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國寶級書畫珍品!一幅《奉使圖》,讓人讚歎!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國寶級書畫珍品!一幅《奉使圖》,讓人讚歎!

《奉使圖》,清代。阿克敦像。阿克敦編纂,成書於雍正三年(1725)。 阿克敦,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代名臣。康熙四十八年(1709)乙丑科,中式第二十名,殿試二甲第八名,賜進士出身,授庶吉士。康熙五十一年(1712),授翰林院編修。歷經康、雍、乾三朝,曾兩度被革職又復出,最後官至相國,加太子太保銜,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正月謝世。《奉使圖》是他第四次出使朝鮮歸來精心編纂的。

《奉使圖》,清代。韓國國旗專家金源模教授認為,《奉使圖》中描繪的1725 年朝鮮李朝英祖王冊封王世子儀式上使用的「太極二卦圖」和「太極圖形旗」就是韓國國旗太極旗的嚆矢。而1882 年《朝美條約》簽訂儀式上使用的「太極圖形旗」,則是由此演變而來。這將太極旗起源又上溯了百餘年。

《奉使圖》,清代。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朝鮮出使中國的使節有四百餘次,中國出使朝鮮的使節有百餘次。兩國為後世留下大量遊記、日記、札記等,而圖籍僅有二部。一是宋人徐兢隨使高麗,輯《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但因靖康之亂,圖早已亡佚,只殘留經部傳世;二是《奉使圖》,為迄今中、朝、韓三國唯一所見關於中國使臣出使朝鮮的圖籍。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李賢、彭時等纂修,明萬曆(1573-1620)萬壽堂刻本。

《大明一統志》。《大明一統志》是明代官修地理總志。以當時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為綱,其中一百六十為州、二百三十四為縣、一千一百十六為邊陲之地的都司衛所及宣慰、招討、宣撫、安撫等司。下設建置、沿革、郡名、形勝、風俗、山川、土產、公署、學校、書院、宮室、關津、寺觀、祠廟、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釋等38門都詳加說明。

《大明一統志》。正文前有全國總圖,詳細勾划了山脈、河流和府州方位。書末記述相鄰近國家或地區的地理形勢。比較系統而集中地保存了明代政區的有關地理資料。書中最後兩卷,卷八十九、卷九十記載朝鮮、日本、安南等國的情況,項目為「外夷」,這部分內容已結合了明初和下西洋所發現的許多地區的有關情況。

彩色布畫「吐蕃三法王像」掛軸,清代。是現存的唐卡藝術作品中難得的作品,彌足珍貴。三法王指的是西藏歷史中吐蕃王朝時期三位著名的贊普:即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第三十八代贊普赤松德贊和第四十一代贊普赤熱巴巾。「贊普」為吐蕃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贊,雄強之意;普,男子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咖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上海博物館,館藏陶瓷珍寶!每件都是第一次見,價值不可估量!
北京民俗博物館,館藏清代奢華點翠頭飾!你喜歡哪一件?

TAG:大咖啦講歷史 |