕銀行和安防領域。

總部地處重慶的雲從科技,雖然在宣傳力量或者地域上不佔優勢,但卻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的第一大供應商。「國內有能力自建系統的銀行為148家。截至2018年3月15日,已完成招標的銀行為121家,其中,雲從中標包括四大行之內的88家總行平台,市場佔有率為72.7%。」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介紹。除此之外,雲從的技術還應用在超級櫃檯、刷臉取卡、自動發卡機等非現金業務操作中。

在安防領域,雲從主要基於大庫檢索、動態布控、軌跡追蹤等核心技術與各個業務線的演算法項結合,目前已在廣東、重慶、新疆等29個省公安廳內陸續落地應用。同時,雲從參與了博鰲亞洲論壇等大型會議的安防工作。

雲從在交通領域暫時以智慧機場為主要應用場景,除了人臉識別登機外,還包括黑名單布控、分級安檢、人流密度統計、精準找人、VIP客戶自動識別等系統功能。目前,雲從的技術已經陸續在銀川機場、重慶機場、首都機場等五十多個機場應用。

此外,今年2月,雲從推出了旗下基於飛龍II深度學習結構光演算法與3D結構光深度攝像頭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系統」,期待在巨大的手機市場分一杯羹,但目前還沒有看到公開的落地案例。

依圖:率先發力醫療

與上述三家不同的是,依圖科技是率先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學影像的AI獨角獸公司。

依圖自 2016 年下半年開始發力醫療,目前產品已經在浙江深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兒童醫院等數十家三甲醫院部署,並進入醫生實際工作流。

在金融領域,依圖科技擁有完整的實名認證解決方案,依靠人臉比對及活體檢測技術,為金融企業提供全渠道解決方案(櫃面、移動端、自助機具等),並且擁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京東金融、360金控等各類金融企業客戶。

在安防領域,公司研發的「蜻蜓眼」人像大平台已服務全國上百個地市公安系統,應用於全國二十餘省份的城市公共安全領域,也為海關總署及中國邊檢等提供人像比對系統。同時在AI賦能安防整體解決方案中,為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整體規劃方案,使上海或成為全國第一個AI City樣板城市。

啟明創投一位合伙人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今年很少見到創始人拿數據和演算法講故事,取而代之的則是開始強調訂單、客戶、商業化布局。」

對於高估值、低收入的AI獨角獸而言, 努力做營收成為他們現在的重任。但從商湯、雲從、曠視、依圖的落地實踐看,賽道已經非常擁擠,做大營收對他們而言並非易事。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 楊凡

加入社群

機器人大講堂Rob社群開始招募啦!如果您正在從事或想要從事機器人行業、想要學習這一方向,都歡迎您加入我們共同探討機器人前沿科技。

在機器人大講堂公眾號對話框回復「交流群」獲取入群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劍橋大學開發剝生菜葉機器人,優必選熊友軍談開放機器人操作系統,51ROBOT成立一周年
好萌友·AI未來,Hello Kitty機器人閃耀發布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