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昏君的閃光點

昏君的閃光點

原標題:昏君的閃光點


俗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反過來說,其實也沒有所謂「毫無人性的傢伙」,再渣的人身上,或許某一刻也會顯露出或多或少的閃光點。


三國時期著名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在他那名傳後世的《出師表》中曾哀嘆道:「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諸葛亮筆下的「桓、靈」,指的是東漢時期的兩大昏君漢桓帝和漢靈帝,傳統史家一般認為,此二帝要對東漢的衰頹乃至滅亡負最大責任,即漢非亡於漢獻,實亡於桓、靈。


坦率講,這種把王朝滅亡諉過於一二人的作法,實在是有些膚淺,任何大一統王朝的衰敗乃至滅亡,皆有很複雜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實非一二人所能擔其責,即使他是千古罕見的昏君。


只是,桓、靈二帝確實奇葩。如靈帝曾稱:「張常侍是我公(即父),趙常侍是我母。」將兩位宦官比之於父母,中外古今,恐怕僅此一例而已。即便當時外戚掌權,憑藉了宦官的幫助,靈帝才能奪回皇帝的大權,但顛倒如此,也實在可嘆。


不過,同為昏君,靈帝的叔叔桓帝,儘管也寵信宦官,卻並非一味昏聵。



桓帝在位時,張讓已經十分受寵,竟至於其家人也胡作非為,肆無忌憚。《後漢書》記載:「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為樂)。」不久,素有清譽的李膺被任命為負責監察百官的司隸校尉。張朔「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於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


李膺將殺人犯張朔捕殺後,張讓大怒,到桓帝面前哭訴。桓帝其實心裡非常明白此事曲直,但礙於張讓情面,他只得把李膺喊進宮來,當著張讓的面責備他。


面對皇帝的責難,李膺卻沒有任何退縮的意思,他答道:「現在我擔任司隸校尉已經十天了,以為拖延會犯錯,卻不料落了個辦案太快的罪名。我有愧職守,請再給我五天時間讓我消滅元兇,然後回來受死。」元兇者誰?暗指張讓也?


桓帝終究不是完全昏聵,聽了此話,他雖然捨不得懲處張讓,但也只能責備張讓:「這是你弟弟的罪過,司隸(李膺)有什麼過失呢?」

此一事足見桓帝並非糊塗鬼。可惜,桓帝身上這樣的閃光點,僅僅曇花一現,大多數時候處理政事,卻都昏聵得可以,於是,騎牛天子開掛打下的江山,也就難以為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聃 的精彩文章:

中古時期第一望族,出的牛人數也數不清
古往今來活得最洒脫的這些人,可惜他們的生活別人沒法學

TAG:史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