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系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國學大師」則是指其學問在「國學」研究之範圍內屬於出類拔萃者。同時,「國學大師」不能光看其學問,還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與人品是否統一。章太炎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二者兼備。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仰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著述甚豐。在學術上,他涉獵甚廣,經學、哲學、文學、語言學,文字學、音韻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揚革命的詩文,影響很大,但文字古奧難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學答問》,上探語源,下明流變,頗多創穫。代表著作:《國故論衡》、《齊物論釋》、《新方言》等約有400餘萬字。著述除刊入《章氏叢書》、《續編》外,遺稿又刊入《章氏叢書三編》。章太炎溝通清代學術和近代學術,連接傳統與現代,在樸學、經學、史學、佛學等多方面堪稱一流。是民國時期當之無愧的國學第一人、國學大師之首,堪稱「國學泰斗」。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他的知名弟子有:黃侃、錢玄同、魯迅、周作人、沈兼士、馬裕藻、朱希祖、吳承仕。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被日本侵略者打敗,在民族危機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書齋,聽到康有為設立強學會,「寄會費銀十六圓入會」。

1896年年末辭別俞樾,來到上海,擔任《時務報》編務。章太炎當時的辦報主張是「馳騁百家」,「引古鑒今」,「證今則不為巵言,陳古則不觸時忌」。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侵華等相繼發生,慈禧太后等頑固派的賣國原形暴露無遺,章太炎受到極大震動,從維新夢中醒來。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議會上,他激烈反對改良派提出的「一面排滿,一面勤王」的模糊口號,進而提出:「滿洲弗逐,欲士之愛國,民之敵愾,不可得也。浸微浸削,亦終為歐、美之陪隸已矣。

孫中山、黃興、章炳麟三人都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的領導人。在革命鬥爭中,孫中山為主帥,而黃興和章炳麟則是一武一文,相得益彰,都是孫中山倚重的主要助手。

辛亥革命後,他退居書齋,鑽研學問,粹然成為一代儒宗。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年)中說:「章炳麟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這是無可疑的」。

魯迅在1936年臨終時回憶其師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

薛慧山說他是「權威性的國學大師,推翻滿清的革命先進」。

謝俊美認為他應該是一位「有革命業績的大學問家」。

作為民國國學第一人,他不僅著述甚豐,更有先哲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