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男子闢謠老媽「鹼性食物抗癌」帖,竟被踢出家庭群!網友:這熟悉的操作

男子闢謠老媽「鹼性食物抗癌」帖,竟被踢出家庭群!網友:這熟悉的操作

圖源自網路

就因為「鑒定」老媽轉發到家庭群的一個帖子是謠言,竟引發一場母子關係的不和諧,自己還被無情地踢出了群聊。遼寧大連市民程毅(化名)怎麼也想不明白,一則網路謠言為何能搞出這麼大動靜。

1

家庭群里闢謠竟被踢出群

程毅告訴記者,11月8日早上,他剛起床便看見老媽在家庭群里發了個帖子:《這五種鹼性食物是癌細胞的死對頭,堅持吃……》。

程毅說,大多數時候,他已經習慣了七大姑八大姨在家庭群里發類似的帖子,「那天早上大概是沒睡醒吧,手一欠,回復了一句:都闢謠了,別再轉了。」發完,他就起床洗漱去了。沒想到,這短短的幾個字之後,「火山」爆發了。

很快,程毅的媽媽私信他,認為不應該在群里公開質疑她,並且越說越激動:

發個東西你那麼認真幹嗎?你也有老的時候,我們幫你帶孩子、做飯,對你們有求必應,到我們這就落得這麼個悲慘的下場嗎?我們就那麼不受人待見嗎?

程毅說自己洗漱回來看到這麼長的控訴,蒙了。他先在群里向母親道了歉,隨後話鋒一轉又義正詞嚴地表明了立場:我就見不得假新聞,尤其是騙老人的假新聞。你們之前轉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就算了,但我覺得我有義務告知大家哪些是謠言。所以,各位長輩,不好意思了,從今天起,但凡你們在群里發謠言,我都會直接指出。

痛快地發完了這些話,程毅去上班了。可中午午休時,他再打開手機翻看家族群想再發句話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卻發現怎麼也發不出去——自己竟被以三姨為群主的家庭群踢出了群。三姨還在私信里跟程毅說,你媽為這事氣得都抹眼淚了。

在家庭其他成員的斡旋下,程毅又被拉回了家庭群,但「一天來,群里都好安靜。」程毅說。

2

家庭群成謠言帖的重災區

「我媽還算好點的,三姨、大舅每天都發謠言帖。」程毅說,他們沒事就發什麼「剛剛曝光,養老金雙軌制的重大秘密……」「吃完香蕉千萬別吃它,當心滋養癌細胞。」家庭群簡直成了謠言的重災區。

沒想到的是,家庭群其他年輕成員在小群里也集體討伐了程毅:哥,你瘋了吧,敢懟二姨?他們不是天天都發這些嗎,你今天是咋的了?

有趣的是,程毅在跟幾個哥們兒訴苦時,發現幾乎每家都有個類似的家庭群,多數情況下,其他人的處理辦法是「當沒看見」。程毅說,不過受到他的鼓舞,當天有一個大學同學發微信來說已經在家庭群里宣布,要向謠言帖「宣戰」。

網友:這熟悉的操作

想和你在一起是真的:上次我姨在家庭群里發了一條《 為什麼米飯不能趁熱吃》,我順手回了一句「因為燙」被群起圍攻。

堅決不吃飯了:我後來都佛系了,你闢謠她們還會私聊你,讓你撤回去。

麵包店的小姐姐 :看到你們的爸媽也是這樣我就舒服了。

Mk666xy:我在我媽朋友圈下面評論假消息……她把我拉黑了……

兩_只黃鸝_:一般都是點開鏈接以後直接點擊舉報造謠。

實驗小學過氣校草:天王蓋地虎,老媽全做主。

3

謠言傳播環節竟已明碼標價

新華社此前一則報道顯示,近年來,政府機構、公益組織、自媒體平台的闢謠力度不斷加大,但仍擋不住大量「關懷式謠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

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對此缺乏免疫力,抱著「寧信其有」的心態成為這類謠言的「二傳手」。「關懷式謠言」涉及衣、食、住、行等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領域,打著「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點擊,欺騙性更強;基於熟人傳播,危害很大。讀者一旦輕信,輕則形成錯誤觀念,重則可能在用藥、急救等方面釀成惡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造謠行為近年來「產業化」趨勢明顯,甚至在謠言傳播環節就開始明碼標價。有APP對註冊用戶轉發文章帶來的閱讀量按照每次0.1元的價格進行「獎勵」,甚至還建立了「帶徒弟」「發展下線」的收益分配機制。讀者不經意地轉發或點擊其實是在為謠言製造者和發布者免費「打工」。

在採訪中,市民丁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家庭群里每天都是「謠言四起」,從名人到雞湯到衣食住行,最近她的二嬸就為各種APP轉發消息,「每天都發十多條,據說還帶『徒弟』,『徒弟』每轉發一條,她也能得到紅包收益。」丁女士說,二嬸有時會定向把微信消息轉給自己,並叮囑一定要點開看,她才能靠點擊量賺錢。

4

心理諮詢師:

子女應多一些耐心和理解

有話好好說

在大連黃鶴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劉洪偉看來,類似程毅家發生的衝突其實是兩代人在觀念與認知水平的差異所導致的。

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得到理解與認可。相對於年輕人來說,老年人群體的需求以及心理特徵值得關注,他們對手機微信信息具有明顯的興奮性。不同於年輕人對網路的熟知與掌握,而今他們有種「被解禁的感覺」,進而顯得興奮,轉發一條信息就像一種「炫耀」一般。

另外,老年群體對健康與安全類的訊息是沒有抵抗力與辨別力的。這個年齡段,也是一個人面對各種「喪失」階段,他們擔心老去,擔心健康出問題,所以會異常關注健康與養生內容。

更重要的一點是,老年人群體的心理寄託是溫暖、活力、被關注以及希望。從這一點來講,作為年輕人應該給予理解,有的時候你自認為做了一件非常對的事情,比如在微信群里當眾指出了謠言,但可能因為時機不對,卻傷了和氣,傷了他人的自尊。

劉洪偉建議,為人子女在對待處在老年人年齡段的父母的事情,應該多一些耐心與理解,即便是忠告,也要「有話好好說」

5

律師說法:

平台應加強監督

切斷謠言發布路徑

「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各種自媒體公號和文章泥沙俱下,不僅需要受眾加強甄別,更需要發布平台擔起監督責任。」遼寧鴻品律師事務所律師曲善權認為,我國對網路造謠行為有明確的處罰規定,但現實中卻很少對朋友圈所謂的「關懷式謠言」追責,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意識到,動動手指的一個轉發,有時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

因此,作為普通老百姓,應該加強自主判斷能力,不信謠不傳謠;移動終端發布平台和經營方應該加強過濾和審查,對在平台上發布的廣告內容加大監管和備案,從根源上切斷「謠言」的路徑;相關部門應該對有組織、有利益動機的造謠傳謠行為進行處罰,確保自媒體信息發布依法合規,避免公眾對親友的關心被造謠傳謠者的不良居心所利用。

來源:半島晨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將測試「迷你太空電梯」;全球約14億人運動量不足
黎曼猜想真被證明了嗎?明日見分曉!什麼?你還不知道它是啥……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