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涇川抗戰:玉都百歲老人任德福重溫抗戰歲月

【歷史】涇川抗戰:玉都百歲老人任德福重溫抗戰歲月

原標題:【歷史】涇川抗戰:玉都百歲老人任德福重溫抗戰歲月


抗戰勝利,中國不僅參與了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起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全的更大責任。


浴火重生,中華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贏得了地位、自信和尊嚴,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世界的東方昂首挺胸站了起來!這是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這是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祖國十四年苦難的抗戰史,有著涇川的血淚!


本文節選自2015年9月3日《平涼日報》第三版,題目為《涇川玉都百歲老人任德福重溫抗戰歲月》,作者秦玉龍


涇川玉都百歲老人任德福重溫抗戰歲月


秦玉龍

在涇川縣玉都鎮尹家窪村,很多人都知道「壽星」任德福年輕時當過兵,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與日寇浴血奮戰了八年。


據老人講,他生於1920年12月12日, 1937年8月被抓壯丁,在傅作義手下郭麻子(郭景雲外號)的部隊當兵,開赴內蒙、山西一帶同日寇作戰。1949年9月,隨時任綏遠省主席董其武的部隊在包頭起義。1951年9月,任解放軍109師325團炮兵連連長,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複員回鄉。老人當了18年兵,打了無數的仗,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在涇川北塬鄉間安度晚年。



說起當兵的經歷,老人已經記不清楚具體是哪一年了。據他回憶,那時候人們都在議論西安事變。1937年的一天,正在安口陶瓷廠做工的任海榮(任德福年輕時名字),聽工友說河灘槍斃人,就跑去看熱鬧。剛走到河灘,幾個當兵的上來問他:「你多大了?」他說:「17了」。問:「你叫啥名字?」他答:「任海榮」。當兵的二話沒說,就把他捆了起來。當晚,任海榮和十幾個年輕人被押解到平涼,住進了軍營。


第二天,有個長官給新兵訓話,他才知道抓自己的是國民黨35軍傅作義部郭麻子的隊伍,被抓壯丁要去綏遠(內蒙古自治區)打鬼子。目不識丁的任海榮,就這樣稀里糊塗當了兵,被編入101師301團2營6連二排二班,開赴抗日戰場。經過長途跋涉,部隊到達五原縣,任海榮和新兵們每天在沙漠里摸爬滾打訓練,滾燙的沙粒使他的肚皮起了一圈水泡。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訓練,他和戰友們迎來了當兵後對日本鬼子的第一戰。

他說,「第一戰是在臨河一個叫涼城鎮的地方,當時我們這些新兵作為預備隊放在最後邊,沒有投入戰鬥。」老人說,當時他遠遠看見日本人坐著汽車在前面開道,後邊跟著的全是偽軍。當日軍車隊行進到一處低洼地段時,我軍突然掘渠放水,不一會滾滾河水就淹沒了道路,日軍卡車頓時陷入泥濘中無法行進,折騰了半天,只好悻悻退兵。



對日寇第一戰,新兵任海榮沒有放一槍。但在隨後的七年抗戰生涯中,他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卻幸運地活了下來,而且從未受過傷。


抗戰期間,綏遠省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加上日軍和漢奸、偽軍的盤剝,漢蒙各族群眾生活十分貧困。為了解決部隊的吃飯問題,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創建了軍耕農場,安置隨軍烈士家屬和傷殘官兵,生產糧食供應部隊。同時,傅還利用丈余公田,在臨河、五原、晏江、狼山等縣創辦了五個軍民合作農場,提出「民養軍,軍助民,軍民合作發展糧食生產」的口號,開展屯田運動,對促進當地生產發展,支援抗戰起了很大作用。


據老人講述,那時候,部隊一邊打仗一邊種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任海榮由於從小就開始為別人家拉長工,莊稼活樣樣精通。他趕牛耕地輕鬆自如,撒種耙犁有板有眼,成為全連乃至全團赫赫有名的種地「好把式」。不光要種地,還要挖水渠,興修水利。資料記載,抗戰期間綏遠省成立了水利指揮部,統一調配軍工、民工。其中軍工所修乾渠達1700里,支渠超過1萬里,水澆地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當然,屯田是個好把式,打仗更不能含糊。任海榮雖然不識字,但他做事踏實認真,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練習軍事技術一絲不苟,很快就成了享譽全營的神槍手。記得在五原縣半個城(音)戰鬥中,他所在連隊和全團奉命堅守一處山頭,阻擊增援的日偽軍。從早晨開始,大股偽軍在小股日軍的督促下,連續發動了四次衝鋒,妄圖拿下我軍陣地。任海榮和戰友們先是等敵人靠近了扔手榴彈,緊接著用步槍射擊,他彈無虛發,一槍一撂倒一個,接連打死了幾個偽軍。最後,雙方展開白刃戰。由於日軍單兵作戰能力強,拼刺刀很有一套,他和戰友們便事先做好了準備,每人在槍膛里壓了5發子彈,等到鬼子衝到面前舉槍要刺的一剎那扣動扳機,鬼子應聲倒地。經過四個小時激戰,以全團犧牲60多人的代價,終於打退了敵人。


1939年冬天發起的包頭戰役,是綏遠抗戰史上重要的一次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任海榮所在的101師301團作為後衛部隊,負責掩護師主力撤退。他們埋伏在烏拉山腳,利用大路兩旁的丘陵、沙窩、紅柳灘和芨芨草叢等有利地形,阻擊追擊的敵人。在這次戰鬥中,任海榮所在連隊傷亡慘重,他最好的三個戰友也不幸犧牲。


1951年9月,時任解放軍109師325團炮兵連連長的任海榮,隨志願軍入朝作戰,因作戰英勇,屢立戰功。他的左腳在一次戰鬥中負傷,至今骨頭裡還殘留著一個彈頭。1955年,當了18年兵的任海榮帶著妻兒複員回鄉,被組織安排到玉都鎮任武裝幹事。「文革」期間,他被造反派污衊為「反革命」,一氣之下改了名字,回鄉務農。


來源:吳煥先烈士紀念館

編輯:涇川縣網信辦/張斌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涇川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涇川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